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背景下中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困境及策略研究

2022-05-30 03:06成晓博
当代体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中学生

成晓博

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有型人才的号召及实现“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发展成效的一大检视点。本文在阐述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中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困境,提出了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促进策略,以期科学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提供基础理论研究资料。

为实现培养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有型人才和“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受到社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凸显问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被削弱,文化课取代体育课等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双减政策的制定,这种问题才有所改善,但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依旧严峻。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的背景下,为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中学必须重视学校体育,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解决中学生体质健康在各方面的促进困境,并结合学生们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促进策略,完成“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帮助每个中学生享受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的乐趣,使中学生的体质、意志、人格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入手、提出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困境及策略,为中学生体质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帮助。

1 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意义

健康是人一辈子最大的财富。因此,深入践行体育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才能更好地响应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的号召,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只有保证学生具有过硬的体能和健康的身体,才能确保学生高效持续地学习,获得成倍增益。通过全面、详尽地了解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特征,采用科学方法对中学生进行体能培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地促进了中学生体能的健康水平提高。在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背景下,要想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加强教学体育改革,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他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保证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养育出更多健康、优秀的人才。

2 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概况

随着教育制度不断深入改革,社会、国家对学生体质的健康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国家对全国大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过多次普查,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社会尤为关注。根据最近对中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的调查,大多数中学生体质和健康程度普遍低,这一点令人忧心忡忡。

2014年全国学生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好转,有持续向好的态势,尤其是中学生身体质量持续下降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抑制,但是中学生的身体质量更多的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营养补给的改善在身高体重上的变化,在力量、有氧能力、协调性、视力等方面下滑严重。2020年8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调查了9省14532名中小学生,与2019年底相比,近视率上升了11.7%,其中初中生的近视率上升了8.2%,高中生的近视率上升了3.8%。近视率的快速上升在学校体育背景下表现为中学生学业繁重,体育课被文化课频繁替代,又因疫情的冲击,学校提前放假,课程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学生开始长期频繁使用各种电子产品进行学习,这也是视力下滑的重要原因。

通过询问学生,并走访中学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能测试前,大多数学校都会进行集中体能训练,认为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训练,会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现有问题是学生们自由支配时间少,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率低,应试压力大,导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造成恶性循环,体质健康状况严重下滑。除了现在中学生体质的普遍低下之外,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缺乏积极性,不能自动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呈现“被动体育”态势。

3 学校体育背景下中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困境

3.1 学校方面的困境

3.1.1 学校领导层方面

应试教育理念在中学阶段的教育中已经根深蒂固。目前我国中学普遍追求高升学率和培养学科性专业人才,学校领导难以突破固有教育思维,忽视学校体育教育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投入少,教育资源所占比例低,这也导致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硬性措施缺乏,学校举办的体育活动或竞赛少,进而导致学校体育氛围差的原因。

3.1.2 场地器材方面

学校体育的器材设施、场地配备能否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需求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实习期间观察来看,学校体育器材大多配备于训练队中,可供其他学生日常锻炼使用的器材数量很少,且质量不高,仅只有城区中学个别体育特色学校设施器材配备方面相对较好,乡镇中学训练使用的器材数量、质量都无法满足教学、训练、学生日常锻炼。作为一位曾经乡镇中学毕业的体育生,训练使用的器材,如球类都需要自费购买,而杠铃、哑铃、器械这样的铁质用品更是锈迹满满,久不更换,更无法满足其他学生日常锻炼所需。因此,学校体育所需的场地设施、器材不足是影响中学生体育参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一大困境。

3.1.3 课程开设率和竞赛举办率

体育课程是大多数中学生获取基础运动知识、技能的主要来源。根据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的重点安排,提出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良率、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100%的预期目标和要求。政策的下达一定程度上解决体育课“放羊式”、体育老师“生病”、体育课被占等问题,但教学开课率和竞赛举办率低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中学体育课程开设频率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年度体育活动和竞赛举办情况不理想,学校體育氛围差,这里面有场地设施不足、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原因的存在。王登峰司长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学习模式,这一定与“双减”政策的推行相契,可是现实问题是中学生应试压力重,竞赛举办频率低,尤以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高三年级体育参与率低。因此,体育课开设率低和体育比赛少也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困境所在。

3.1.4 体育教师方面

在学校体育不被重视时,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体育教师也常常被迫“生病”,体育课频繁被取代,养成了体育教师休闲懒散的作风,上课时呈现一种“放羊式”“形式化”的风格。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下,加上国家开始重视国民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得到发展,但是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补充,学校对于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招聘高质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因经费、政策、编制名额等多方面原因受到阻碍被延缓。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往往空洞乏味,墨守常规,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过于功利性,常以学生顺利通过中考或高考体育测试,这也是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以体育测试项目的合格标准和满分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和练习负荷,多机械化重复练习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休闲化元素,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引导学生长期参与体育运动,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降低的一大困境。

3.2 家庭方面的困境

在学校体育背景下,家庭因素也是制约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率低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情况,会给孩子报体育兴趣班,但是这更多是在孩子学前或小学阶段。在中学阶段,家长更多是让孩子把时间花在学习上,监督孩子学习,以达到考上好高中和好大学的目的,不希望孩子在体育活动方面花费太多时间;大多数家长工作忙,也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无法给孩子起到带头作用。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更多的是在文化成绩和平时表现上,在体质健康的关注点更多表现为是否生病,胖瘦否,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关注少。因此,家庭方面也是促进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一大困境。

3.3 学生方面的困境

3.3.1 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与频率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在学校规定作息中的晨跑和课间操、体育课的时间。尽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已经明确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和时长,但由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导致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硬件设施和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课程的课时和时长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往往学生更愿意在体育课中进行自习,不会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学生体育锻炼时长和频率不理想,导致学生体质下滑。

3.3.2 参与体育的态度

中学生一方面在思想上认为体育锻炼与文化课没关系,或不利于文化课学习,这部分学生课外基本上不会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学校体育,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体育中考,被动式、机械式练习中考体育项目内容,练习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各体育项目的合格线和满分线,这不利于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念和主动式参与的态度,这也是导致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差的促进困境。

3.2.3 长期频繁使用电子产品

受疫情影响,学校教学工作被迫转型,课程教学从线下转为线上,学生开始频繁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参与上课或自我学习,容易造成眼睛受辐射、过度疲劳等伤害,加上久坐不运动,容易造成学生视力下滑、肥胖等体质健康问题出现。

4 学校体育背景下中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策略

4.1 突破固有教育思维,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为响应国家对素质教育进行推广的号召,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学校领导及体育教育人员应突破固有教育思维,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给学生灌输体育健康科学观念,加大场地器材等硬性措施的建设力度,科学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具体可以通过学习健康知识、参与体育比赛、观看体育赛事等健康教育活动,增强中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对体质健康有全方位的深入了解,认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成为合格的体育参与者,把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被动式参与变为主动式享受。因此,对中学生体质健康改善,健康教育应该放在首位,健康意识的形成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

4.2 以“兴趣”为核心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运动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乐于进行运动锻炼。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学生参与体育呈现的是一种机械式、被动式的态度,在枯燥单一的动作重复中,既体验不到多种技术转化的快感,也感知不到集体项目团队协同的魅力。因此,体育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形式应该以“兴趣”为核心观念,给予体育课程内容趣味化和休闲化,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参与体育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不再只是为应付体育中考,获得高分,“被动”练习以达到中考各体育项目的合格线或满分线,开始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和乐趣,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竞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4.3 坚定推进“双减”,把“常赛”纳入学校体育学习模式

学校体育背景下,中学应该坚定推进“双减”,在“减负”的同时,要在“增体育”上下功夫,根据要求如质如量、定期举办体育活动和竞赛,把“常赛”纳入学校体育学习模式。体育教师不应局限于体育课堂,发散思维,增加校内外的体育运动时间,进行深化体育教学的新尝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学校积极举办适合中学生身体发展的一些运动比赛,以达到中学生的体能和身体健康方面的目标,为我们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这是深化体育教学的一种尝试。学校举办体育竞赛,不仅能提高了学生团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而且体育活动更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提高运动技巧和检验学习成效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拼搏不息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4.4 注重家校合作,提高家长体质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

学生家长对体质健康的认知程度是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学校方面要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分工合作、互动,建立沟通渠道,组建联盟,帮助孩子合理开展身体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学校积极举行的家长会或健康主题的讲座,让学生家长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提高体质健康教育的认知,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让孩子劳逸结合,并且以身作则,陪伴和引导孩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家长和孩子体育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家长只有把学生健康作为第一要素,配合学校帮助学生进行日常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体育习惯,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意识,使学生拥有健康体魄,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体质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

5 结语

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学校体育大背景下,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完善教育机制、构建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系具有一定地实践意义。体育教学高成效的践行,需要解决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我们可以从突破固有教育思維,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以“兴趣”为核心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坚定推进“双减”,把“常赛”纳入学校体育学习模式、注重家校合作,提高家长体质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四个方面进行改进,让中学生掌握基础运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现“四位一体”教学目标,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中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