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助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2022-05-30 08:14李丽杨红梅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作文章

李丽 杨红梅

阅读使人明智。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汲取的知识很多。这些都是学生习作中非常有益的素材。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习作的丰富养料汩汩不绝,从书中流淌到学生的习作中。

一、源泉滋养,深度思维有发展

1.深度思维的多重影响

(1)刺激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成长。一本课外读物,少则几万字,多则上百万字。从文字的数量上来说,一本书阅读量可以抵得上一本语文教材的阅读密度。不过课外阅读与教材的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故事的叙述、作者个性思想的传达等。无论是童话,还是小说,长篇叙事需要在语言逻辑上形成一个前后一致的链条,不至于使故事发展变得荒诞不可信。这种严谨的推理和逻辑性在叙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理性思维的成长发生作用,丰富了感性思维之外的更具成熟化的思考模式。尤其是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上,课外阅读中的大量叙事,给学生表达的理性和逻辑性带来更充裕的刺激和营养。

(2)推动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发展。人们形象地把分析和综合称为思维的两翼。教材中的文章一般不太长(即使是长文阅读单元的文章也没有达到万字以上)。教学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初步的训练。课外阅读中的海量文字,往往以其更多容量的文字构成和作家独特精巧的构思,筑成经典作品。学生的阅读伴随着对叙事的因果、构成和过程多次解构和重新建构,以实现对故事的理解、反刍和消化。这一过程也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分析思维不断参与的过程。在自主的课外阅读中,阅读的另一大魅力就是让人的心智更成熟。个体心智成熟的过程中,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在阅读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2.思維视角的深度锻炼

(1)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的深度掘进。六年级的学生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这本书写了三位著名人物的故事。书中人物传记的笔法本来并不是为迎合儿童阅读趣味而写的,它更接近于人物研究的客观陈述。作者对人物的命运采用了多角度分析。这一写作特点,在笔者的阅读指导课上曾向学生指出过。学生在《毕业遥想》练笔时,受《名人传》写法的启发,其思考的方式也有了多角度立体思维的特征。小作者从几方面写出对自己人生的设想,她思考人生路上有太多不确定性,升入初中是一个转折点,升入高中又是一个转折点,升入大学还是一个转折点,每个转折点的成与败都可能让人生轨迹有改变,每一种改变,要如何面对,作者很有想法。不顺着一条时间线写遥想,而是从多种可能性设想人生,其中也有受《名人传》中人物自强精神的影响,也见证了小作者从简单思维和直觉感受到深度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的成长。

(2)写作立意思维的萌芽与拔节生长。文章的“立意”就是“确立某次写作活动企图表达的文章信息、文章所指的写作行为、写作思维活动”。学生初学习作,对于文章为什么写、写什么的认识很模糊。在内部写作动力不足的学习初始阶段,文章“表达什么,向谁表达,怎样表达”这些问题,学生难以有答案。而习作往往是因命题而作,因作业而作,因考试而作,因此习作的“立意”似乎不在学生的思考范围内。但习作学习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写命题作文,而是要通过习作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乐于自我表达”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中的作品,其情感的表达、人物的正邪、叙事的好恶等,都有明确的立意。文字、辞章所指,都是为文章的立意服务的。因此习作立何意,表达什么情感、传递什么信息,经典阅读的熏陶是上好的“肥料”。把习作立意的土壤滋养好了,习作中跑题、缺少中心、表达无序等常见的毛病便可以渐为改善。立意思维的种子一旦种下,学生的习作就有了具体的指向。在随后的初高中阶段的习作教学中,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海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习作立意思维意识会更清晰,发展也会更成熟。

二、垒土层层,习作知能起高台

1.习作方法的反复冲击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找新知和读书乐趣的同时,文字的表达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视觉和理解上的冲击,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得到更多写作方法上的感悟。学生从低年级的课内阅读中,对文章的结构已有基础认知。但要想把这种作文的基础认识内化为习作方法,还需要一个过程。课外阅读可以加速这一过程。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游走在故事、童话、小说的情节中,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对句子的表达方法等写作方面的知识也会渐次吸收。三年级学生往往为习作字数头疼。其实字数不足的一大原因是不能细致地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三年级初学习作时,有学生说她写的人物就这几个特点,不可能写出规定的300字来。我让她把这学期的课外读物《爱丽丝漫游奇境》和《小王子》读完后再写写看。两个多月后,在改到她的习作时发现,字数远远超过基本要求。与最初的习作相比,文字中多了一些自己观察事物的独特感受,有些比喻性的描述很有个性特点。在和学生的聊天中得知,除了那两本书之外,她又读了另外几本童话。童话中打比方、拟人化的表达,给她的习作带来了不小的启发,习作时也不再关心字数的问题,而是在想着怎样写得有趣了。

通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获得习作方法的学习效果,是教师苦口婆心讲多少遍都比不了的。那些所谓技巧的句子修辞、文章顺序等,在习作中模仿,在习作中试着运用,用得多了,就成了习作习惯。

2.习作知识的验证参照

习作教学中,教师针对教材的安排进行方法指导,有时学生对新方法的感悟并非一点就通。这种感悟有时处在混沌状态。在课外阅读比照中,学生对新的习作方法的感悟会有拨云见日的效果。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习作课的总课时数相对于语文总课时来说还是偏少,教师指导的习作方法也需要学生在更多的观察和实践中反复运用,才会深入学生心里。习作实践无非是多写。有时这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但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观察和验证课堂习作课所学,在反复的文本刺激中,习作方法会得到强化,并在实践中化为自觉的习作方法加以操练。

有时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先接触到新的习作方法,但苦于不知在什么样的习作情境下可以运用,怎样运用比较妥帖。这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课内阅读的对照,通过教师的提点得到验证和实践指导;或在习作课上,教师以某一习作方法为主要训练内容,使学生本来有些模糊认识的习作方法得到融通。如,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开始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其实这种习作方法在许多作品中都能见到。这也是作家们在作品中常用的方法。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重点接受了这一习作方法的指导。有的学生恍然:这些写法在以前的课本中、课外书中都见过,只是不知道这还是一种写法。在具体的学习中,学生对“点面结合”这一习作方法有了深刻体会,在习作中也就会进行合理运用。

除此之处,课外阅读中海量的文字表达,还可以让学生在文章结构和组织、表达方法和顺序等方面得到更多影响,而这些影响不只是通过学习语文教材就能实现的。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他们带来思想深度的提高,为他们关键期的突破与跃升提供思想和思维营养的助力。■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淮安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作文章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