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对世界和社会正在形成客观认识并做出是非判断,需要教师做正确的引导。初中语文教师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核心,以语文教材红色文本为例,讲好初中语文教材里的红色故事,传递先辈们留下的红色精神,让红色故事浸润初中语文学习生活之中。
关键词:红色教育 初中语文 融合
红色教育魅力无穷,初中生获取知识的速度是最快的,如果适当地将红色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可以获得新的收获。
一、研学探访,实地考察见实效
当下教育研学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着,对于研学来说,红色教育基地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若能将学生带入宝塔山、杨家岭等纪念地,让学生实地学习党史,深刻理解党的各类路线,了解当地的革命传统文化,通过目睹一件件历史实物及史料,培养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的真实感,那么这种研学必定会培养出一批与党的要求高度一致的接班人。党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不再是课本中空洞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被人们所乐于接受的真谛。例如,当七年级学习《纪念白求恩》时,可以去延安鲁艺学院,这样学生对于毛泽东颂扬的白求恩精神就会有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感悟。所以,研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串古今、铭党恩的历史大背景,让学生的学习更宽、更广、更高效。
二、打造红色教育校园,培养小讲解员
在许多红色教育基地,小讲解员吸引了所有在场的听众。那份沉着、冷静、自信,不禁让听众感叹。小讲解员在训练中不仅可以培养记忆能力,还能促进人格底蕴、表演力等各种能力全方面提高。因此,如果学校能够借用楼道或者校园陈设打造出一些主题特色,围绕主题特色让学生成为学校的推荐者和讲解员,那么,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语文教育。
三、利用好课前展示,让红色故事浸润学习生活
课前展示可以适当融入一下红色故事,通过短暂的快速获取,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党史或者红色故事,帮助学生加强积累,为语文作文提供更多的素材。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语文教师如果是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育人环境营造氛围,如以“红色班级文化”为主题,统一规划,在班内悬挂革命先烈、文化名人、仁人志士的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勿忘革命传统,励志成才报国。
四、拓宽背景,延伸精神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很多革命前后时期的相关文章,为了增进红色文化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语文教师要善用红色精神激活学生的回忆,要让学生明确其实红色精神一直都未走远,并且一直都陪伴在人们身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红色经典课文为学生的未来导航,化悲痛为奋起的力量。红色精神蕴含在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学生对此理解起来觉得抽象,但是教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在教授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内容赏析、精段赏析、修辞赏析、词语赏析等角度去设计多层次的朗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此达到讴歌赞美一气呵成,震撼心灵的效果。让学生不要忘记当初的创伤,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背景资料,给学生补充更多的知识。同时,课文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延伸出更多的相关精神或者事件,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愚公移山》时,可以在最后延伸出延安精神;在教授《纪念白求恩》时,既可以补充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论著或者趣事,也可以拓展出张思德精神,甚至是延安精神。其实,历史无论哪个阶段都是相通的,在每一篇文章中都可以融入红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使命感。
五、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强化中小学生国情教育
国歌、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有关知识时,或者在语文课间休息时间教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很有必要循着歌声从深度广度上去挖掘其背景知识。如教唱国歌时,可以顺带给学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亦即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中国最著名的抗战之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它在那个时代所拥有的震撼力、感召力。进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代国歌到被法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学生明确了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更能激发唱国歌、爱国歌的豪情,也更能激励学生为捍卫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尊严而奋发努力。
构建校园文化与红色精神互通体系,将红色元素贯彻到学校讲座、演讲比赛以及文艺晚会等活动当中。学校也可以在五四青年节或其他重要节日里开展红色主题的比赛,这样可以吸引与感染学生参与到相关活动当中,从而深度挖掘红色元素对自身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成为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者。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让学生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欣雨.统编本初中语文红色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0.
[2]孟建丽.在语文学科融入红色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究[J].名师在线,2021(2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