唐晓燕
摘 要:“双减”政策的推行为学科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将教学的主阵地重新拉回了课堂,而家校合作则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作业模式以及课后活动模式等,为学生创设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与活动场景,从而有效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效,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质量。本文以家校共育为出发点,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征,制订多元化的学习与活动计划,从多维度着手分析“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的方式与内容,力求改变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模式,建立家校共育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从而有效推进学生学科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双减政策;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1-0004-03
Help students grow and promot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Exploration on the activity organiz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ANG Xiaoyan (Dongwu Primary School,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a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subject teaching, bringing the main position of teaching back to the classroom, and home-school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rim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fter-school homework mode and after-school activity mode, etc., and create more diversified learning and activity scenarios for students, so as to effectively tap the educative effect of the discipline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ubject teaching. This paper takes home-school co-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formulates a diversified study and activity plan, analyzes the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the activities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striv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model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 new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s established,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cademic literacy and even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ome-school co-education
道德與法治是素质教育理念下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缺少足够的教学与活动空间,学生在教材中学习到的知识很难得到有效应用,因此学不能用成为当前最显著的教学弊端。“双减”政策提出后,教育者开始重新审视课堂活动以及课后活动的功用,从多维度对其进行了改进,力求能有效落实学科的育人功效,充分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安排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活动,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1.家校共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价值分析
首先,家校共育能有效突破传统的学校教育“一头热”的教育局面,苏霍姆林斯基表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果只有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努力,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020年1月1日开始,《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开始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被关注。首先,家校共育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开创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家校共育活动的组织与落实,能为学生搭建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机会,让学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内涵,从而意识到生活与学科活动之间的联系,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最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家校共育活动的组织与落实,能实现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共同成长,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具备非常好的德育功效,在合作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能让教师、家长意识到家校合作对培养孩子品行的重要性,从而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偏执,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达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效果质量的目标。基于上述几方面因素,当前“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的落实,不仅能有效突破传统活动模式的局限性,也能更进一步地推动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2.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家校共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家校合作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分析,其一,学校缺少相应的平台,学科活动功能中家校合作的组织与落实缺少合适的契机,导致家校活动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其二,教师的家校合作意识较差,即便是教材中推荐了生活化的学习与应用,也缺少实践内容的融入,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比较消极的影响。教学活动本来就是学校实施教育,家长合作帮助下巩固和保障后续教学成果。但是从道德与法治教材课程安排的内容来看,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课后的活动缺少指导,与家长的沟通较少,家长并不了解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情况,也不能明确如何更好地辅助学生巩固学科学习的综合效果。其三,部分家长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科目,似乎可有可无,在课后活动中如果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便觉得是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家长呈现出对本学科教学地位的不重视,对教师布置的家校合作活动以及课后亲子活动等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觉得可做可不做,因此也影响了学科教学的综合质量。基于上述几方面因素,如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有效渗透家校共育措施,成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3.家校共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基于家校共育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组织,可以从课堂活动、课后作业以及课余活动等多维度入手,建立符合学生多元化活动的平台,让学生深刻领悟学习活动的内涵,理解学科活动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1)共育课堂
第一,合于课堂。“双减”政策提出后课堂回归了教育的主阵地,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家校共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家长入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双减”政策后家庭教育再次被提上日程,作为家校共育的两个主体,可以共同参与到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凸显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特征,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家校共育观念。例如,“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措施,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然后建立保护绿色家园,文明生活的意识……环境污染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每日家庭生活中的垃圾处理等,都与环境污染息息相关,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前预习活动中,教师设定了前置性学习单,引导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对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相关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查与分析。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为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此节内容以白色污染的相关问题为主,通过了解白色污染、农药污染等危害,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减少环境污染等。在此目标的导引下,课前预习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一,借助互联网与家长共同查找关于白色污染的一些资料,如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等;其二,借助周末与家长一起到小区、公园等处,了解身边有哪些白色污染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其他形式的污染问题。如此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预习活动中,家长在帮助学生预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二,合于评价。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关键举措,以往的课堂活动总是忽略课堂评价的作用,基于家校共育的评价活动,将家长也引入课堂活动的主体中,有效推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与发展。基于此,在课堂评价中,教师采用评价量表的方式,将家长、学生都融入课堂评价中,量表的内容可以包含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活动参与等内容。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小组合作活动为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生活中涉及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究与分析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家长评价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搜集整理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以及发表自己见解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学生搜集环境污染资料的积极性、搜集资料过程中是否有明确的方向、资料整理过程中能否发表自己的见解、实际环境污染调查中态度是否端正,等等。同时如果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堂中,还可以添加上家长对教师教学综合效果的评价,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为例:知识目标:了解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以及“白色污染”给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能力目标:从白色污染开始,拓展了解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形式。情感目标:了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家长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将课堂教学目标转达给家长,家长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重点关注课堂情感教育目标是否达成,采用方式、涉及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课后反响如何,等等。如此,将家长引入课堂评价活动中,通过家长对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借助家长评价的过程、结果等,教师可以更好地找到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的问题,也能从他人的评价中找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课堂活动指明方向。
(2)作业共生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双减”政策推动与实施后,在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家长发挥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其一,作业环境的创设。“双减”政策的推行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家庭作业中,家长的重要性越发明显。比如,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在家庭生活中可以从垃圾分类作业开始,每天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等的分类都可以由学生完成,还可以帮家长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等,从而达到学生与家长共同进步的目标;学习合理的消费习惯相关内容时,课后作业的设计可以是实际调查,如调查家庭一周的开支情况、一个月的收支情况等,在具体的调查、设计、总结、分析过程中,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良好的消费观念建立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调查也能明确当前家庭消费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共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达到合理消费的目标。其二,家庭作业的设计。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此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与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与素养。比如,寒暑假期间劳动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每日劳动打卡的方式,学生每天完成作业后,家长通过评价卡的方式对学生当天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要多鼓励、多支持,少一些不必要的责备,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
(3)活动共赢
家校共育活动还可以通过家长入课堂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事我来做”主要从当前家庭生活中学生做家务较少的情况出发,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了解到部分家长将学生的重点任务放在了学习上,在家庭生活中要求学生只做好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即可,对家务劳动甚至自己的一些生活问题都是父母大包大揽……针对此类问题,教师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以“家务辩论”会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说出自己对做家务的观点,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家长一般的观点都是围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他方面的问题不需要过多关注,认为过多地关注其他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等;部分家长还举例说明自己的顾虑,证明学生必须以学业为主。而另一部分家长则表示家务活与学生的学习并不冲突,每天做好适当的家务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部分学生也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做一部分家务劳动,如清洗自己的袜子、内裤等;每天还会帮爸爸妈妈擦桌子扫地等。如此,通过辩论活动,让对家务劳动持反对意见的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也能在辩论活动中了解家务劳动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好处。随后,教师与家长还可以给出每日家务劳动的计划和建议,开展21天养成好习惯的活动,并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帮助家长改变观念的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为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的组织要从课堂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以及课后活动等多维度融入家校合作相关内容,让家长、学生、教师在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从而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月蓉,林英发.基于家校合作视阈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