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语文学科是一门兼语言表达、口语交际、书写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型课程,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主题阅读是基于语文阅读活动中贯穿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教师、学生及家长都要各司其职,如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家长作为学生的辅助力量,要为学生的阅读进步和书香校园建设做好家庭保障工作;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锻炼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习惯而不将其作为任务。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之班级活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要基于班级、年级以及学校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如:主题阅读——故事会;主题阅读——读书交流会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充实学生的阅读经验。例如开展“阅读一本好书”的读书任务,以班级为小组,在每个寒暑假都要进行阅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在开学时将阅读心得进行书面化,由教学小组进行评比,通过这个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阅读水平,也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除推荐书籍外,组织恰当的班级活动有利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可以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一日三读”“一周两摘录”“一月一交流”等班级读书活动。“一日三读”即晨读、课前一吟和午间默读,将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晨读时间主要用来诵读课文;课前一吟则用来吟诵《千家诗》《 千字文》《论语》等传统经典;午间默读则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外读物,充实午间时间。一月一交流活动中,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活动,交流内容为教师制定的“每月读一本好书”的任务,通过班会课和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和评价活动,交流内容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是简单的书评与某一情节的讨论。在班级一日三读、一周两摘录等活动基础上,可以以主题阅读为载体开展“好书漂流日”的主题活动,顾名思義,就是书籍交换活动,这是一个值得推广和鼓励的分享交流活动。小范围内的精准化引导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书香校园的构建中来,而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也让学生从课本课文到传统文化都有所涉及,符合主题阅读的理念。同时,为激发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学校将开展以下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系列活动:
1. 开展书签制作比赛。广泛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创新意识,采用不同的材质,制作精美的书签,在全校范围内悬挂展评。
2. 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朗诵经典诗词或经典选段,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和吟诵兴趣。
3. 举办读后感录音收集和广播展评活动。推荐家长在手机上下载录音软件,让学生口述读完一本书的读后感,家长完成录制,班级收集并推荐较好的录音,参加学校的广播展评。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之亲子阅读
主题阅读中的小组合作看似是学校的任务,但是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其辅导作用。学生在校期间有学校教师的管理,但是在家中如果得不到一个好的引导,那在学校的许多努力都会付诸东流,所以家庭教育或是说家庭阅读也是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要以身作则,教师要正确引导,每晚进行15分钟的亲子阅读,教师要进行监督,家长要将读书的照片或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中,家长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和交流。与学生共同成长相信是很多家长的心声,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环节,所以呼吁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分享交流观点和想法,对于同一本书,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惊喜。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学生对阅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家长的辅助作用,教师一定要在家长会等公开场合,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让家长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主题阅读的小组合作才会有序地进行,也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之传统文化渗透
1. 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古诗词以它的脍炙人口令无数人称赞和吟诵流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让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和思想得到熏陶和洗涤。古诗词大都描述丰富美好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体现,让诗词更加凝练,意境更加隽永,引人入胜。学会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感受诗词意象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后两句千古流传为佳句,教师巧妙设疑,然后提问:“诗中把西湖比作什么?”学生在思考和想象中回答问题,接着教师以多媒体、动漫和图片的生动形象性向学生展示“淡妆浓抹”的西施和西湖雨晴时的景色,这样,学生能直观地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研究古诗词修辞手法感受诗词意象的教学方式不仅通俗易懂,更多地还可以让学生在美好的诗词修辞中体验美的风景,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同时,古诗词语言精辟凝练,内容少,能给读者创设很大的思维空间,即语文阅读中的想象和思考功能,语文诗词学习中教师要注重诗词的情节续写练习,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时间,在想象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如《所见》中后两句教学中设计续写环节,给学生5—10分钟时间,让学生想象,这个牧童捕蝉成功了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提问出现怎样的结果,用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独特的景物所代表的特定含义,感受诗人的丰富情感,体验诗人的童趣、童真,提升学生古诗鉴赏水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在阅读素材中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精髓,小学语文课本中引入了很多经典作品,如《弟子规》是小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虽然字数少,但是其中讲了许多孝敬父母、为人处事、交朋友的道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会孝敬父母和交友相处,这一篇内容的选择非常适合我们班的学生。《鱼我所欲也》这一篇经典内容对于小孩子应该如何做出选择、为人处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告诉孩子们很多时候两者不可兼得,要学会选择乐观积极向上的、适合自己的东西。《满江红》是岳飞表达自己爱国之情的诗词,气势磅礴,也表达了中华男儿的铮铮铁骨,教孩子们自立自强、热爱祖国。《虞美人》这首词意境非常美,虽然有点忧伤,但是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3. 拓展阅读知识,延伸传统文化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那是完全不够的,还应该将它们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孩子的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和生命中去,阅读是最佳的途径。当我们对课内传统文化进行了延伸,那么课文不仅仅是单独的一篇篇课文,它可能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催人泪下的历史、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哀歌。只有对课内的内容在课外进行延伸,那么孩子脑海内的系统体系才会变得完善起来。如在教学园地中“轻诺必寡信”“失信不立”“小信诚则大信立”等句子中,不仅仅只是单调地讲解它们的意思,还可以介绍它们来自于书本《老子》《左传》《韩非子》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延伸到中国古代的诚信文化,拓展阅读与诚信有关的故事。那么,通过三句话,教给孩子的不仅仅只是背诵知识的填充,更是背后深刻的文化意义。
诸如此类,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拓展语文阅读知识,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教育和育人教育中,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浸润,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
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之技巧掌握
1. 巧审阅读题目
讀一篇课文,最醒目和最关键的便是课文题目,每一本书的目录也都是由文章题目组成,题目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精炼,也是文章最主要情感的体现,可见文章题目对于文章的作用和价值。研读题目,要求从题目出发,分析题目每一个字、词的深层含义,从而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讲述的是关于圆明园的故事,从“毁灭”二字可以看出圆明园被敌人损毁,那么题目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圆明园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毁灭的呢?为什么要被毁灭呢?从题目引发对文章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文章,了解敌人的残暴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理清文章思路
研读题目之后,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重要步骤,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描写的等,要带着目的去阅读并一步步解答自己的疑问,可以用概念图,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去剖析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例如,《猎人海力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讲清楚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的感人过程,针对这些,可提出有关问题:
海力布为什么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那些话?
海力布为什么急得掉下眼泪?
后来,海力布为什么又变得镇定?
通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
这些问题通俗易懂,孩子们也能在阅读中很快找到答案,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体验。
3. 在阅读中训练思维
思维——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语文的阅读需要思维,需要孩子们的眼、脑、口、手同时协作,综合发展。
例如,《郑人买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训练学生思维。
问题1:你觉得这个人有什么问题?
学生1:他错在只相信尺码,却不相信自己的脚。
学生2:他眼界太小,思考问题太局限。
学生3:……
问题2: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学生4:……
在这样一个个开放性的问题中,学生不断地思考、分析问题,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也在表达中促进语言的构建和思维意识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不同颜色的花,有着自己独立的色彩和绽放的惊艳,在他们含苞欲放的前期,有些孩子害羞、内向、胆小,有些孩子自卑、怯懦,有些孩子自信开放……这些构成了班级的多彩和个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策略,通过主题阅读改变语文阅读课堂开展方式,让学生徜徉在好书的海洋,在阅读中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在阅读中体验人生百态,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