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1)n求解“数字摆动”数列的通项公式

2022-05-30 00:31曾中君周建玲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通项公式

曾中君 周建玲

[摘  要] 近几年,在各地的中考题中,我们常能发现数字规律类试题,且它们常常被放到了中高档题的位置,于是对数字规律题的研究成为很多教师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在数字规律的题目中,研究者对“数字摆动”型规律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现用线段的中点、三角函数、斐波拉契数列的知识可以较好地解决.

[关键词] 规律题;数字摆动;通项公式

在初中数学规律题中,常会出现像 “1,3,1,3,1,3,…”这样规律的一种数列,有相关文献将此类数列命名为等和数列,其概念为:在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该数列的公和. 如果从函数的角度来解读这类数列,大多数教师或同学会用分段函数来表示它的规律:a=1(n为奇数),

3(n为偶数).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个统一的表达式来表示它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一类“表达式周期循环”的规律题进行研究.

模型一:“两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数列

已知数列:2,3,2,3,2,3,…,求第n个数.

对于这个问题的求解,不少高中教师会用到以下求解方法:

解:设这个数列的第n项为a,第(n+1)项为a,则有a+a=5,那么(-1)n+1a+(-1)n+1a=(-1)n+1×5;设b=(-1)nan,则b=(-1)n+1a,所以b-b=(-1)n+1a-(-1)nan=(-1)n+1a+(-1)n+1a=(-1)n+1(a+a),

即b-b=(-1)n+1×5,然后采用累加法:

b

-b=(-1)2×5,

b

-b=(-1)3×5,

b

-b=(-1)n×5,将这(n-1)个式子左、右分别相加,可得:b-b=5×[(-1)2+(-1)3+…+(-1)n],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容易得出b-b=5×=5×,最后将b移项到右边,可得:b=5×+b=5×-2=,那么a=.

以上解法是十分巧妙的,通过构造新数列作为载体,然后采用累加法思想来连接b和b的数理关系,从而间接得出a的表达式,能够看出这个过程是非常精致的,但是由于初中知识的局限性,很多初中生在理解起来也是很困难的. 在这里,我们将给出一种更为简单适用的方法来推导它的通项公式.

首先作一条数轴,将2和3表示在数轴上的A、B两点处,并在数轴上取2和3的中点M,则M对应的数为,即,如图1所示:

所以AM=BM==,即当n为奇数时,a=-=2;当n为偶数时,a=+=3.

然后联想到“符号周期循环”的符号开关(-1)n,所以a=+(-1)n·=+(-1)n·=.

以上解法运用的是数轴和中点的相关知识,解题过程通俗易懂,“起点低,落点高”,更加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在解出了以“两个不同常数循环排列”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我们发现,其实对于“两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可以类比解出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两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数列a=f(n)(n为奇数),

g(n)(n为偶数),(其中f(n)和g(n)是关于n的两个独立的表达式),即a1=f(1),a=g(2),a3=f(3),a=g(4)…

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数列是可以用一个表达式来作为它的通项公式,方法如下:

作一条数轴,我们可以将f(n)(n为奇数)和g(n)(n为偶数)类比视为在数轴上的A、B两点处,并在数轴上取f(n)和g(n)的中点M,则M对应的表达式为,如图2所示:

所以AM=BM=,

所以当n为奇数时,a=f(n)=-,

当n为偶数时,a=g(n)=+,

所以a=+(-1)n·.

例1 观察下列各数:3,1,7,4,11,9,15,16,…,求第n个数的表达式.

模型分析 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该数列的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而偶数项呈现的是一组平方数,符合“两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模型,可以按照以上推导的通项公式来求解.

解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该数列的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由于是间隔一项增加4,所以其公差是2,不难给出它的奇数项的表达式为f(n)=2n+1(n为奇数). 再观察其偶数项是一列平方数,所以偶数项的表达式为g(n)=

(n为偶数),那么运用“两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模型的研究成果,我们就能够很快的调配统一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a=+(-1)n·=+(-1)n·=+(-1)n·.

模型二:“三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数列

在以前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发现可以调节符号呈“正正负”规律的“符號开关”,即(-1),那么是否存在一个通项公式来统一规律题中的“三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规律呢?即a=f(n)(n=3k-2),

g(n)(n=3k-1),

h(n)(n=3k). 通过研究发现,这也是可以办到的.

类比“两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数列通项公式a=+(-1)n·,再结合符号为“正正负”规律的“符号开关”(-1),我们可以调配统一出规律为“三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通项公式:a= -,下面让我们来验证其正确性.

已知数列a=f(n)(n=3k-2),

g(n)(n=3k-1),

h(n)(n=3k),其中k为正整数.

证明:a=-

证明 当n=3k-2时,a=-= -=f(n).

当n=3k-1时,a=-= -=g(n).

当n=3k时,a=-=-=h(n).

所以an=-是可以用来调配统一规律为“三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观察下列各数:1,4,5,16,32,11,49,256,17,…,求第n个数的表达式.

模型分析 观察这个数列,可以发现该数列的第(3k-2)项是一个满足“平方数”变化规律的数列,该数列的第(3k-1)项是一个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该数列的第3k项是一个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k为正整数),即a=n2(n=3k-2),

2n(n=3k-1),

2n-1(n=3k),这是符合“三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数列模型,现在我们就能够按照以上的研究成果来统一它的一般表达式.

解 从该数列呈现的规律中可以发现,数列中的数每间隔三项,表现的规律是用一个表达式来满足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该数列的分段表达式:a=n2(n=3k-2),

2n(n=3k-1),

2n-1(n=3k),那么这个数列的表达式也就可以统一为:an=-.

用一个通项公式来统一“三个不同表达式循环排列”的方法,针对初中生来说,着实太难,如若学生能够完全掌握,那在其思维的扩充上更是“如虎添翼”,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思维的创新发展. 让我们怀着一种对数学执着追求的态度,大胆质疑、提出猜想、锲而不舍,我相信我们还将会发现数学世界里更多唯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通项公式
转化与数列求和
两种求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an=man—1+k型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
不动点求解数列通项公式
探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非平方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浅谈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高中数列通项公式求解“一点通”
用待定系数法求几类数列的通项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