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摘 要:“双减”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减负增效,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地。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可达到这一目的,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鉴于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要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师就需采用一些方法、遵循一定原则。本文从意义、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关键词:“双减”;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构建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双减”政策的推行,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而想要在“双减”背景下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师就需及时转变观念,并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活动、规范教学模式。本文就“双减”背景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方法进行探究,望可为教师带来一定启发。
一、“双减”背景下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的构建意味着学生不仅在短短的45分钟内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还需要形成学习地理的能力,如思维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而“双减”政策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其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需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起来,使学生对高中地理教学始终充满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1]。具体而言,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将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可以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还要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可以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方法,对相关现象进行解读;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地理知识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综合素质、科学品质。
二、“双减”背景下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通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进行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时,教师需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2]。
例如:在教学“荒漠化的防治”时,教师便需明确,构建高效课堂可达到“双减”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确保其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就这部分知识而言,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进行引导,确保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将荒漠图片、视频呈现于学生面前,由于图片、视频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教师可将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探讨,从而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提出一些问题、任务,确保学生可以找到合作学习的方向,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保障。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学习任务: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入手,探讨荒漠化的产生原因。考虑到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走近学生,了解其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点拨使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派出一位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需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倘若出现与其不同的想法,需在其讲述完后举手回答。而针对学生没有探讨明白的事情,教师需要进行重点讲解。又如,在教学“区域经济”时,教师可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利用起来,让学生阐述自己所处区域的经济情况、环境状况、发展状况等内容,在学生尝试完后,教师可以顺序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对本地情况进行剖析,思考本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借助主体地位的突出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其能力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通过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构建高效课堂
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结合生活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为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供保障,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3]。
例如:在教学“城市气温为何较郊区气温高”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为学生思考、辩论提供保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有:“你们所处的城市(郊区)与郊区(城市)相比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你更喜欢哪种变化?为什么郊区气温常常要比城市气温低?你们可以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吗?”问题的有效设置,可以具有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作用,所以,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可呈现活跃状态,并结合自身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深入思考。在获得一定答案后,学生会自主与他人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想法及原因,并找到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让其进行回答。如此,便可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将高效课堂构建起来。但在利用这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严格把控讨论节奏,确保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将结果讨论出来,避免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做好总结工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取了较多知识,但其欠缺梳理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其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所以,教师需将总结工作做好,确保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由此可知,通过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可使学生吸收所学知识,可确保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三)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倘若选择了良好的教学方式,便可轻而易举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便可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保障;反之亦然,而当前的教学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教师需将教学方式的创新重视起来,借助其构建高效课堂[4]。
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时,教师便可根据这部分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喜欢新颖有趣的事物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借助其图文声结合的特点降低教学难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教学重难点制作PPT课件。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将PPT课件直观呈现学生面前,演示“黄赤交角”的产生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昼夜更替及时差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又如,在教学“现代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时,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保障。课前教师可以对各地美景及旅游业发达的城市的资料进行搜集,并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课堂伊始,教师可对微课视频进行播放,使学生直观看到各地美景,并加深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理解。随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去过哪些城市旅游?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这些美景与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旅游业推动城市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在问题的引导下,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并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不仅可以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所在,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以使教学活动具备现代化特点,可以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快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将高效课堂构建起来。
(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无法一直跟随学生,给予学生引导,所以,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自主探究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知识,将高效课堂构建起来[5]。
例如:在教学“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江海三角洲地区为例”时,教师便可借助自主探究这一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考虑到高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知识,但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学导式教学法”利用起来,让学生经历“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的过程,让其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先明确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导向作用,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现状、发展条件;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及其影响;明确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需采用怎样的对策……而自主探究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鼓励,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说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将完善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之后,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习题呈现学生面前,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并通过练习题的正确情况了解自己的學习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并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采用有效方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可以将重难点知识理解、掌握。由此可见,通过自主探究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而且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五)通过“问答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问答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练习、评价。“问答模式”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但“问答模式”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教师需利用业余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做到“烂”熟于心。之后,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自身思维水平。
例如:在讲解“气压和风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教材为基础设计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材中的知识围绕全球大气运动规律和运动形式进行讲解,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气压带有怎样的运动规律?气压带与风带是同一种事物吗?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风带在移动的过程中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对知识进行探究,就能深入掌握气压和风带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练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予了自身关注,并使其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确保其做到取长补短。由此可见,通过“问答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感知知识学习的魅力,从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推动学生学习与发展。
(六)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师生关系可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造成取决于影响,比如:师生关系越好,学生便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师生关系存在问题,那么学生便不愿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率便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需将师生关系的构建重视起来。
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做到和蔼亲切,通过语言、微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敢说、愿说,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需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学生发表个性化意见后,需给予其表扬,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需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并适当给予其引导。如此一来,便可构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就能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自身的教学手法,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进步,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构建是达到“双减”要求的有效路径,是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教师需要将高效课堂的构建重视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即:主体地位、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答模式”、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参考文献
[1]马红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幻画报,2020(12):241-242.
[2]沈树良,张照贵,郑法霞.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5):125-126.
[3]曾卫桃.探索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5):173-174.
[4]孙国波.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3):69-70.
[5]杨晓娟.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2019(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