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深度学习思维的培养路径探析

2022-05-30 01:36郭舒琦
当代体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深度技能思维

郭舒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路径。深度思维中包含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创造性、探究意识等多个方面内容。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观念工具性、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内容学用不统一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深切,对于知识与技能理解不够深入。这不仅使得体育教学僵化,同时也对学生的体育品格塑造、素质全面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有目的、有规划的设计,将深度学习思维的培养切实落实到位,推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广大体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对此,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透过知识表面把握本质的关键所在,也是凸显体育学科多为价值的有效路径。

1 初中体育学科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分析

在学生成长阶段,体育学科在其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彰显生命文化、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根据三维目标以及体育核心素养的阐述,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体育学科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1.1 深度参与体育运动

深度学习是指全神贯注的主动性学习,而之于体育学科,则首先表现在深度参与体育运动。在支持学生深度学习的体育课堂,学生会表现出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不知疲倦等外在特征,且在下课之时学生会表现出意犹未尽,开始期待下一节课。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由不会慢慢到会,由生疏慢慢到娴熟,必然会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这三个阶段。在学生做到动作自动化之前,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运动训练与实践,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动作越来越协调,开始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愉悦与快乐。只有深度参与,才会有深度学习,才能促进深度学习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将体育运动知识内化于心,将技能外化于行。

实践性是体育学科最为显著的特点,学生一切动作技能的学习均要通过实践参与的过程来实现,所以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引导学生领悟技能要领,进而建构出深度思维的初步模型。与此同时,为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个性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设置有坡度、有跨度的探究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一边参与课堂,一边建构知识,一边深度思考,有效磨练其意志力的同时,让其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积极参与各项体育竞赛活动也属于体育学科的深度参与,部分学生受到“体育人”的影响,乐于参与到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中,对此教师需要做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体育方面的优秀人才。

1.2 深入探究知识技能

对特定主题或者模块知识的系统化、持续化研究,促使知识学习超于表层、深入本质,对知识的内涵与意义形成深层次、个性化的理解,此种学习状态称之为深度学习。以往的体育教学教师普遍侧重于体育基础知识讲解与技能技巧传授,没有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缺少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而要想落实深度学习思维的培养,体育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记忆与理解,还要突出分析、应用、评价、创造等环节。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会应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学习,做到认真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将新旧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将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补充完善,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辨析问题的技巧,实现新知的迁移,在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协同探究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体育学习的目标。

1.3 深刻体验运动过程

体验是学生全神贯注参与体育运动时所获得的内在体验。学习并非是在被动状态下接受知识,而是要发挥能动性,有目的、有规划地参与活动,体验已有成果与过程,做课堂真正的主人。能力与方法是在反复实践中衍生而来的,是学生在亲身体验、合作探究中逐步获取到的。因此,体育学科深度学习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全身心去体验体育运动,进而身体与心理直观获得各种感受。

不论何种学习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法撼动的,需要经历知识与技能从形成到发展的过程,这就好比婴儿从蹒跚学步,到学会站立与奔跑,中间肯定会经历无数次摔倒之痛,这也充分说明任何技能的学习,均是在无数体验经历中缓慢发展起来的。学生的身体与精神在汲取知识后表现出的能动反应就是体验,基于已经掌握的理论与经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起点得到进一步提高,明确阶段周期内的学习目标,但是教师一定要杜绝灌输式教学,需要让学生真实体验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从本质层面来说,其价值并不仅是寓于成果当中,同时也体现在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将批判性思维灵活应用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思考、持续探索知识形成与技能掌握的过程,在运动中感悟知识中蕴含的深层意义,摒弃思维定势,感悟知识之于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

2 初中体育关于学生深度学习思维培养路径

2.1 整合知识内容,构建系统性框架

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尽快将深度学习思维的培养目标落实到位,首先要做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引导学生展开有深度的学习,逐渐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体育学科知识具备系统性、整体性特点,也就是说,不论是小、初、高体育课程内容之间或多或少存在联系,所以在实施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基于整体视角,突出知识点间的联系性与完整性,带领学生从局部学习向整体性学习过渡。

例如在教学“肩肘倒立”这一动作时,其难点在于躯干要绷直,腰部平稳发力。进入到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身体预热,确保其稍后可以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动作技巧。比如借助碰碰车游戏的方式进行夹肘训练;采用仰卧穿鞋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夹臀、举腿等动作要领;采用蹬车爬山游,达到锻炼举腿、收腹、提臀、仰卧等动作的目的,借助以上游戏活动实施基础动作训练,让学生慢慢掌握在倒立状态下树直躯干的技巧。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肩肘倒立的规范动作图,并明确告知学生练习时的注意事项,最后一步就是鼓励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练习,以此来掌握撑腰、夹肘、绷直下肢等动作的技巧,有效训练上肢与下肢肌肉的本体感觉。教师在上述全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知识内容的整合,以教学主题为核心有序组织教学。此外,要给予学生充分肯定与支持,促使其一边练习动作,一边自主思考,在深度思维指导下提高体育技能学习的实效,同时也有利于激活學生的体育兴趣,后续积极自主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

2.2 架构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维

知识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持续完善认知能力的过程。面向初中生的体育教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架构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施教方式,借助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其从多个维度切入全方位分析问题,并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教师可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优化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观察、分析、思考、练习、反思,借助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供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

在优化问题设置的阶段,问题层次的高度对于学生的思维高度起到直接影响。教师应积极从以往灌输式、讲解式教学中解脱出来,重视对学生自主思考意识的引导,充分锻炼其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借助这一过程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思维的发展,并且掌握知识迁移的基本方法。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教学活动,最为关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育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具备从多个视角客观看待问题的思维品质,这也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3 关注知识加工,拓展思维深度

在初中体育课堂,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思维生成,均是在参与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慢慢实现的,所以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加工,有意识地引导其通过知识加工,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基于自主探究拓展思维的深度。

依旧以“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为例,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技术掌握程度,在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技术动作相关视频,并引导学生参照视频分析自己的技术动作完成度,使学生借助分析过程对标准换手运球概念建立清晰的认知,而分析的过程也可视为深度思考的过程,学生会在后续练习中有意识地调整完善技术动作,这也属于动作技术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机融合,对于促进思维品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4 兼顾技能运用,升华体育价值

初中体育教学在培养深度思维能力阶段,立足于整合知识内容、架构教学目标、关注知识加工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有目的、有规划的组织技能迁移活动,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在本节活动课程中,教师需要对上一活动初中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总结、分析、评价,明确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疏漏之处,引导学生基于上次活动自主总结经验找不足,梳理思路补短板,将表现优异学生的经验借鉴到自身,内化于心,形成策略性知识,并尝试迁移到后续的体育活动中。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具备独立思想意識,所以在集体活动中有时会存在自我、不配合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手段与方案做出灵活调整,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场地与器材资源,围绕体育课堂理论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同构类体育竞赛情境,为学生应用所总结的经验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有效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体能、思维能力等。

为加快学生经验类知识向策略类知识的转化进程,将已掌握经验灵活应用到体育活动环节,教师可积极组织竞技类游戏竞赛,用团队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应用能力,教师可设计“蛟龙出海”活动,既突出竞技性,又不乏趣味性。在比赛规则上,28人一组,用绳子将相邻两位学生的双脚放在一起,每组人排成一条直线,率先到达50米终点位置的队伍即获胜,中途出现绳子松绑或者队员摔倒均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此时有部分学生提出“是否可以对活动方式作出调整”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于是,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先让各个小组进行尝试,并引导学生认真检查绳子的松紧。经过第二次活动实践,学生的速度明显比上一次快,说明其已经基本掌握到技能迁移的技巧,让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运动水平均实现向更高层次的进阶。

2.5 丰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将丰富的教学工具引入到初中体育课堂,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得到显著提高。对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通过多样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让学生实现直观、高效的体育学习。相比于其他学科,体育学科的教学工具是最为丰富多样的,且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学校现有体育器材、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展开深入研究,并科学合理的应用与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环节,利用教具创设辅助教学的情境,以便与有效激活学生体育理论学习、体育技能锻炼的兴趣。总结来说,任何能够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工具,都有帮助教师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的可能性。

此外,伴随信息技术手段的持续发展,教师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体育教学环节。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虽可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现现代化,但是需要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诸如运动手表、加速度计、电子白板、心率监测仪等技术设备与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此让体育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具生机活力、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不论课内与课外的,教师均要肩负起引导学生依托传播媒介主动获取知识的责任,让学生将搜索引擎、社交平台、线上教育平台等作为常态化学习渠道,在有限时间内拓展认知边界,处理好体育课内课外遇到的问题、困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学生与学习资源的教育愈丰富愈多元,深度学习思维品质的提升也会愈加显著。

2.6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思维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后续学习中做出针对性改进,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促进深度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应,教师也可参照评价结果实时掌握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之后调整教学进度、方法、内容的调整提供有价值参考。

以“网球—正手击定位球”教学评价为例,评价标准要突出层次性,比如优秀标准为:击球动作连贯、完整、流畅、标准,可以做到迎战击球,有效击球数量在9-10个,回位步伐准确等。除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也要立足于学生的运动兴趣、技能掌握程度、训练积极性、学习态度等层面入手,将过程性评价纳入在内。在评价方式方面也要尽量做到多元化,既要有教师评价,也要引导学生基于动作完成标准进行自评与互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好学习重难点,科学监控其运动训练进展与成效,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评价能力、探索能力、交往能力可以得到稳步提升,促进批判性思维与深度学习思维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阶段培养深度学习思维,其本质就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于深度学习思维指导下实施的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教师高度重视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确保其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契合。具体到教学实施环节,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整合知识内容,构建系统性知识框架,其次是要架构教学目标,重视思维启发,最后是关注知识加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不仅如此,教学活动要力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其在参与中循序渐进发展运动能力,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基于已掌握知识、运动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快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深度技能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