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5-30 10:48:04曹婷李晓芹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互联网+

曹婷 李晓芹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相关应用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积极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构建智慧校园、完善集成性系统平台、搭建大数据云服务中心等成为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未来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方向。因此,各高校应加强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创立共建共享机制,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格外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0-0029-04

作为为社会提供综合性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为改变教育教学基础环境,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必须深入研究自身优劣势,建立适合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计划的校园信息化系统。

一、信息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已成为高等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常规手段和技术方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极为突出。信息技术不仅改变高等教育的校园生活方式,更在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中不断翻新,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产业发展、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一代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理念發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更是实现高等教育手段不断革新的出路[1]。就目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实际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很多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优化配置、提升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之一。处于闲置状态的教育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资源仅限于一小部分,这与教师不注重更新和优化教学思想和理念,不愿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关系,使得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局面[2]。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飞跃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优化的基础,教学观念不从根本上转变,就无法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我国高等教育观念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发展、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影响和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计划。高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普及有助于教师扭转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借助“互联网+”技术汲取更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形式,不断丰富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价值。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架构

高等教育信息化可理解为高等院校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手段,深入优化教学业务流程,积极建设现代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增强全体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从高等教育宏观方面看,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涉及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生活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从学校建设层面看,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涵盖了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及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3]。

深入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有助于更好地把控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按照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把高校信息化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按照众多关联要素组合而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开放复杂的系统。只有充分掌握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联系相关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良好控制。

(一)构建智慧校园

首先,高等院校应明确自身角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的人才需求,对自己的信息化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其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搭建基础数据平台,确保数据平台的高效、实用;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要坚持“顶层设计、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的理念,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打造一个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的开放性数字化环境,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4]。

(二)完善集成性系统平台

以建立智慧校园为出发点,以“互联网+”技术手段为基础,围绕教学、学习、工作和生活进一步建设完善服务于教育教学的集成性系统平台。集成性系统平台旨在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交互,侧重教学、数据、学习,促进师生进行实时和非实时教学行为的进一步扩大化。集成性系统平台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层、应用层、用户层。技术层包含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应用层包含计算机网络系统、广播系统、安全系统、教学与会议系统、其他信息系统等;用户层包含教育、学习、工作、生活等。

(三)基于云服务的大数据中心

首先,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要着重强化移动应用。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向师生提供服务,收集分析师生使用数据,构建大数据中心,实现共享、协同应用,并反过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生活、工作数据支持。其次,建立信息标准与规范,打造适合高校自身的信息化工作体系,构建动态更新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支撑集成具体应用,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的要素相互联系、沟通、协作,支持数据中心的共建共享。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信息化资源的应用

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导下,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高等院校不断加强构建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不断开发、利用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不断完善、整合数字化图书馆。就目前而言,无论是“985”“211”还是地方高校,都基本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此基础上,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比例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为高校培养人才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先进、高效、可使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利用的关键。“985”“211”院校在接入带宽、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要比地方的普通大学强得多。虽然一些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已基本建成信息化,但仍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

(三)信息化管理工作

我国大学已普遍意识到信息化对教育和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校的管理起到的促进作用。为此,大学官网、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都在大力推广校园形象、管理教学工作。由于信息技术网络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安全问题也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现阶段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的双重考验,尤其是国际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因此,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都在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国家行政层面也不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如“双一流”高校建设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而信息化建设则处于第二顺位,与国外大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美国大学在20世纪就设立了“CIO”岗位,而我国许多大学目前还处于多头管理、粗放管理的局面,并未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高校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的促进作用[5]。

其次,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既要有基础设施投入,又要有应用软件开发投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现阶段,高等教育院校的信息技术基础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缺乏表现在没有及时更新与维护,教学设施、信息数据录入等工作会出现些许小问题。许多地方性高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于软件开发投入,这让一些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工作还需要依赖物理设施来完成,如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数据等仍然以纸质的方式保存,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再次,高等教育的發展与品牌建设离不开教育资源建设,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建设存在重复建设,优质资源数量不足等问题。而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高校发展的不均衡也导致一部分院校无法有效推进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这就造成了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化系统平台无法实现共享或者接口接入困难等,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

最后,高校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既包括信息技术人才,也包括教师和管理人员。当前,教师与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远未达到所需,要么教师教学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平台,要么管理人员对集成性系统操作不熟练,这就导致信息化管理数据滞后或者失真,给高校信息化发展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现阶段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第一,高校竞争因素。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国外高校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校领导层面对信息化的认知不足;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工作推进重建设,轻应用等[6]。

第二,资金因素。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人力的投入。我国高等教育受学校所在地域、学校类别、经济发展、人文条件等因素影响,信息化建设预算的投入比例相差较大,尤其是各高校信息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资金配比不均衡,严重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第三,政策体系因素。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体系的构成部分,而我国高校类型多,办学思想、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没有一套政策体系能够适用于每一所高校,因此国家政策体系的建设也成了影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四,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高校的信息化服务架构虽略有不同,但大都以网络中心为主,辅以图书馆、计算中心、后勤中心等子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高校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亟待提升。

第五,技术创新因素。以往的高校信息化建设都以外包的形式进行,这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外包业务已难以满足高校动态化需求,信息安全也成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隐患。

五、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领导层面加强重视

从国内外先进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高校领导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支持与重视程度极大地影响着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高校领导要把信息化建设提升到高校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的战略发展层面上来,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快速发展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为高校的高速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促进高校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为了避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粗放管理,高校领导要在决策层面设立 CIO岗位,负责组织和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在管理层面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地执行、评估监督等工作;在应用层面设立院系单位管理部门,负责基层信息化应用的开展,确保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和规划符合师生的最佳需求。

(二)加大资金投入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化、复杂化、动态化的过程,必须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以保证其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为此,应从战略和预算两方面加强对高校信息资源的投资。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经费运用机制,保证经费的充分投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的支持,为高校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7]。首先,要建立适应学校特点的先进、高效、实用的信息系统,确保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以维护和更新高等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保证大学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运行。其次,加大对大学信息系统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大学信息平台,充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合理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

(三)各高校建立共享机制

“信息孤岛”并不能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学校自身的建设发展如果不对外共享共建,则易出现“马太效应”,容易产生部分高校资源过剩,部分高校资源供给不足的现象。优化高校信息系统,应运用“互联网+”技术,合理开发、整合和优化高校信息资源,建立一系列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如图书文献、精品课程、教学实验平台。在共享机制创建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突出政策导向,以高校为实施主体,以省份或者同一类发展方向高校为节点,建立一个高度发达的高校信息化系统,搭建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平台,积极推进区域内或者同一发展方向的高校大数据建设与信息共享。推动高校联合开发信息化建设项目,共同組建信息化团队,共享信息技术人才,开发数据服务项目,从深层次上打造高校信息化合作平台,让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再孤立。

(四)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通过内部提拔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统筹教学、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二是要通过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一基础工作抓起,在高校内部积极开展教学、管理、信息技术等跨学科、多领域联合研究,整合多学科力量及资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研发出适合高校自身发展战略的信息技术平台,并为平台的发展提供战略性指导意见。三是要下大力气开展在职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树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让教师体验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获取、处理和应用上的成就与便捷,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四是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增强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推动高校改革的深化,保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江婕,卢晓勇. 高等教育信息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2014,34(07):252-256.

[2] 王旭辉,梁莉.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04-106.

[3] 张务农,黑雪慧.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前沿与趋势[J]. 高等教育评论,2020,8(02):155-167.

[4] 薛梅.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21(06):65-66.

[5] 柳妍.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J]. 智能城市,2020,6(22):71-72.

[6] 张静. 高等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模式探究——评《“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259-260.

[7] 吴万民. 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评《“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8):146.

(荐稿人:李松波,四川开放大学省直机关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互联网+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19:12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关于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24:57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