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以来,英语教学中模式化和碎片化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课堂中依然存在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学习浅层化等问题,这类问题在文学语篇教学中尤为突显。深度学习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语篇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文学语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文学语篇阅读教学设计原则:学习过程有主线、学习内容有关联、学习任务有层次、学习效果有评价。
关键词:深度学习;文学语篇;拓展阅读;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刘世磊(1992.12-),男,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一、文学语篇拓展阅读之困
文学是语言教学的肥沃土壤,不同的文学语篇各具其独特性,或是人物性格鲜明,或是叙事技巧独特,或是遣词造句精妙,因此多角度、有侧重地挖掘文学语篇的文体结构和语篇特征,并进行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为了弥补教材文本的局限性,众多英语教师积极尝试文学语篇的拓展阅读教学,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文学语篇拓展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对于文学语篇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部分教师的文学语篇拓展阅读教学还停留在對于语篇表层意义的碎片化解读,轻视语篇意义与深层逻辑。英语教学中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的问题在文学语篇拓展阅读教学中尤为突显。
二、文学语篇拓展阅读教学的必然要求: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为解决英语教学中浅表化和碎片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罗祖兵认为,深度教学是“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深刻把握学习内容”。李松林指出了深度教学实践的四个着力点,即:走进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深处、触及学科的本质与知识的内核、打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部转换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
深度学习不是某个理论流派的理论演绎,而是历史上优秀教育理论成果的升华与提炼。郭华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取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郭华总结了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王蔷等指明了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联系,并阐明了“内化与交流”在英语学科深度学习中的功能。
三、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文学性散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本文以文学性散文“Philosophers Among the Carrots”的教学实践为例,从语篇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探讨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文学语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深入研读语篇,确定教学目标
“Philosophers Among the Carrots”是一篇亦庄亦谐的文学性散文,对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对象是本校高三文科班,该班学生英语基础扎实,学习态度较好,学习热情高,班级中女生占比高,对于“女性的职业观和家庭观”这个话题有较高的兴趣。该语篇讲述了一个曾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主妇对自己的哲学学习和家庭生活进行反思的故事,作者通过一系列对家务琐事的哲学思考来揭示主题。作为一篇文学性散文,该语篇文体特征明显:标题中有着明显的搭配冲突(collocation clash),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试图通过将这两个格格不入的词汇并置而产生一种讽刺的效果,更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文本中拉丁词源的哲学词汇和安格鲁·撒克逊词源的日常词汇的交叉运用,成功地将哲学语言和生活用语联系在一起,产生了诙谐的效果。
教师对教学材料的解读直接决定了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设计有着导向和评价的功能。文本解读之后,教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
1.通过阅读标题,感知与注意到标题中的搭配冲突。
2.通过阅读全文,获取文本的基本信息,如:哲学家指什么、胡萝卜指什么、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等。
3.通过仔细阅读全文,揣测作者心理的变化,并分析、推断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态度。
4.评价全文行文的基调,探讨文章主旨,并对高等教育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文本解读出来的内容要通过活动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感知、吸收、内化、迁移。本节课中,教师紧扣深度学习的特征,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活动链和问题链,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围绕标题提取关键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首先呈现两个关键词“philosophers”和“carrots”,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对这两个词进行联想。随后教师呈现阅读语篇的标题,通过提问“Do we normally expect philosophers to be found in the carrots?”引起学生对标题中这两个关键词搭配冲突的注意。
【深度学习的体现点——联想与结构】
教师通过“Word Association”这个语言活动,激活学生关于“哲学家”和“胡萝卜”两个关键词的背景知识,完成了“通过阅读标题,感知与注意到标题中的搭配冲突”这一教学目标。
第二步,获取与梳理语篇的基本信息,抓住文本讨论的主要问题。
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获知标题中“哲学家”和“胡萝卜”分别指代的概念,即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和家庭生活的琐事。随后教师提出问题:By forcing readers to relate the two things together, what is the key issue of the passage?
【深度学习的体现点——联想与结构】
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梳理、整合信息,获知标题中关键词所指代的具体对象,由此抓住作者的行文目的,形成整体理解。
第三步,深入首段,分析与判断作者的态度和行文目的。
针对“高等教育”和“家庭主妇”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教师抛出“Do you think that being a full-time housewife is a good profession for a woman with a college education?”这个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随后教师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在教育和家庭琐事之间似乎存在矛盾,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首段。
Question 1: In the first paragraph, which sentence most precisely expresses the author's dilemma?
Question 2: What does the “the cause” refer to?
Question 3: What do you know about Women's Liberation?
Question 4: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omen's Lib, 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remaining a housewife?
Question 5: Why does the author decide to apply her philosophical training to housewife chores?
【深度學习的体现点——内化与交流】
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教师帮助学生判断作者内疚和矛盾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原因。五个问题既有内在联系又层层深入,从获取文章中特定的语句,到指出名词的指代内容,到揣测作者的心理状态,到探究作者的行文目的。这种逻辑的进阶和提升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四步,深入主体段,描述与阐释作者的哲学思考。
通过第二段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在剩余的主体段落中迁移所学知识。教师通过以下问题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迁移和内化:
Question 1: Can you find other philosophical quotations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Question 2: How do you personally understand these quotations?
Question 3: How does the author apply these quotations to household activities?
Question 4: Through the author's application of these quotations, does she actually enjoy being a housewife?
Question 5: Which quotation shows the author is perfectly happy with her own life?
Question 6: What is the tone of the essay?
【深度学习的体现点——本质与变式、价值与判断】
在这一学习情境中,通过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进行了探索(能够讨论作者的态度、文章的基调和主旨),整合了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在新的语境中,将作者的哲学思考迁移到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提升了文化品格(能够进一步思考女性解放运动的目的),发展了思维品质(能够分析、推断所引用的哲学名言和家庭生活的逻辑关系)。
第五步,创设全新语境,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教师呈现一个类似语境:“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Write a paragraph about how you apply a bit of information learned in senior high to specific questions.”学生的活动是模仿作者对哲学的应用,描述自己是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
【深度学习的体现点——迁移与创造】
通过类似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来描述自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各种知识的。在这种创造类活动中,学生的自由度较高,能灵活地展开想象和解决问题。
四、指向深度学习的文学语篇阅读教学设计原则
通过本次文学语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指向深度学习的文学语篇阅读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学习过程有主线。一节课中的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而应该紧紧围绕文本的主线,即文本的核心内容、行文脉络和深层内涵。文本的主线统领着课堂教学的 问题链和活动链,清晰的主线是整节课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重要前提。
第二,学习内容有关联。整节课中的各个学习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在内容上是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的,前一个活动往往为下一个活动奠定了语言、文化、认知的基础,彼此协同为探究主题意义而服务。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语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把问题和学生的自身经历进行关联,把新语篇和相同话题、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旧语篇进行关联。
第三,学习任务有层次。英语学习活动分为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不同的英语学习活动需要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整节课的活动设计不应该是简单的三种学习活动的堆砌,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连贯的、思维高度综合的整体,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亦然。认知的提升、思维的进阶不仅存在于不同的活动之间,也存在于每一个活动的问题链之间。每一个活动既是有特定目标的,又是高度综合的,教师需要关注每个活动中问题之间的层次性和思维之间的渐进性。
第四,学习效果有评价。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活动效果的即时反馈有助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活动各要素的达成程度。对于日常的课堂学习活动而言,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作为活动效果评价的标准,重点关注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检测学生是否达成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蔷,孙薇薇,蔡铭珂,汪菁.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1):17-25,87-88.
[2]罗祖兵.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7(4):20-26.
[3]李松林.深度教学的四个实践着力点——兼论推进课堂教学纵深改革的实质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1):53-56.
[4]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5]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