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珊
[摘 要] 《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持续高效地推进现代教育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养质量[1]。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对助产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大,这对我国高校助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增强高职教育的适应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3]。深入探索助产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助产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高职助产;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64-03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新发展格局下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指出,要持续高效地推进现代教育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人员的培养质量。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对高端助产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一名优秀的助产士不仅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等知识,还要拥有助产管理、助产科研和助产教学的能力[4]。现如今,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助产人才,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安全,充分满足行业需求,应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培养模式。“岗”是助产相关岗位对助产人才的技能要求,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是职业院校助产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是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核心;“赛”是助产专业所对应的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证”是助产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的凭证,是知识学习的行业检验。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纳入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5]。
一、高职助产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岗课赛证”的生成逻辑不一致,融合难度高
由于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在对象定位、实施主体、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其生成逻辑、基本特征、价值取向也不一致,导致标准、流程、评价维度不同,难以整合[6]。
(二)岗位实践技能未能得到充分锻炼
许多高职院校的助产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在助产专业课程教学中,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实际上掌握的内容非常有限[7]。
(三)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未能达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未能完全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7],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塑造學生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导致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缺乏责任心及同理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适应助产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
(四)教学评价单一化
高职课程评价简单采取“理论知识+技能考核”的双重评价模式,这种独立于工作过程之外的“去情境评价”,不能有效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融通后容易因课程学习、考证、参加竞赛的侧重点不同而引发冲突,难以形成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8]。
二、高职助产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培养模式体现
(一)岗课融通
将助产相关岗位技能融入高职助产教学中,根据岗位标准和岗位素质要求设计课程,使教学活动很好地适应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助产专业可以参照助产岗位核心能力,制定教学标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定期邀请医院专家到校指导,实现岗位与课程的有效链接[2]。
(二)课证融通
将护士资格考试,“1+X”母婴护理、幼儿照护、产后康复职业技能等内容融入助产专业教学中,以帮助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
(三)课赛融通
将护理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南粤家政母婴护理大赛等比赛与专业教育相衔接。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这种课与赛相互促进的模式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而且对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也有积极的意义。
(四)岗证融通
将助产专业岗位相关技能和护士资格考试以及“1+X”母婴护理、幼儿照护、产后康复职业技能等考试内容引入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为人才培养提供导向[9]。
(五)岗赛融通
将助产专业岗位技能和护理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南粤家政母婴护理等竞赛内容整合引入高职院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二者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岗位技能。
(六)证赛融通
将执业护士资格以及“1+X”母婴护理、幼儿照护、产后康复职业技能等职业资格要求和职业技能竞赛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前者更倾向于理论,而后者更偏向于实践。通过推动两者融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有效,优势和潜力才能互补[10]。
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专业理论知识的助产人才,助产专业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知识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形成多元职业发展能力,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1]。基于以上因素,助产专业急需根据国家战略发展纲要和经济的发展要求,深入研究高技能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及路径,进行“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我校助产专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岗位分析,建设“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开展岗位需求调研,根据政策、行业、企业、学校发展趋势,区域经济特点,新技术,新业态,行业助产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将助产士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学校还成立由政府、行业、医院、学校成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大赛项目融入实践项目,根据核心岗位人员的典型任务,分析各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11]。
(二)依托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标准体系
学校依据岗位需求,坚持标准导向,扎实推进“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目录和国家助产专业教学标准,对照助产专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修订课程标准,迭代更新,以确保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和动态适应性。开发校级專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和毕业设计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将本专业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12]。
(三)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课程是“岗”“赛”“证”融合的纽带,要通过课程改革来推动“课堂革命”,做好顶层设计。学校将推行精细化课程管理,细分为公共基础课、岗位技能课、实习实践课等课程类型,扩展第二课堂形式,分模块推进“岗课赛证”精准融合、动态融合。推行“课证融通”,将“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资格考试,与本专业相关“1+X”妇婴护理、幼儿照护、老年护理等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如育婴师、产后康复师、催乳师、小儿推拿师、保健按摩师、导乐师等,将上述各类考试的知识点融入课程体系中。推行“课赛结合”,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大赛要求融入课程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要求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3]。对于技能竞赛,如护理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大赛、南粤家政母婴技能大赛、助产专业技能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将大赛标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将大赛训练内容与实际教学环节相结合,优化后的课程体系融合了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素养和行业标准,以能力本位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四)落实“三教”改革,建设“岗课赛证融通”教学资源
学校落实“三教”改革,在“教师”方面,引入“双师型”教师,构建教学团队,将企业技能大师引入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共同参与教学。在“教法”方面,根据重新构建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工作任务式的模块化课程组织与重构,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应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组织教学。实施注重实效、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有效互动,注重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13],将典型案例引入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实践教师操作规范,提高学生基于任务和项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14]。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15]。在“教材”方面,校企融合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共同开发教学平台,共建颗粒化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共同编写新形态、立体化、活页式的国家规划教材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共同建设校级专业核心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五)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提升“岗课赛证融通”效能
学校将以评价赋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评价体系不仅包含专业课程的评价,更应将多方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纳入其中。在评价主体上,除了学校的专业教师、校内督导、学生,还需校外行业专家等多方参与;在评价内容上,除了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还应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学习收获等;在评价范围上,应涵盖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岗位专业能力、学生考证通过率、学生竞赛获奖情况等。各个评价主体各有侧重、各有重点,以此构成多元化、科学化的课程融通评价体系[16]。持续开展教学诊断,进一步提升“岗课赛证融通”效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进行更多有效探索。
(六)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岗课赛证融通”生态系统
“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质是标准、内容、过程、评价等育人要素及人、财、物、环境、文化等资源的融合。我校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推行“老中青传帮带”、行业或医院顶岗实践、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开展教学质量目标测试,实施“1+X证书”学分互换,支持学生学习成果在职业技能证书中登记存储,按规定进行学分互换,可免修相应模块或课程;出台奖励学分实施办法,对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等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认定,并作为学生评优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融通”要深化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该模式创新了我校助产专业学生的培养机制,通过“岗课赛证融通”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课程,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岗位的问题[17];高职院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是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必然选择。高职助产专业应以“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为载体,综合育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与竞争力,构建高职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刘双平.“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教学改革研究[J].华东纸业,2022,52(2):101-103.
[2]范文丽.高校护理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9(31):195-196.
[3]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
[4]李卫红,韩叶芬,李卫民,等.构建“三位一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9):71-74.
[5]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6]殷正坤.高職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6):168-169.
[7]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107-111.
[8]李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湖南教育(C版),2022(2):27-30.
[9]张春红.“岗课证赛”四维融合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5):102-104.
[10]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1):5-10.
[11]乔茹.“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高职电气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以《供配电技术》课程为例[J].数字通信世界,2021(11):256-258.
[12]秦红梅.以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为引领 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以参赛作品《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虚拟主播动漫造型》为例[J].广西教育,2021(2):146-148.
[13]许芬艳,赵莉.基于TPCK框架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8):84-88.
[14]乔茹.电气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21(24):102-104.
[15]陈林杰,邹烈刚,张洁.“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9(7):166-168.
[16]吕建强,许艳丽.从聚焦到转向:近20年我国高职教育学习评价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3):70-76.
[17]李鹏,石伟平.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与行动路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分析与实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1):106-11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