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林
摘 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高校要明确互联网环境下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从文本、交际、符号三重视角出发,设计翻译教学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精准定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目标;二是构建多元和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是编制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英语翻译教材;四是优化和丰富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0-0153-04
翻译是在语言与符号方面展现的操作行为,利用一种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进行信息传递与传播。翻译者既要了解翻译理论与技巧、具备扎实的语言技能和专业基础,还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在不改变意义与内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言语产物。围绕英语翻译展开的教学活动,要根据社会环境和交际氛围的变化,及时生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保证学生掌握与了解更具有实用性的语言技能和翻译策略。教育工作者应使学生明确翻译不是表面的文本转换,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思想互动。因此,要根据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想成长特点以及对应领域的人才需求标准,对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科学改革。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促使信息交互与反馈的机制发生变化,即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交换,人与机器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如将机器评分系统引进英语翻译教学评价体系中,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技能或能力进行评价[1]。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基于传统的教师反馈与机器评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明确何种反馈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翻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的探索与研究行为,就是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高校应根据信息交互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英语翻译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二)实践意义
英语翻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教师需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局限性建立正确认识,要客观总结教学经验和问题,基于可靠的大数据分析,了解教育对象的实际诉求与学习需求,继而明确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重点与要点。而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主要是探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生成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育水平。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
(一)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新诉求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翻译技能,还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高校要致力于培育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翻译人才,并使其能在实际的工作和职场交互中有效应用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二)翻译人才匹配行业与岗位标准的内在诉求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实施,要切实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且符合岗位标准。高校要根据既定行业对人才翻译的内在诉求,重新定位英语翻译教学目标,明确自身要培养何种人才,科学制訂新的策略和措施,保证高质量实现和达到预期目标[2]。这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必须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满足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深化改革的各种要求和诉求。高校英语教师要将现代教育工具科学融入教学活动,采用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确保学生深度学习后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翻译规律[3]。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三重视角
(一)文本视角
从文本视角审视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主要聚焦在语言结构优化方面,更强调译文要忠于原文,要能达到预设和既定的理想境界,如符合信、达、雅的标准。高校应基于静态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深度剖析词语和语言转换的规律与技巧。翻译中的“信”,既要保证语言对等,还要充分考虑文本外的各种因素,从不同层面考虑文本翻译的正确性与精准性,如信息背景、翻译目的及所面向读者的文化背景与认知能力,由此才能体现翻译的“信”。高校对英语翻译教学进行创新与优化的整个过程中,不应局限于静态视角,要构建动态标准,主动突破以往教学模式与内容的局限[4]。
(二)交际视角
从某种角度来说,翻译既是文本或语言转换的行动,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在对翻译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从交际视角审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的合理性。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翻译时,不应局限于译文与原文的字面对等,而要分析其是否达到交际与交互的目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不应拘泥于语言层面,要对跨文化交际建立新的认识,需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课程内容。
(三)符号视角
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对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教师要明确不同语言和符号的意义和存在形式。语言符号的传播需以语音或文字为载体,使人们能有效传达特殊或特定的意义。从符号视角审视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教师必须保证相关翻译文本的可译性,要明确语言符号存在一定的任意性,能以感知载体传播意义,并与人们既定认知中的概念产生连接,继而更好地对不同语言符号进行转换,达到精准和高质量翻译的效果与目标,而语言符号意义与符号形式,映照的是语言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语言符号不是对客观事物的解释,是传播过程中人类个体对外界的各种想象。由此体现出语言符号的主观性特点,而符号与意义的转化有着一定难度。符号视角下,高校必须增强英语翻译教学的多样性,从不同维度剖析翻译的意义和文本转化目的,由此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翻译技巧与规律。
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实践问题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不断呈现,英语翻译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理念落后。现如今,在互联网环境下依然有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教学观念未能有效更新和改革,导致实际教学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英语翻译教学的实用性特点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展示自己的实践平台,然而在實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局限于课堂讲解翻译教学内容,未能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的教学模式为灌输式,造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足,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需要精准定位英语翻译教学的价值,采用具备有效导向性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指导思想的优化与完善,进而让课程内容和育人方法有明确的思路。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观念落后,所以导致当前英语翻译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方面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互联网环境下的英语翻译教学中,普遍存在英语翻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即未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构建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而且忽略具有时代特征的英语翻译教材的编制,英语翻译教材内容呈现出落后、陈旧等问题。
五、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精准定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目标
高校需精准定位英语翻译教学的价值,生成具有正确导向性的教育教学目标,继而形成明确的指导思想,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提供明确思路。教育工作者要自觉走出应用语言学教学的限制与束缚,要面向整个社会和未来,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的翻译人才。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形成大数据思维,对翻译教学和学生管理形成深层次认知。教师在实际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培育创新型复合型翻译人才,将其作为系统性工程进行处理与应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要高质量服务于国家的发展需要,培育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和极强市场竞争优势的人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为教学行动践行提供明确方向。教学目标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还必须成为人才培育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高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并能动态客观地总结经验与教学问题。教师需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将其投放到不同的领域中,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有层次性和步骤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高校教师要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需求、社会发展、职业变化、岗位标准理论依据等,利用可靠的分析结果多维度思考与考量教学改革工作,进而科学设定和定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标。
(二)构建多元完善的英语翻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要通过构建科学和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的所有问题进行理性诊断与评价。教师需对教学的质与量进行客观描述,并客观判断产生的价值。将多元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合理介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不同层次和维度的教学评价,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与路径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进化。评价体系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剖析与发现教学问题,了解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中实际存在的困难与局限,进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师要将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数字化评价等评价方式,科学融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确保评价行为和过程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能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跟踪与综合评价,一旦发现问题需立即进行改进与处理。教师要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与指标,在不同学期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能力短板与知识缺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改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测评与判断学生的能力。教师要追踪学生网络学习的数字轨迹,以获取更加可靠的数据,对学生学习进度和频率等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教师需基于科学和多元的英语翻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模式的动态升级,及时改善和优化学生学习的各种问题。教师要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素质、学习态度、资料下载量、网络教学互动等维度,优化与丰富评价指标体系,生成新的评价标准,更加理性和多元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质量。
(三)编制具有时代特征的英语翻译教材
英语翻译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根据行业和领域内的人才需求标准和人才结构,高校需编制具有时代特征的英语翻译教材。而教育工作者需明确优质的教材是高质量推进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教材内容展现的是英语翻译教学的宗旨与指导思想,是能否高质量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领域人才需求标准,进一步扩充和优化英语翻译教材内容。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对翻译理论进行深度剖析,主动优化和完善理论体系,将基本理论、方法、技巧等内容,科学融入高校英语教材中,并适当融入科技、经济、国际形势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聚焦高新技术词语的翻译,使其习得新的翻译理论与技巧。高校英语翻译教材的编制,要充分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不应过度聚焦知识讲解,要注重学生技能与能力的多样化训练,注重利用开放性的课题和活页教材生动展现知识内容,继而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5]。高校要以正确的翻译理论为指导,不断优化和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翻译教材的编制,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标准,采集更具实用性的内容和理论。具体来讲,英语翻译教材的编制,要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确保学生能同时获得专业技能和语言训练。而翻译技巧要讲究实用性,确保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切实发挥作用与功效。因此,教师要设计网络课程,并融入英语翻译教材,结合大量的实践训练课程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相关对比内容,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优化和丰富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方法
教学虽有法,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固化的方法,要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动态优化和升级。教师要结合例证讲解翻译方法与语言转换原则,尽量避免机械式的操作和记忆。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与学习问题,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和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创建交互性和趣味性强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深层次剖析与理解翻译理论,在实践训练中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为学生解放思维构筑开放和多维空间;根据学生个体意愿选择合作学习伙伴,围绕不同课题与任务展开深层次的探究,在扎实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和团结精神。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有步骤、有层次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明确的任务和主题探索知识与问题答案[6]。教师既要整体把握教学进度及质量,还需科学地组织个别化教学活动。教师要以任务为中心,设计科学有效的探究与研讨型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翻译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问题情境或假设,以此为抓手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如组织学生围绕“领域知识与教材知识的融合”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师生共同参与到课程建设工作中,使学生既能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还能对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应用形成深刻印象。以任务或假设条件驱动学生深度思考,并结合翻译实务演练,有效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和谐民主的交互氛围,引领学生围绕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与实践,在知识、能力、认知、技能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化训练,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活跃学生学习思维,基于互动、互促、互联的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应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英语翻译教学的各个流程,为学生创建愉悦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高校英语翻译教学需深度嵌入社会大环境中,根据既定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反馈,及时优化完善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最终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茜. 翻转课堂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06):122-124.
[2] 李潇. 以慕课为资源运用翻转课堂实现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20(50):35-36.
[3] 张海贝.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英语,2020(46):44.
[4] 顾维芳.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措施[J]. 英语广场,2020(34):87-89.
[5] 鲍晓慧. 试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理论与技巧的渗透[J]. 现代交际,2020(22):144-146.
[6] 潘鑫.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 校园英语,2020(48):30-31.
(荐稿人:梁玉龙,伊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