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 22:28伍灿明吕俊杰马少坤
当代体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体育课

伍灿明 吕俊杰 马少坤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主要目标,是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具体体现。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提高站位,以知促行。本文以玉林师范学院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存在的育人问题进行剖析研判,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模式的实践效果。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因此,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时势所需。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举世公认的,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学校体育“以体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体育的育人功能是最本质的功能,育人功能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因此,深挖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并使其与体育课教学深度融合,是高校促进体育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文本通过对玉林师范学院体育课教师为主进行访谈了解体育课教师的育人模式、教学理念、方法等,剖析玉林师范学院体育课课程思政现状,对‘症下‘药,推动体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体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育人问题

1.1 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课程思政理解不深,缺乏课程育人意识

体育课教师在推进体育课课程思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与学院负责教学老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一方面部分体育课教师 欠缺“三点”:对体育课课程思政时政热点关注不够;对体育课课程思政社会焦点关注不够;对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学关键点把握不够。另一方面,部分体育老师教师内有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课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没有在学生体育技能训练之余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这样影响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发展,导致未能真正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效用。从而在部分高校中出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之间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思政教育仍存在‘孤岛现象”。

1.2 部分体育教师的育人理念相对滞后,课程育人意识有待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体育教学观念的改革深度。部分体育老师抱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无法适应现阶段创新性的体育改革浪潮,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对提升体育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部分体育教师“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教育理念陈旧,形成了“重技能、轻思政;唯成绩论、唯技术论”的教育思想。许多高校都开设有体育课程,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更加注重加强学生体育技能训练,浅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忽视“以体育德”,抑制发挥体育课课程的思政功能。

1.3 部分体育教师对教学理论不够重视,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过于轻视教学理论,注重传授运动技能,忽视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多而不精和缺乏体育与思政整合的现状,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课程结构没有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育课程内容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注重培养让学生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1.4 体育课课程思政改革成效欠佳,“以体育人”贯彻不到位

虽然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改革已实现多年,但改革成效并不明显。通过访谈可知:部分体育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填鸭式”等,教学手段僵化,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落后,采取优、良、中、差的等级制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考核与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但模糊、片面,而且会出现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创新的情况。在体育项目的文化和精神培育方面,存在落实不到位现象。对于中华传统体育的精髓要创造性地“守”,以武术为例,“习武先修德”则表明中华传统体育蕴含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因此,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如何结合思政更好地育人是亟待改进的明智之举。

2 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之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乃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这一论断,是对思政教育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延伸,揭示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为高校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路线方针。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促进“五育”融合,发挥体育育人实效。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同时阐明“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富有哲理性的教育功能,他又认为体育之效在四:一是强筋骨。“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变”。二是增知识。“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三是调感情。“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四是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益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无勇也”。此外,体育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由于这些课程思政元素没有直接体现在课程内容,更需要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努力挖掘富有体育特色的育人价值和精神。例如,在進行身体练习时,可挖掘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等思政元素;在篮球、排球和足球等教学中,可以挖掘出合作共赢、顽强拼搏等思政元素;如武术、太极拳等,可以挖掘敬畏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政元素。

体育课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为进一步落实体育课课程思政,需要教师不断的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完美并有效的融入到体育课程中,逐步寻找体育课程与思政课两者间的切合点,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把握好体育思政元素的融入契机,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有效引领学生的思政治教育。

3 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

3.1 “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种好课程思政“责任田”

我国教育部成立课程思政总指挥,以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带头表率先接受“课程思政”理念,教务部门牵头,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谋划推动工作,以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把“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学校体育教学全过程。高校体育教学队伍上下才能在领导层的带领下找到前进的方向。通过持续对体育教学单位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及学科带头人开展专项党务培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四个意识”,让党员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体育教育教学,成为推广“课程思政”理念的急先锋与领路人,为种好课程思政“责任田”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师,首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将政策理论内化,实现与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发展,增强体育专业学科的思想引领性和时代性。其次,堅持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行为准绳,坚守职业道德,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教师要深入挖掘体育“思政元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阐释专业理论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例如,体育课可以发掘有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思政教育素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理想信念、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教育。通过访学、教学比赛、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思政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梳理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社会热点议题等内容,以讲故事、跟帖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工作的发展进步,形成课程思政发展强大的合力,推进体育课课程思政工作的发展。

3.3 “寓德于体,德体双馨”,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好的教育离不开体育。体育课通过对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体育品德的锻造和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进而实现以体育德的目标。体育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培育其体育道德,以德立学;体育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强调育德于课,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实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标。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畏缩不前,面对挫折一蹶不振时,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得以发泄,舒缓心情,重拾勇气和信心;学生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可以培养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和谐竞赛的作风。体育课课程思政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建立“育体”“育德”共同体,方可延伸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

3.4 “打破陈规,开拓创新”,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应破除阻力,打破传统思维,以开放的视野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校体育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加强体育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解读,还需要引导一线教师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体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教学模式实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进课内与课外一体化建设。在教学课堂上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更多线上课程,教师监控及分析课堂动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实现平台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形成双向的互动关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课程,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高危项目授课时,可利用AI和VR技术,提高安全性,提高授课效率。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组织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做相关体育赛事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服务社会。高校体育教学队伍应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建立体育教学平台、潜在专业通道、创新教学“三大平台”,聚焦思政理论融入教学课程与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规则意识,树立正确荣辱观、输赢观。

综上所述,教书、育人是一体的;育人、育才是一事的。要达到立德树人,实现体育课课程思政,需要党委统一领导,教师把课程思政当做一门学问、一种价值、一种信仰刻苦钻研,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做好课程思政这件大事、天大的事、伟大的事!在“立德树人”的引领下,“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推进体育课课程思政化建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共克时艰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还培养学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玉林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XJJGYB1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体育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体育课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严以修身”先立德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