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综合与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落到“深处”

2022-05-30 01:05:21胡敏怡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张纸综合与实践方案

胡敏怡

[摘  要] “综合与实践”课旨在让学生从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全方位发展,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应引起教师重视。“综合与实践”的设计和实施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以讲授代替操作,只有把活动落实到位,才能保障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关键词] 综合与实践;活动;1亿有多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课程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述”“综合与实践”四大部分。“综合与实践”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是新课程标准单列的一个领域,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各种能力、方法和工具,通過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积累其相关数学活动经验。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重视“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的培养价值,但由于经验匮乏,对教材的理解偏差,加之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开发得并不多,导致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理解不了教材的真正意图。如很多教师教学时还是习惯从一节课的角度来处理活动内容,试图在一节40分钟的课里把整个主题活动演绎完毕,活动时间不够就用讲授代替,导致学生的操作、思考浅尝辄止,缺乏体验,对活动经验的积累不足。那么,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呢?如何得到让综合与实践发挥与课程设计目标相符合的效果呢?

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本文以“1亿有多大”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后期活动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对比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课前思考】

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获得直观感受。笔者安排“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过程,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让学生从各维度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课前,笔者参考了大量关于“1亿有多大”的教案和论文,想借鉴前人的做法和思考,生成及完善自己的活动设计。有趣的是,绝大部分的设计在课堂引入和小结部分不尽相同,但是活动过程的设计几乎千篇一律,都是从不同维度设计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于是,借鉴他们的经验,笔者也从高度、质量、时间这三个不同维度设计三个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体验1亿有多大。

[?]【前期活动设计】

设计研究方案:

提供三个活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粒米有多重?数1亿本作业本要多久?

素材准备:

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00张一份的纸4份,直尺;

1亿粒米有多重:4袋米,1颗米0.1克(高精度称量);

数1亿本作业本要多久:20本一份的作业本4份,秒表。

活动结果和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虽然很浓,但是显然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问题接二连三发生,而操作时间也有限,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等大部分小组完成实验,离下课已经不到10分钟时间,此时,还有一个重点知识没有开始讲:结合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1亿。这显然是一节失败的课。总结原因:(1)活动过多,以至每一个活动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充分,后面实验不成功;(2)活动过多,学生实验操作时间不足; (3)活动过多,学生无法充分结合实例感知1亿。

一节时间有限的课应避免设置过多的活动。上述案例中,笔者企图让学生从多维度感受1亿有多大,实则导致学生的思考浅尝辄止,操作时间不够,缺乏体验,对活动经验的积累不足。因此,活动的设置应该避免“多”,应该在有限时间内把活动设计得更“精”一些,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才更深刻,思维才打开得更广,活动经验的积累才更充足,真正把数学活动落到“实处”,落到“深处”。这也是综合与实践课的初衷。

[?]【后期活动改进】

“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借鉴前期活动开展的失败教训,笔者和科组教师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讨,最终决定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教材上的1个课时的活动设计为2个课时的课堂活动和1个课外活动,即2课时+1周作业。第1课时用于引导学生经历探究“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然后小组确定研究问题进行课外探究,并完成数学小报告,自主探究活动时间为1周;第2课时是成果的汇报活动——学生完成课外探究活动后的课堂分享。整个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

活动1准备:不同张数的A4纸,有10张、50张、100张、500张、1000张等。

实验前的猜想:

师:猜一猜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

生1:有一栋楼那么高。

生2:我觉得有一层楼那么高吧。

生3:我觉得有老师那么高。

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大胆猜测,但这些猜测准不准呢?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生(齐):做实验证明。

设计研究方案:

请小组一起讨论实验的方案,说说怎么才能知道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并且把你们讨论的方法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的方案?

组1:先测量100张纸有多高,再推算1亿张纸有多高。

组2:先测量10张纸有多高,再推算1亿张纸有多高。

组3:先测量1张纸有多高,再推算1亿张纸有多高。

……

最后学生一共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先测量100张、10张、1张、200张、500张、1000张、1万张纸,再推算1亿张纸有多高。

师:同学们想出了好多办法呀!但这些办法看起来不同,实际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4:先测量一部分纸,再推算1亿张纸。

师:那么多方法,应该先测量多少张才合适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5:测1张纸就可以了,假如测出1毫米,直接乘1亿就可以了,很方便。

师:其他人同意吗?(部分学生点头)好的,老师这里刚好有1张纸,李喆,就由你出來量一量,告诉大家1张纸有多厚吧。

(李喆很开心地接过任务,他走到讲台,拿着尺子测量1张纸的厚度,但是很快他又皱着眉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师:李喆,你赶紧告诉大家,1张纸有多厚呀?

李喆:老师,我测不出来。

师:哦,我明白了,那你有什么想跟大家说吗?

李喆:1张纸太薄了,测不出来,不能用这个办法。

师:(去掉不可行的方案)谁又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6:1张纸太薄,应该测量10张纸。

师:其他人也同意吗?(大部分学生点头同意)那好,还是老办法,蔡耀光,你出来测量10张纸的厚度,然后告诉大家吧。

(蔡耀光自信满满地跑到讲台,测量10张纸的厚度,可惜他测了很久都没法告诉大家结果)

师:耀光,你怎么测了那么久呀?

蔡耀光:好难测呀。

师:哦,那你想跟大家说什么?

蔡耀光:先测10张不好,很难测。

师:(去掉不可行的方案)谁又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7:可以测量1万张。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样?

生(齐):用太多纸了,好浪费。

师:是的,请同学们看到这边来(把活动准备的700张纸都叠起来)。你们看,这么高的纸才700张,所以测量1万张,确实多了呀。

讨论到最后,学生觉得测量100张、1000张、200张和500张纸比较合理。

实施实验方案:

师:好的,接下来的实验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啦!小组长分工后请到讲台拿取合适的纸张。

(各小组都拿100张或1000张纸,只有1个小组拿的是200张)

大多数小组都推算出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10000米高,只有那个选了200张纸的小组还没推算出结果。

师:你们小组还没有推算出结果吗?

生(选了200张纸):没有,选200张好难推算啊。

师:那你们有什么想跟大家说吗?

生(选了200张纸):还是选择100张和1000张比较好推算。

师:谢谢你们给了这么好的建议。

实验汇报后,学生同桌间互相说一说10000米有多高。笔者结合实例,用米尺的长度、姚明的身高、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广州塔的高度、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等学生常见的例子充分说明10000米有多高,让学生感受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

这一节课,学生通过探究“1亿张纸叠起来的高度”,充分理解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带着初体验,课后笔者让他们用1周的时间自选主题继续从不同维度探索1亿有多大,并在今后的课堂上汇报总结,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课后反思】

吴正宪老师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知识的环境,给足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他们就会创作出一个个惊喜。”在改进后的活动中,学生像遨游在苍穹中的智慧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感受、去体验,因此这次“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无疑是成功的。

综上,“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应该从活动的层面谋划教学过程,活动的设计要“精”,要把“综合与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深处”。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好的活动,不应该一味追求数量上的丰富,避免求“多”,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猜你喜欢
张纸综合与实践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0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合理分析正确解题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陕西画报(2018年6期)2018-02-25 01:37:20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9:41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10页≠10张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