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强化语用教学

2022-05-30 10:48郭锋李文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春笋乡下人语言表达

郭锋 李文超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分别描绘了“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绿竹、林中鸡群、河中戏鸭”五幅具有农村特色的美丽画卷,真实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是语用教学的优质材料。

一、强调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是语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很多时候,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就是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在语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表达上的条理性。

《乡下人家》以房前、屋后为空间顺序分别写了瓜架、鲜花、绿竹、鸡鸭觅食等内容,以春、夏、秋三个季节为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瓜、花、春笋、农人晚餐场景和纺织娘歌唱等内容,而且文章将时空顺序有机交织在一起,显得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让读者对乡下人家的生活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教学时,笔者着意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首先,笔者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有关季节描写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学习任务很简单,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出“几场春雨过后”“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和“秋天到了”等语句,并说出“这样写符合季节变换的规律,使文章条理清楚”之类的答案。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事件发生的地点。学生重读课文,经过同桌讨论之后回答:“瓜架搭建、鲜花绽开、农人晚餐和纺织娘歌唱等内容都被安排在乡下人家的房前;绿竹成荫、春笋探头、群鸭戏水和妇女捣衣等都发生在乡下人家的房后;群鸡觅食则是从房前走到屋后。”笔者提问:“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笔者引导:“作者围绕着什么在写乡下人家?这样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学生回答:“作者是围绕房屋来写乡下人家的。”有的学生回答:“这样写使读者能够完整地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还有的学生回答:“这样写使乡下人家的特点更突出,更集中。”笔者结合学生的理解归纳:“作者以房屋为中心写乡下人家,从房前写到屋后,不但突出了乡下人家生活的特点,也使文章显得更有条理,避免了表达上的混乱。请同学们借鉴本文按照‘时空顺序条理清晰地描写乡下人家的写法,以‘学校的大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交上来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以学校大门为中心,按照学校大门外、大门内的空间顺序,以及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学校的大门”,很有条理。

二、字斟句酌,训练学生语言感悟力

语言运用强调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也是语用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生受认知能力所限,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多以模仿为主,所以,教师在语用教学中要通过教材中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述引导学生“正向模仿”,为他们将来的语用拓展、语用创新奠定规范、准确的基础。

《乡下人家》的作者善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轻快活泼,如“或种南瓜,或种丝瓜”“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绿的叶,青的竿”等。为了让学生学会用短句表达,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教室里的绿植进行短句训练,有的学生说“绿萝茂密,文竹细长”,有的学生说“栀子花开,吊兰叶垂”,有的学生说“细细的叶,红红的花”,还有的学生说“仙人掌像手掌,蝴蝶兰像蝴蝶”。

作者还故意用看似矛盾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感悟,给读者以灵动、活泼的阅读感受,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等。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理解原因:因为门前的花兒自由生长,不用农人精心打理,所以作者赞其“朴素”;而这些花儿“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乡下人家的门前一直是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所以又很“华丽”。在学生理解了“看似矛盾的语言运用其实指的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所以并不矛盾”后,笔者让学生模仿这种写法写一段话。学生夏倩这样写道:“拿到老师发下来的卷子,一看到卷子上鲜红的60分,我的眼泪差点流了下来……中午的太阳很热,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既燥热又寒冷。”学生刘立军这样写道:“我刚走出小区,就看见经常出现在小区门口的那个浑身散发着难闻气味的年轻乞丐又在向进出小区的居民要钱了。很多居民都绕着他走。他看大家都躲着他,就骂骂咧咧地离开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既同情他,又讨厌他。”

不仅如此,作者在文中还运用了新奇的语言组合方式来表现乡下人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一句,“天高地阔”形容空间大,怎么用来形容吃晚饭呢?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把天边的红霞、傍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说成是“好友”,体现出乡下人家不仅用餐的空间宽广,聊的话题也是天南海北,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用餐,“天高地阔”正表达出人们的心是宽广的,是轻松愉悦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这种超常规的语言组合需要相当高的语用水平,小学生只要能从句中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奇妙即可。

三、渗透修辞,训练学生语言表现力

语言运用离不开一定的修辞手法,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讲授修辞手法为时尚早。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相关的修辞句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理解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的作用和表现力。

在《乡下人家》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对比和衬托手法,使五幅画面生动、鲜活起来:把“红霞、鸟儿和微风”看成乡下人的“好友”,以及文中的春笋探头、母鸡率领小鸡、雄鸡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唱催眠曲等,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让文章多了一份童趣;将母鸡与雄鸡对比着写,突出了母鸡与雄鸡各自的特点;用妇女捣衣衬托戏水的鸭子不怕人的自在,让画面多了一份和谐与自在。这些新鲜的乡村生活场景和独特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有趣,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乡下人家生活的场景与环境,又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从拟人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来实现让所写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语用效果。笔者以“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为例,提问:“春笋与人一样有头吗?它能与人一样‘探出头吗?”学生大笑,笔者顺势讲解:“春笋不可能像人一样‘探出头,但作者在这里把它写成了人,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好像春笋在好奇地打量着美丽的春天,可见乡村生活是多么地生机盎然啊。我们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个事物当成人来写,正如童话故事中的蘑菇会说话、小兔会生气等。”看到学生频频点头,笔者鼓励:“同学们肯定也想像作者一样,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吧。”学生听了笔者的话,纷纷表示要试一试。于是,笔者让学生从“校园花坛和小区景物”中任选一个,把所写对象当成人来写。下面是学生孙玉斌的习作片段:“校园的花坛中种着芍药、紫荆、白玉兰和月季等,到了开花时节,它们争先恐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想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花坛中间的一株白玉兰担心同学们不注意它,故意呼出一口一口的香气……”

语用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课文中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无疑是一条捷径。

(作者单位:枣阳经济开发区茶棚小学)

猜你喜欢
春笋乡下人语言表达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食春笋知春味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春笋》中德“唤醒”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12种吃春笋de方法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