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的美学表达

2022-05-30 01:49邓舒文
新闻潮 2022年7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

【摘 要】美学表达在摄像工作里的体现是,摄像师用自己对美的认知理念用画面表达出来,令观众对画面表达产生出共鸣的一个过程。作为主流媒体基础岗位的摄像师,其不变的美学取向是,摄像画面能否以主流审美观为导向,能否用美学来引领、指导创作,运用镜头画面完成美学的表述,让观众认同电视画面中的美学表达,让创作的画面从摄像师的心里出发,直达观众心里,这是每一个摄像师每天都必须直面的课题。

【關键词】影视美学;电视摄像;审美意识;美学表达

黑格尔在著作《美学》里宏观地定义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无处不在,但怎样去发现、去挖掘、去创造、去共享是电视工作者的责任。大家经常讨论什么是美,美的本质不一定只是好看,美学中有一种说法叫接受主义,针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审美理念,只能在欣赏者接受的过程中得到反应,实际上也是一种二度创作。

一、美学及影视美学的概念

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它与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归根结底,美学主要是研究和探讨美和美感的本质的一门学科。而影视美学主要指的是对影视作品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包括镜头、背景、音乐、色彩、动作、表情,甚至是着装都要有美感。就目前的认知水平,影视美学是一个综合性审美的结合。大体包括编剧、导演、美术、化妆、服装、道具、摄影、灯光、音响、后期编辑等,每个门类还会有不同的美的把控。单从摄像工作者的角度来讲,就有光线、色彩、构图、特殊机位等要素。这还仅仅只是摄像师的工作。一场晚会也好,还是一档栏目也罢,以上的每个工种和部门都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审美意识,才能给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晚会和高收视率的优秀栏目。

二、电视摄像师的审美意识

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前端,摄像师的工作对于电视节目的最终形态是一种基础性的存在,摄像师在遵守摄像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理性地明白,单纯的记录现实并不是摄像的终极目标,经过摄像师思考之后,让画面的焦点、曝光、色温、镜头的运动等技术手段为摄像师经过理性思考后的想法去服务,并最终得到感性的、能够打动观众的画面才是摄像师的追求。法国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表示,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能产生美,只是能发现它们的人比较少。作为摄像师,发现美就是审美能力,它也是摄像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质问很多人,为什么你“审”不出令别人惊叹的美?大师们都出奇一致地阐释,发现美、表达美才是艺术的关键,落到摄像创作上,这就是电视摄像师应该具备的审美素质,是电视摄像师必须拥有的“摄像之眼”。

三、电视摄像师的美学表达

(一)光影之美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光影无处不在。俄罗斯著名文学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说过,“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虽然这句话包罗万象,但同样适用于摄像师。光就是光线,没有光,再好的摄像机和摄像师都无能为力。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是依据被摄物来调整光影的。顺光影、逆光影、顶光影,转换哪一种光影都会出现不同的作用,而具体出现什么效果,主要取决于摄像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长时间的创作经验来呈现。

一段视频能吸引观众,除了构图、光影、色调、现场音、背景音乐、剪辑等,光影往往不被大多数观众去特别留意,但摄像师却是更要善于利用和运用,变被动元素为主动元素,为画面锦上添花,讨好观众眼球的光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暮鼓晨钟、旦夕晨昏的冷暖光,其不但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摄像师有足够的耐心去捕捉。恰到好处的明暗对比,光影有创意而不落俗套的画面往往就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小心思。比较典型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湖南皮影戏。这种由传统的剪纸、窗花、传统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和地方戏曲、口技等表演的融合造就了皮影戏的独特魅力。

(二)色彩之美

只要睁开眼睛,色彩无处不在。在主观认知里,红色寓意为喜庆,所以在婚宴、开业庆典上,红色肯定占据主导;白色寓意纯洁、守护,洁白的婚纱说明了一切;白色的对比色是黑色,它寓意深沉、庄重,会让人有种略微压抑和沉闷的感觉,看到黑色,注意力会变得相对集中,与其他颜色搭配,能体现重心感;金色,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金色还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它的色彩是骄傲的;紫色有高贵、高雅的寓意,神秘感十足;绿色代表清新、健康、希望,是生命的象征;橙色代表时尚、青春、动感,有种让人活力四射的感觉;一提到蓝色,自然会联想到大海和天空,寓意宁静、自由。

在生活中,其实色彩就是人类心情的遥控器。不同的色彩能改变人的心情,这是普遍人的真实感受。看到金黄色的日落会让人放松愉悦,看到艳阳天会让人备受鼓舞,看到大海清凉而柔软的蔚蓝会勾起冷静和慰藉。摄像师必须掌握暖色调令人情绪兴奋、冷色调令人情绪低落这些客观规律,让画面色彩为既定主题服务,根据主题并按照人的视觉心理学调用对应的色彩搭配,把摄像师期望传递给观众的或热烈或轻松或悲哀的情绪进行自然而然地放大。比如,广西的龙脊梯田就完美地诠释了大自然的色彩之美。

(三)构图之美

构图这个名词来源于美术,摄像构图最早是从美术绘画的构图形式中转化而来的。作为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进行合理的组织布局甚至是取舍,让画面中的主体突出、主题鲜明,最终把这些独立的画面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后去说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构图。构图对于摄像创作来说就像餐馆厨师处理食材的过程。同样一堆食材,不同的厨师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口味。摄像构图也是如此:面对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摄像师会有不同的构图方法,哪怕是同一个场景,不同的摄像师在对主题的不同理解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画面。所以,当摄像师拿起摄像机按下录制键之前就必须思考,如何选取最佳的拍摄位置?如何选取景别(全景、中景、特写)?如何安排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位置?选择什么样的拍摄角度?等,并利用黄金分割法,利用景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利用画面中的一些线条元素等可以提升画面美感的手段进行构图。

其实构图审美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在多看多想多观摩中慢慢来提升。总之,要勤于思考,多拍,做到思想和行动合一。一张好的照片,一段优美的视频片段,一定是建立在构图美的基础上,而里面的内容安排,主次搭配,都需要拍摄者慢慢琢磨、细细体会才可以。大师有大师的大美,普通人有自己的小美,学会做自己,一步步让自己成长起来,直至形成独特的审美表达方式,才是摄像师的必由之路。

(四)律动之美

律动即节奏和韵律。通俗来说就是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例如,在东北秧歌中压脚跟就是贯穿整场的一个律动。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所以在整个的表现过程中对于身体形态的把握尤为看重,用情至深。藏族舞蹈的律动就是膝盖连续不断并根据情绪调节先后快慢的颤膝,在藏族舞蹈中,有规律的屈膝变换带动了整个舞蹈的肢体动作的变换,是藏族舞蹈活的灵魂。律动一开始是音乐和舞蹈的词汇,表演者透过肢体的律动,传递文化、沟通感情、表达形象。电视作为传播媒体,摄像师根据音乐的韵律,利用不同角度、不同景别、不同的摄像设备和技巧,真实记录下来,加之后期精心编辑,让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甚至超越在现场的观感。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利用事物的远与近、虚与实、明与暗、黑与白等的对比,就能让观众视觉有了节奏性变化着的聚焦点,使画面在静中有动,就会带给观众长短、缓急、起伏等不同的印象,并且会产生出强弱、轻重、刚柔等变化着的带有节奏感的视觉感受。悠扬的交响乐或是轻柔的舞曲与人的心绪融为一体时会令人淡雅而静谧;一首劲歌或一段热舞,会瞬间让人热血沸腾,这一切无外乎都体现了人的一种受到听觉影响后的心理节奏感受,人受到视觉影响后带来的心理节奏感受也是一样,这决定了电视观众也会以这种心理去感受电视画面带给他们或兴奋或平静等各种感受,而这种节奏的契合就是电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最能代表韵律之美的画面莫过于音乐喷泉。音乐加喷泉,再加上五光十色的灯光辅助,便成了城市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当喷泉伴随着音乐向人们展示它神奇而又迷人的风采时,都会令许多游人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五)意境之美

所谓“一花一世界”,可诠释意境之美。看到荒原里一截突兀的枯枝,观众会联想到挫折、磨难和弯路,甚至会感觉到悲戚;看到一棵上百年苍健的老松树在悬崖峭壁上矗立,依然挺拔在云端的时候,人们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株苍劲的迎客松,而是一种自然山水的绽放,这就是意境之美。其实,意境的概念是一种建立在精神层面的东西,看同样一幅画面,每个人的体会都有误差。摄像师不应该把画面的表述狭隘地局限于形式上的审美,更应该在画面之外融入具有正能量的三观,让画面和观众思想互动后升华出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性之美,具体就是运用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的艺术手法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素材和自然的原型注入摄像师本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画面把摄像师个人的审美认知向大众的认知转化,创作出既有形式美,又有内容美的艺术作品,并在观众的心中产生出更深层次的、只可意会的、区别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意境之美。它主要运用在电影、纪录片、写实专题片中。

(六)建筑之美

记得刚开始学习摄像的时候,老师就教会一个数字——0.618。大家都知道,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虽说黄金分割最初应用在数学领域,但很快在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艺术方面也得到了体现,关于黄金分割,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规律后加以灵活运用。谈论建筑审美,其实也就是在谈论建筑美的本质,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东方城庙宇殿堂,当今世界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风格中,可以窥见建筑之美的起源、演化、升华。

而影像术的诞生,将建筑之美推向了一个更高层面的审美境界。其实一个顶尖的摄像师,他的所学一定要比普通的摄像多得多。人家从小所接受的美学、结构学、设计学的教育是一般人所不知的。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会明白一个常识,天赋很高或许有,但“天赋异禀”“天生就会”可能只能在小说里才能看到。无论哪个行业,一定都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摸索和学习,才能从入门到熟练,最终才能称其为大师。如需超越大师,那要在精通本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作、发明,从而达到先模仿到被模仿的境界。比如大家熟知的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刚开始连画个鸡蛋都不合格,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画家、生物学家、发明家、艺术家,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四、结语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来源于感性的创造,是摄像师对美的认知后的行为表现,是摄像师的有感而发。电视摄像审美表达的本质就是,摄像师、画面、观众三者的互动,是一种从规则中来,到人的心里去的过程。摄像师创作出画面,画面得到观众的认同或共鸣后摄像师继续创作,摄像师创作时必须遵守摄像的一些基本技术规则,摄像师经过思考后按自己对美的解读去创作画面,摄像师拍下的不是他看到的,而是他感受到的,画面必须是从摄像师的心里出来才能到观众的心里去。潮

参考文献

[1]司志本.黄金分割:神圣的分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1):60.

(责任编辑:黄康温)

作者简介   邓舒文,广西广播电视台制作中心摄像科摄像师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
“物哀美”与三宅一生的艺术设计
手脑结合,升华幼儿美术基础教育
艺术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从汉民族风俗看汉族秧歌的现代审美意识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