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俄教育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2022-05-30 10:48李重洋
世界教育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合作办学

李重洋

摘   要:中俄两国教育交流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两国语言合作与双向留学继续发展,多层次与类别的合作办学与科研体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合作领域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延伸,并借助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双边教育合作。当前俄罗斯与国际教育合作体系脱钩,给中俄教育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两国可进一步优化互动模式,完善全学段合作,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推进教育合作务实发展。

关键词:中俄教育合作 合作办学 国际中文教育

中俄教育合作历史悠久,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建立起包括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在内的双边互动机制,并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等国际教育合作框架下积极开展多边合作。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俄两国在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进入新阶段。2019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21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两国的互动协作水平不断提升。作为中俄双边及国际多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教育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中俄教育合作现状与特点

(一)双向留学稳定发展

中国与俄罗斯互为对方的主要留学目的国,互派留学生是两国教育合作的传统项目,各类留学人员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与俄罗斯的双向留学规模突破10万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及相关入境限制措施对国际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2020年仍有超过4.2万名中国学生在俄罗斯留学,约有1.4万名俄罗斯学生在华留学,含远程项目在内的双向留学生共5.7万人。[1]在疫情的影响下,两国高校积极探索举办线上研修课程,2020年约有4000名中国大学生参加俄高校举办的夏季和冬季短期线上项目。[2]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计划,2021—2022学年将为中国提供1011个公费留学名额,较2020—2021学年增加71个名额。[3]

(二)语言合作呈现制度化与人员年轻化特点

语言合作是中俄教育合作的坚实基础与核心领域。除留学生群体学习对方语言文化之外,两国本土公民也对语言合作与交流表现出兴趣。截至2021年底,俄罗斯有4万人在368所学校学习汉语,中国有9万人在868所学校学习俄语。[4]中俄两国在对方国家分别开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以及俄语中心、俄罗斯文化中心等语言文化机构,积极推进语言互通。同时,两国相互引进并完善语言评价考试机制,设立语言考试中心。除此前已顺利举办多年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TORFL)外,俄罗斯于2020年设置中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首批海外考点。两国正逐步实现高水平语言人才的规模化、标准化、机制化培养。

随着双方人文交流的深入,中俄语言学习人群逐渐年轻化,覆盖范围开始向中小学辐射。两国中小学生对学习对方國家语言的热情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2015年起,汉语成为全俄中小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正式比赛项目,赛事规模和受关注度逐渐增长,2020—2021学年莫斯科有2511名中学生参加全俄汉语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较上一学年同比增长42.3%。[5]2019年汉语首次纳入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标志着汉语在俄罗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19—2020学年俄罗斯共有180名学生参加该汉语考试,2020—2021学年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为252人,同比增长40%[6],2021—2022学年报名的考生人数为480人,增速强劲[7]。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参加国际线上俄语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根据俄罗斯教育部数据,2020—2021学年,共有796名来自中国的中学生参加了该项活动,较2019年增加200人。[8]

(三)构建多层次与类别合作办学与科研体系

中俄高校教育合作的形式与内容更加多元化,合作办学及设立联合科研机构成为两国深化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途径与形式,项目落地周期不断缩短,覆盖学科范围愈加广泛,新兴学科及跨学科研究成为新的合作焦点。我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俄高校间共签署了约300份校际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教育项目、语言教学、科研等。[9]根据两国签订的《2020—2025年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未来教育领域的合作重点是开展双学位项目,包括联合指导高校留学生,并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基地,开展双边教育交流、进修以及生产实践活动。[10]

在长期务实合作的基础上,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界探讨更加深入的合作模式,逐步推动建立合作办学与科研体系。一是高校二级学院合作办学。中俄高校积极探索并实践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相继建立了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与莫斯科师范大学合办)、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与新西伯利亚大学合办)等合作办学机构,聚焦艺术、语言、理工等俄罗斯优势领域,通过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等多种形式展开合作。

二是建立联合科研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俄生物医学联合研究中心等依托两国优质高校平台建立的联合科研机构,极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尤其是在2020—2021年“中俄科技创新年”框架下,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补充活动清单共包含209项中俄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11],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大类,科技与创新成为中俄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的优先主题。

三是建立联合大学。2017年开始招生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以及2020年奠基开建的圣彼得堡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俄联合校园标志着中俄合作办学取得建设性成果,是两国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典型项目。此类联合大学的创办进一步推进中俄两国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融合,并将合作开办的学科范围扩展到化学、物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领域。

(四)合作区域重心拓展与转移

中俄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从高校层面的交流扩大到区域、国家、国际层面的合作,集群协作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就地域分布而言,中俄教育合作项目的辐散程度有大幅提升,其重心正逐渐由黑龙江等边境地区向北京、深圳等中心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在专业领域和地区层面,中俄大学联盟的建立为务实合作的开展以及具体项目的实施落地提供载体。截至目前,中俄两国联合成立了综合性、艺术类、教育类等12个同类大学联盟,中俄同类大学联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双边高校合作网络。在地区间合作方面,形成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高校联盟两个区域性大学联盟。

在国际层面,中俄两國正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及相关互动机制开展教育合作,其中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等。

二、中俄教育合作的现实挑战与机遇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声望下降

2022年3月以来,俄罗斯的国际教育合作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在高等教育方面,QS世界大学排名移除俄罗斯高校,并且不再推荐国际学生到俄罗斯留学;“伊拉斯谟+”(Erasmus+)、“博洛尼亚进程”等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在俄罗斯实施受阻;德国、法国、波兰、捷克等国高校也中断与俄罗斯的传统交流项目;俄罗斯留学生出现回流现象。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国际声望受到极大影响,国际教育合作的空间与渠道也受到限制。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也使教育合作承受巨大的压力与风险,与欧美之间的教育合作近乎停摆,其国际教育合作的重点区域逐渐东移,中国成为优先合作伙伴。由于西方传统留学目的国对俄罗斯留学生的客观限制,以及俄罗斯留学生对于西方留学风险的主观担忧,短期内中国在俄罗斯留学目的国的排位或将出现明显上升。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马斯洛夫表示,当前俄罗斯学生对于留学中国的兴趣正在大幅提升,联合培养项目以及特定专业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12]持续扩大双向留学生规模是中俄两国元首的长期规划,俄罗斯国际教育合作重心的转移也将成为进一步提升中俄两国留学合作水平的契机。

此外,中俄两国之间的双向留学与合作办学也将面临一些亟需研判解决的实际问题。俄罗斯高校被QS世界大学排名移除后,出于对雇主认可度降低、升学渠道受限的担忧,部分中国学生及家长可能对赴俄留学及中俄联合办学项目产生顾虑。因此,双方有必要关注并研究俄罗斯高校中国留学生的学历认定细节,向社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尽量消除留学生在就业、升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二)俄罗斯与国际教育合作体系脱钩

随着欧美国家对俄制裁加强,俄罗斯在教育领域与国际脱钩日益明显。经合组织于2022年3月宣布暂停在俄罗斯进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PISA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之一,能够为国家教育政策制定及执行提供参考。俄罗斯PISA成绩已经在2018年出现下滑,如今被排除在国际评估体系之外,将更不利于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

为应对这一局面,俄罗斯计划以PISA为原型,自行开发教育测评。然而,俄罗斯在国家教育评估机制建设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重新开发替代性的测评体系,也将增加俄罗斯基础教育发展的工作量,增大实现教育公平的难度。普京总统于2020年7月签署了国家发展目标,其中规定俄罗斯中小学教育质量应在2030年前进入世界前十。[13]

(三)俄罗斯基础教育领域中文教学地位提升

俄罗斯将国际教育合作重心转向中国后,其国内也讨论对教育体系中的外语教育进行改革。2021年圣彼得堡“中国教育联系发展中心”项目主任杰·瓦西里耶夫向教育部长谢尔盖·克拉夫佐夫提案,建议将中文定为中小学必修课,并指出此举有助于加强中俄联系。[14]2022年4月,俄罗斯招聘机构“超级工作”(Superjob)研究中心针对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28%的受访者认为学习中文更有益于子女未来发展,其占比仅次于认为学习英语更有益于子女未来的受访者(54%)。[15]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文在俄罗斯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中文教育将成为中俄教育合作的强劲增长点。然而项目落实也存在具体难点。

第一,对于俄罗斯学生而言,中文学习难度高于学习其他外语,要想达到理想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经历。中文教育长期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仍在于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动机。

第二,俄罗斯中小学中文教学存在明显的地区、校际、生源差异,水平参差不齐。优质中文教育资源集中于莫斯科、远东等地区有中文教育传统的学校。此外,历年各类中文竞赛获胜者中相当大比例是华裔或母语为中文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整体调动俄罗斯中小学生中文学习热情。

第三,高水平中文教师队伍、配套教材仍有待完善。近年来,俄罗斯中文教育快速发展,然而教材陈旧,师资的培养与引进存在滞后,加之疫情对人员流动的影响,使得俄罗斯中文教师人才缺口扩大。加强中文师范教育、中文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合作是需要重视的任务。

三、新时代中俄教育合作政策展望

综合以上中俄教育合作的新趋势与新特征,鉴于当前的实际情况与客观条件,为拓展中俄教育合作的范围,丰富中俄教育合作的层次,未来中俄教育合作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构建以国家战略为基础的中俄教育合作整体规划

中俄需探索通过教育合作服务国家战略。中俄高度重视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也是教育合作发展的一大核心主题,未来可在延续“中俄科技创新年”合作思路的基础上,结合《2020—2025年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21—2024)》等合作文件的相关规划,探索教育合作促进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

此外,中俄国家主题年也能够为教育合作提供新的切入点。此前,在2020—2021年“中俄科技创新年”框架下,人文教育领域合作进展迅速,取得显著成效,高校院所之间建立了高效的科研互动机制。2022—2023年是“中俄体育交流年”,两国亦可借机开展各学段体育合作,依托本国优势体育项目,联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二)设计中俄互认的一体化语言学习制度

随着中俄之间的语言学习受到更多重视,语言教育合作成为至关重要的教育合作内容。为保障语言学习效果,需要形成一套双方认可的语言学习标准体系。标准化语言水平统一测试、语言竞赛等机制化活动对于提高语言教学水平、评估教育合作成效、激发中俄公民学习对方语言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语言考试、课程教学大纲等方面的统一标准,将成为未來合作中的增长点与亮点。

同时,教育机制和评价体系的对接不局限于高等教育。中俄基础教育方面的合作增速快、潜力大,对学习者具有深远影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及其国际竞争力也是两国共同的发展目标。俄罗斯基础教育国际合作遇阻,面临短期内加快教育体系转型的客观任务,提出了加强中文教育的设想。但目前在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中,中文教育仍缺乏科学系统的全局规划,各阶段的教学脱节。[16]另外,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与基础教育合作存在壁垒,缺乏有效联系。因此,促进双方各学段教育体系及标准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对于中俄双方各取所长具有指导意义,也有助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优化合作办学模式

合作办学是中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合作方向,双方需要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因素,更新合作办学发展策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合作办学项目的旗舰效应与示范作用。

得益于双方高等教育的良好声誉、便利的地理位置、高度的合作意愿、政府的大力支持,中俄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突破,层次不断提升,为展开多方面、多层级、多样化的教育科研合作提供了平台与前提条件。但从实践经验及社会反馈来看,中俄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存在交流不对等、办学层次不完善、低水平重复等问题。[17]实现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痼疾。

第一,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需要在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高效处理专业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工作,促进合作双方教学行政管理体系的有机对接。

第二,在俄罗斯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合作进程出现分歧的现实情况下,面对教育市场上来自西方国家的竞争压力,中俄合作办学也需要及时调整内部运作逻辑与外部招生宣传模式,从而应对当前教育治理中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保持并提升自身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

第三,俄语本身学习难度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零基础的中国学生和非俄语国家留学生而言,直接通过俄语学习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障碍。[18]因此,从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法改革方面入手,对语言预科教育以及非语言学科的教育合作进行创新,更加灵活地运用中文、英语作为教学辅助语言,能够为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探明道路,也能为两国定期互派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与参考。

第四,合作办学项目需要有机融入教育体系,避免脱离两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有必要通过合作科研、升学培养等模式,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联系沟通;另一方面,可以依托自身特点及优势,与开设俄语的中学建立互动机制,优化生源结构,实现人才贯通培养,最大限度发挥中俄教育合力。

(四)拓展官方与民间协同发展的教育合作平台

重视发挥多元主体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作用,重视非政府渠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同化作用[19],是中俄提高教育合作效率的可行路径之一。

当前中俄教育合作主要依托官方平台与机制,主要方式包括签订双边校际合作协议、设立孔子学院与俄语中心等。近年来,官方教育合作机构逐渐呈现出合作模式固化、发展速度放缓的现象。而民间机构出于经济因素的考量,推进合作的积极性更加强烈。此外,民间机构大都聘用具有所在国教育行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社会覆盖面广,其开展工作需要的前期投入及沟通成本较低,合作效果也较为理想。

以发展迅速、影响较大的中俄人文合作发展中心为例,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在俄罗斯多所中小学推动开设中文课程并提供师资,与驻外使领馆及地方政府合作,对接中俄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研、人才引进等合作项目。未来可以考虑从国家层面对此类民间教育合作机构的运作进行规范,并从政策及资源上给予一定支持,使官方渠道与民间机构发挥协同作用,推动教育多元化合作。

(五)合作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基础设施

在疫情长期影响人员流动的客观条件下,加强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远程教育合作是现阶段最可行的方式。线上远程教育合作快速发展,一方面保障疫情期间中俄教育合作的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对科教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师生人员的信息通信技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可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充分挖掘中俄科教网、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现有网络教育合作平台的潜力。随着国际社会不确定因素增加,实现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合作伙伴国家之间科教网络的联通互动与协同发展,也是新时代教育合作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怀进鹏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回顾展望中俄教育合作[EB/OL].(2021-11-16)[2022-03-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111/t20211116_580292.html.

[2]РИА Новости.Российские вузы и Госсовет по стипендиям КНР подписали соглашения[EB/OL].(2021-09-10)[2022-04-02].https://ria.ru/20210910/soglasheniya-1749484890.html.

[3][8]Мин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Ф.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достигли уровня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й мобильности в 100 тысяч человек[EB/OL].(2020-11-25)[2022-04-02].https://minobrnauki.gov.ru/press-center/news/?ELEMENT_ID=26080.

[5]俄罗斯卫星网.莫斯科超过2500名中学生参加全俄奥林匹克汉语竞赛[EB/OL].(2021-03-16)[2022-04-05].https://sputniknews.cn/russia/2021031 61033285862/.

[6]Мин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Ф. Российские и китай?ские вузы подписали соглашения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EB/OL].(2021-09-08)[2022-04-05].https://minobrnauki.gov.ru/press-center/news/?ELEMENT_ ID=39705.

[7]Петренко И. В Рособрнадзоре объяснили популярность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 ЕГЭ[EB/OL].(2022-04-09)[2022-04-05].https://ug.ru/v-rosobrnadzore-obyasnili-populyarnost-kitajskogo-yazyka-na-ege/.

[10]Мин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Ф. Дорожная карта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в области науки,технологий и инноваций на период 2020-2025 годов[EB/OL].(2020-08-26)[2022-04-05].https://minobrnauki.gov.ru/upload/iblock/d8c/vfjupwjwbdy5e746blwqwnp7b2v8caeh.pdf.

[11]Мин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Ф. Перечень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х мероприятий к проведению в рамках Годов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и инновационн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в 2020-2021 годах[EB/OL].(2020-08-26)[2022-04-05].https://minobrnauki.gov.ru/upload/iblock/e43/2rms5018719 pnptw0tg7sjzkqm6wljp2.pdf.

[12]Каманин Р. Интерес к обучению россиян в Китае заметно возрастет-директор ИСАА МГУ[EB/OL].(2022-03-20)[2022-04-05].https://news.myseldon.com/ru/news/index/268770846.

[13]Президент РФ. Указ О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целях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ода[EB/OL].(2020-07-21)[2022-04-02].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3728.

[14]Секрет Фирмы. В Госдуме рассказали,в каком случае английский язык в школах заменят китайским[EB/OL].(2022-03-15)[2022-04-08].https://news.rambler.ru/education/48304758-v-gosdume-rasskazali-v-kakom-sluchae-angliyskiy-yazyk-v-shkolah-zamenyat-kitayskim/.

[15]Рокоссовская A. России считают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перспективным иностранным. Так ли это[EB/OL].(2022-04-23)[2022-06-20].https://rg.ru/2022/04/20/v-rossii-schitaiut-kitajskij-iazyk-perspektivnym-inostrannym-tak-li-eto.html.

[16]刘家宁,李宝贵.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现状、动因、挑战与对策[J].语言教育,2022,10(1):106-120.

[17]刘淑华,宋永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高等教育合作: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4):96-103.

[18]张力玮,徐玲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中俄教育交流——访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赵平[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5):18-20.

[19]肖甦,时月芹.俄罗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时代轨迹、行动逻辑与现实路径[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1):3-11,38.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合作办学
基于合作办学的民航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跨境合作办学外部保障机制构建
国际双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借鉴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机制研究
在中外合作大学办学进程中推进语言与文化研究
粤港高校合作办学的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