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策略解析

2022-05-30 01:36丘小建
当代体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分层目标

丘小建

分层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立足于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将其划分为若干个能力层次,然后针对性筛选教学内容、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应用教学方式、针对性组织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所以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学习水平都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的差异在体育课堂会明显体现出来。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划分学生能力层次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借助有目的、有规划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实现快乐体育,也能达到强身健体、培养体育意识与运动技能的作用,让学生逐渐对体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体育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激活体育学习积极性

目前虽然素质教育的发展趋于成熟,但是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阶段过多侧重于教学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也导致多数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逐渐弱化。体育学科具有实践性特点,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体育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落实对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体育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激活小学生学习体育理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此时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也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凸显,教师授课形式化、单一化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所以,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运动基础、运动喜好等具体学情,在此基础上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突出教学的层次性,确保可以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1.2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对于学生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那么现阶段教师在组织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分层教学落地,前提条件是要明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并为其提供充足的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程,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位置。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而教师既是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对于外界事物缺少足够的敏感,而且体育教学活动很大比例是在室外环境中进行,或多或少会存在安全隐患問题,所以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强化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全面做好体育课安全工作,有学生在可控范围内接受锻炼,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让全体学生实现轻松愉悦的体育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协同进步。

1.3 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是确保因材施教有效落实到位的基础保障,教师能够常态化了解各个能力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体能特点等实际学情,这是传统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能。在分层教学当中,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均可得到充分展示,教师也可借此机会发觉学生的潜能。此外,教师需要将训练成果检查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运动训练环节遇到的各类问题。针对运动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可采用一对一辅导的方式,以突出教学的公平性,此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保证顺利有序的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辅导过程中慢慢感受到体育学科的魅力、体育训练的乐趣所在,进而找到适合的自己的训练方式与领域,让全体学生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

2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教学模式单一。小学生受到先天体质、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身体协调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此种差异,并组织分层次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甚至于将体育课视为简单的活动课,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目标准确落实到位。此外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多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均统一,这也造成部分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无法紧跟教学进度,长此以往甚至对体育课程产生消极心理。

其次,忽视学生个人意见。部分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阶段,主要侧重于知识讲解、技能传授,却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个性化学习需求,这也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氛围相对僵化,无法切实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

3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

在体育课堂中,学生是其中的主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要做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突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学生分类。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环节,教师多采用更一刀切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方法均是统一的,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非适用每一位学生。因此,需要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更好的激发其参与热情,并稳步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

3.1 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分层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环节,部分教师暂未意识到尊重身体素质差异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教学实施阶段仅是将侧重点放在男女性别差异层面,而忽视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这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体育课堂的不安全因素,促使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弱化,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进程。体育运动项目非常丰富,每个学生的兴趣喜好也会截然不同,教师可将此作为分层教学的切入点。也就是说,在正式落实分层体育教学之前,基于对每一位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自主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有效培养其体育意识,强健其体魄。比如,针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那么教师可在与家长进行远程沟通后,为其设计周期性、难度递进的体育锻炼目标。特别是针对低血糖、体能素质较弱的学生,授课阶段要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并实时将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情况记录下来,如此能进一步减少体育锻炼中意外情况的出现概率。另外,考虑到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教师需要定期组体能测试活动,以便于在检验学生阶段内体育学习与训练成果的同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能力情况,然后后续对体育教学目标、方案做出适当调整。以50米短跑测试为例,通过该测试教师能够清晰了解到学生的肌肉爆发力;抑或组织长跑测试,以此来掌握学生的肌肉耐力与肺活量情况,并将体能测试获取到的信息及时记录到学生体育档案内。教师在课余时间,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结合学生身体素质情况针对性设计体育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促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持续训练,逐步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并掌握到一定的体育锻炼技巧。

3.2 立足具体学情,设置分层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指导方向与落脚点,科学合理的设置目标,有助于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在设置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具体学情,切实考虑到各个能力层次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入手,对整体目标进行细化分层,促使学生投入到高效、有深度的体育学习中。

以“仰卧起坐”教学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合作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仰卧起坐的技巧,强化其该项运动的能力,并落实对其吃苦耐劳体育精神的培养。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设置如下分层目标:针对身体素质薄弱、缺乏运动兴趣的学生,要求其认识到仰卧起坐运动的作用以及对身体部位的益处,让学生尝试完成15-20组;针对具有运动兴趣,但是缺乏足够运动能力的学生,要求其了解仰卧起坐运动的特点后,经过初次尝试之后,尝试完成25-30组;针对身体素质较强、具备运动基础的学生,则需要基于一般体育学习目标,带领学生将仰卧起坐与其他运动结合起来,展开组合式训练。通过对体育学习目标的分层,让处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在最近发展区域内,轻松挖成体育训练任务,并且進一步突出体育课程学习的针对性,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需要教师明确的是,体育教学属于动态化过程,所以说体育学习目标的设定也并非一成不变,要突出动态性,在学生完成基础目标之后,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目标进阶,确保可以借助体育训练过程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运动潜能。

3.3 基于学生能力,组织分层训练

体育学科与其他文化课程相比,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特点,所以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需要以体育训练作为侧重点。考虑到不同能力层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同样要突出训练内容的层次性,如此才能保证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顺利有序的达成体育教学目标。

以“篮球技巧”教学为例,通过篮球水平测试了解到,部分男同学对于该运动非常熟悉,已经掌握到运球、投球等基本动作要领,但很大比例的学生从前没有接触过篮球运动,对于篮球技巧更是缺少了解。基于此,在组织分层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初次接触篮球的学生,教师可在为学生做出标准化的运球示范后,让学生原地自主进行运球练习,让学生逐渐形成篮球球感;对于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可让其两两一组进行强抢球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协同训练到学生的运球能力与步伐移动能力;最后是篮球技能娴熟,或者是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教师可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开展趣味性篮球实战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丰富对蓝旗运动的认知、强化篮球实战水平。经过上述的教学案例,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差异化体育训练,切实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此种做法既有效规避了统一化教学的现象,确保全体学生均能感受到体育训练的乐趣,做到学有所获, 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打造出高效体育课堂,赋予学生的体育学习深度。

3.4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因为没有兼顾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导致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突出分层体育教学的作用,教师需要积极引入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体育兴趣淋漓尽致激发出来,并成为驱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融入到分层教学环节,这样便可让学生掌握到体育知识的同时,逐步强化体育运动技能。

以“篮球的运球与投篮”教学为例,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然后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篮球技能,划分学生层次。比如A组为个子高、身体素质好的学生;B组为身高小巧、身体薄弱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按照层次为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拆分示范篮球运球动作,讲解投篮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展开练习,并突出差异化的要求,针对A组学生要求其娴熟掌握动作,并做到一气呵成的运球与投篮;针对B组学生要求其分解练习动作,并掌握运球基础技巧即可,投篮动作仅作为了解。通过差异化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持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抑或在“障碍跑”教学中,教师可操场跑道上设置泡沫垫、废弃轮胎、运球等障碍,将学生平均分为四组后开展障碍跑接力赛,顺利通过全部障碍,最先达到终点的小组即获胜。针对未获胜的小组教师也要给予其一定的肯定与鼓励,为学生树立信心,让其认识到比赛的乐趣不仅在于结果,更为关键的过程。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实施要尽量引入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维护学生的体育热情,为实现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3.5 基于学生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引领学生个体发展,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有效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果继续采取一致的评价标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基于深度学习、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教学评级环节也要突出层次性,如此才能在基于学生肯定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并有意识的后续训练中做出改进。

以“50米短跑”教学的评价为例,教师可将下列内容设置为分层评价的标准:针对体优生标准设定为8.5秒,普通生的标准为9.2秒,身体素质较弱学生的标准设定为10秒。借助分层化标准,一方面可以让全体学生均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愉悦,另一方面也能为体优生提供挑战自我的机会,让其体育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这便于从整体角度落实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运动基础与身体素质薄弱的学生,当其与既定标准存在差距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予其更多的耐心与鼓励,对其展开一对一的辅导,直到其可以达到既定标准。对于 普通生,当其完成既定目标后,要鼓励其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目标。通过多次教学实践的结果显示,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分层评价标准,有助于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深度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促使体育课堂的质量与效率获得协同优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向小学生的体育课堂,要想帮助学生实现深度体育学习,稳步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其体育品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阶段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尊重差异,然后立足于具体学情组织分层教学。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其次是要立足具体学情,设置分成目标,再次基于学生能力,组织分层训练,并且有意识的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以此来优化体育教学效率,最后根据学生差异,进行教学评价的分层。通过以上举措,有效缩短学生之间在知识理解、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距,使各个能力层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均可得到有效满足,稳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分层目标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体育锻炼也重要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