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蕾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一直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无法通过朗读诗词完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教师一直采用机械式的背诵方法来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收获一定成果,但是不适合长期应用,情境教学法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是情景教学法呢?情境教学法是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引入或创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且形象生动的场景,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机能研究发展得来的科学性教学模式,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使学生可以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我们要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到教学中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带入情境
所谓带入情境则需要立足于古诗词的具体表达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内容,也可以用语言的方式描述画面,或者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引发学生联想,或者通过对古诗词内容的分析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无论是引用哪一种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调整学生课堂状态,将学生的思维转换到古诗词的意境中,满足学生的乐趣和学习情绪。例如,在教授宋朝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通读古诗后可以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根据图画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发现诗中借助了很多意象来表达诗人的个人感情,而这些意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且多为生于自然、长于天地的事物,如桃花、暖鸭、芦芽、河豚,诗人借这些学生常见、熟知的事物,向学生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而古诗的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又体现了诗人由画面内容联想到这正是河豚回游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作者将画面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插图用语言将诗中的意象描述出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个人情绪会在自我想象中不断扩大、清晰,从而对诗词的意境形成更为强烈的认知和体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精神享受,通过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优化情境
古诗词特有的美感是帮助教学优化情境的前提。小学时期的古诗词大多语言凝练,富有较强的画面感,便于教师在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形象的感染,使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运用中更真切地体验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例如,在讲解宋朝著名诗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时,整篇词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教师可以将上下阙进行整合分析,便可以将整首词翻译为一幅一个平常家庭安宁融洽的日常生活画面,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在词中融入了声音和色彩,整首词语言生动直观,词风清新淡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将古词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配上曲调柔和的乐曲,为学生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词中有着明确教学任务要求的词汇或者单字理解,教师可以借助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出,如“相媚好”“亡赖”等需要深入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个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认识,在调动形象的感官思维时也可以启动抽象的逻辑思维,双向结合所达到的效果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范围。
3.拓宽情境
拓宽情境首先需要训练学生的感觉并培养学生的个人直觉。训练感觉是指引导学生的听、看等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感官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变得更加敏锐,帮助学生发现周围世界隐藏的美好,以此为日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打下基础。培养直觉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这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认现象。只有在敏锐的支撑下,学生才可以通过简单的事物刺激直观的感受。只有在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下,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创造。因此,教师运用拓宽情境教学法可以选择与自然或者生活事物关联较多的古诗词,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如在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一诗中,此诗简短,色彩描写贯穿全诗,如“黄”“翠”“白”,还富有黄鹂、白鹭的体态及动作描写,如“鸣”“上”等词,学生在朗读之后基本就可以明白诗中所蕴含的情景,因此教师可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培养学生感官意识,让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直觉体会。
古诗词遣词严谨,逻辑分明,意境优美。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積极性,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领悟深奥的语文魅力,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精髓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