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雪 王丽
摘 要:设计范式的深刻流变,源自21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和设计范式的革新,体验设计应运而生。体验型室内设计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通过阐述“后现代语境中的室内设计”相关认知,分析“体验型室内设计特性”与“空间认知”,进而探究体验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体验过程和思维原则,从而提出体验型室内空间设计新应用思路,即情感体验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验设计;情感体验;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
本文以后现代语境下的室内空间认知为切入点,重新认识体验式室内空间设计的设计特性,归纳体验型室内空间应用思路,探讨体验型室内空间设计的新策略,解决体验型室内空间同质化、缺乏情感化、缺少在地化的问题。
一、有关后现代语境下室内设计的认知
设计,归根结底是社会现实在意识中的一种体现。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密不可分。现代主义遵循的“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忽视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生产的变化。而后现代主义关注到这一点,注意到个性化、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后现代主义的室内设计主张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后现代主义转向》一书中指出:“后现代主义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设计语言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符号或文本有多层面的解释,如解构文本、符号等。
体验设计与体验经济密不可分,体验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对体验设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农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变可以看出,社會经济形态的变化使个性化的人的体验成为主导。体验设计中,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解放了大众的思想,促使本体意识的觉醒。体验设计经历了萌芽、启蒙、发展和最终形成阶段,从用户体验设计发展到体验设计,体验的含义更加多元化。商品即体验本身,人的体验包括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服务的顾客体验。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室内设计中,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融入设计中,使消费者在室内空间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体验过程。体验设计的产生是设计范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设计史长期发展的历史结果。“将设计思考的中心从物的客观性转变为人的主观性,这是一个根本的翻转,可称之为设计思维的‘哥白尼式革命。”[1]
后现代语境下的体验型室内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调人的体验感,注重人性化、自由化的大众设计,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展现其传统与现代的糅合,突出设计的人文内涵。“体验型室内设计传递着两种信息,一种是理性的(即功能、材料、工艺等),一种是感性的(如使用者通过参与所得到的感观与心理的体验),前者是其存在的基础,而后者透过某些符号来传达其内涵与情感。”[2]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后,精神层面的需求产生了改变。室内空间体验过程中的文化内涵逐渐受重视,同时也对室内空间的设计提出更多要求。在后现代语境消费主义的裹挟下,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以物易物,而是消费的全过程中所包含的消费品、消费服务的体验感,在此期间人的心理和行为也随之变化,对室内空间环境的适用性、个性化、多元化、地域化产生更多需求,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关注到深层的文化内涵。
二、体验型室内设计特性与空间的关系
(一)体验型室内设计的特性
体验型室内设计具有人性化、主观化特性。无论使用哪种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首要把握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盖达尔阿利耶夫国际机场,由土耳其Autoban工作室进行的内部结构和体验式设计,独特的体验式设计获得了“红点奖”。设计师说:“机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场,我们应该发挥想象力,以人为本去设计。”以独特的造型融入自然元素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机场内部空间不再是传统开敞的大空间和不带个人色彩的空间体验,而是以“定制木茧”作为其热情文化的象征,形成视觉冲击力,优化人的体验感。设计的目标是为人服务,我们需换位思考,把握其精神需求,呈现出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设计。
体验型室内设计具有虚拟化、技术化特性。玩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也悄然改变“人”玩的方式。2022年春节绘一科技推出以游戏化为内核的UGC家装社区App“自由绘”。得益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进步和元宇宙概念下的虚拟世界交互系统发展,自由绘App将用户作为设计和体验的主体,以玩游戏的方式设计家装,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用户突破时空界限,以可视化的人机交互体验方式,自主设计线上数字居住室内空间,同时进行虚拟体验。
体验型室内设计具有情景化、参与性特征。伴随着体验经济的崛起,室内设计为摆脱同质化的标签,纷纷进军主题式场景空间。对地域性文化的再重构,以投射多元化、形态化、差异化的物质载体,构建互动体验式室内空间。2021年9月喜茶西安永宁里店开业,设计师以西安地域文化为媒介进行现代转译,将西安地域文化与新派茶饮生活方式融合,创造性地设计出在地化品牌,增强消费者情感归属体验,创造出独特的体验式消费情景,消费者从空间体验转向场所情感归属。喜茶体现出“在地场所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新融合,体现出设计师对用户需求进行反思,以在地性文化内涵为载体,探索美学风格,实现了设计价值在地性的增殖。
(二)空间认知
室内空间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抽象的语汇需要载体来表达。如上海东方美谷JW万豪酒店餐饮空间的设计,材质肌理的层次及光影的层次有机组合,形成抽象关系。室内通过对空间布局层次进行解构,营造互动式的趣味场景,提升人的体验感。正如林语堂所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
“一切抽象关系始于某种因素的介入,引起某种层次,产生某种对比。比例的介入使层次组合能形成空间的气场与势能,并且在众多‘层次的分配组合中追求和谐统一,乃至层次最大化的整体性和归属性。”[3]空间的本质具有抽象性,“层次”与“比例”构成抽象空间。在复杂的室内空间层次中,虚实的转化、不同的比例和尺度构成一系列不同空间体验感知。媒介是空间本质抽象性转换的载体,将抽象意念转化为现实场景,亦可称之为物化的空间语言。
三、室内空间体验过程分析和思维原则
(一)室内空间体验过程分析
在体验型室内空间中,随着“移步易景”的空间转换,移动观察位置并变化观察角度时,也就是时间性发生了变化,时空变化的统一性与延续性贯穿空间序列,同时组织、划分室内空间。空间图底关系也不断地在虚实之间变化,具有一定的空间体验感。传统园林的曲折反复、移情造景、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都体现出古人的空间美学智慧。室内空间序列由多种人工秩序的叠加组成。格式塔原理告诉我们,简单的图形从整体性上升为秩序感,然后产生美感,即简单形态中寻求统一。
进入室内空间体验时人的心理状态变化经历“开始-期待-高潮-结束“等阶段,人在室内空间中的体验具有節奏感和立体感。空间的构建组织方式离不开对层次关系的理性分析。在室内体验过程中,相对坐标的变化,使人在空间意境中的体验感也随之变化。
(二)思维原则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始终考虑人的尺度,了解客户真实想法,运用人机工程学进行人的尺度推敲,尽可能多地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通过移情,体会客户的需求,把用户行为作为设计师的一部分进行观察,体验用户体验的过程。设计师对表象进行分析提炼揭示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并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整体性在设计中是以全局的视角来看待室内空间设计,不仅仅关注每一个体验节点,更是关注全局性的一种思维方式。
四、室内空间体验应用思路
(一)主题性室内空间
体验型室内设计注重对主题空间的构建,通过空间语言的重构,表达空间功能和空间艺术性综合要素的平衡统一。主题性室内空间一般由一个明确的主题构成,空间形态根据主题而设定,强调空间整体主题氛围的营造。主题与业态的结合,依据功能定位塑造主题空间的主导基础,注重以软装表达室内空间主体氛围,进而将特定的功能性升华超越本身的精神内涵,以达到室内空间主题与功能的统一。叙事性主题强调空间的整体氛围,空间形态依据主题确定,激发人的潜意识和情感共鸣,场景化的鲜明性情境片段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当下室内主题街区呈现出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趋势,人们不再满足“单一的购物”,而是更需要场景唤起内心的共鸣满足其情感需求。挖掘当地文化底蕴,将历史缩影或文化符号贯穿整个室内空间,加入互动体验式设计,如虚拟店铺、趣味导视、主题互动区等,营造温情的社交空间进行情感体验。
(二)空间层次与空间趣味
体验设计以场所性、差异性、多样性和整体有机性为主线,以空间层次和空间趣味为主题进行设计。用户作为室内空间的体验主体,参与体验的方式与体验的场景更加多元化。
空间层次的路径具有关联性和多选择性。在室内空间中,流线不再是一条单一的直线,而是相互关联、复杂多样的流线。人在进入室内空间时,首先对整体室内空间的层次进行感受,其次是各种材料的肌理和质感,最后视觉质感进一步延伸至艺术特征。
空间趣味的表现形式聚焦于用户体验过程的再塑造。在室内空间体验过程中,多感官体验的重叠与交叉,让人体验到空间层次的变化与趣味,同时空间体量的虚实叠加,构建出室内空间体验层次的韵律感。
(三)视知觉
视觉由眼睛接收信息开始,随后大脑解释这些输入的信息,提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看到的东西,这些数据被一次次组合之后大脑进行视觉感知处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共同组成视知觉,但较高层次的视觉认知,是我们的视觉接收到的信息是否有意义、大脑如何做解释。“在视觉经验中,深度效果必定是由神经系统以及意识创造出来的。在立体视觉中,各种不同形象之间的冲突来自空间视差。”[4]由运动知觉产生的时间视差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移步易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解释为因位置变动而造成的视像差别。人的感官在同一室内空间中不再单一接受信息,而是主动体验室内空间的变化。
当下虚拟现实和数字化概念也融入到主题室内设计中,由智能数据算法、数字孪生和传感技术打造出实时交互的虚拟空间,通过沉浸式媒体装置,在实体空间内的虚拟表达创造出全新的体验感。数字化的交互空间体现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这一特点,体验不再局限于实体空间。头戴式VR设备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空间,有别于传统的体验。
(四)场所精神
将“体验设计”赋予室内空间创新化、仪式化的革新体验。探索空间形式与变化法则、推演体验过程阶段模型和探索天人合一的精神意韵。将场所精神引入体验型室内设计中,有助于人在空间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如无锡凯宜医院创新设计思路,再设计人与空间关系,增强人的情感体验,打造宜人的室内空间,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室内疗愈空间,使人放松情绪和舒缓心情。
通过营造时间与空间,建立与空间的媒介。长沙“超级文和友”采用整体性思维进行在地文化的植入。设计师对长沙当地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由多元化生活场景集聚而成的80年代风格大型长沙老街区,室内空间的怀旧历史文化通过复古元素予以表现。室内展现出沉浸式体验的市井文化的亲切感,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创新视觉空间,使人留下独特场所记忆,同时餐饮空间衍生出独特文化价值。
五、结语
“不可分割性、异质性和易逝性则在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或社会创新领域很少提及,体验设计也有无形性的特征。”[5]因此,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被充分满足时,精神世界的需求自然体现出来,更加关注自我体验感,即个体身心是否充实。在物质世界丰盛的时代,对体验型室内设计的发展也愈发期待。
“审美品味的刺激允许生产者出售更多的“体验”而非物质产品,这使感觉成为第一要素。”[6]后现代语境中,消费观念的改变体现在追求个体化的设计,更加追求体验感。消费品的象征意义被放大,解构为符号,室内空间的情感体验的满足和精神体验成为其特征。同时演变为寻找符合自身文化、价值认同感的场所体验,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消费行为的过程。因此,本文对体验型室内设计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应用进行了解析,梳理后现代语境下室内设计的认知,分析体验过程和思维原则的应用方式。在室内设计中,空间层次与空间趣味满足了用户体验的心理需求,视知觉体验也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体验型设计注重于人体工程学、地域文化、场所精神等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的体验,实现室内空间功能与美学的和谐发展。对室内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旨在挖掘出更新的设计方式,尽可能满足室内空间使用功能和审美需求,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在科技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日,体验型室内设计在文化、美学上的应用能更好地将设计变得有温度,对于体验型室内设计增加积极意义。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学者关注体验型室内设计的独特价值,通过系列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使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以更加多元的创新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独特体验。
参考文献:
[1]代福平.体验设计的历史与逻辑[J].装饰,2018(12):92-94.
[2]李洪鑫.体验型室内设计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叶铮.空间思哲:空间本体与载体的抽象关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60-61.
[4]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276-277.
[5]辛向阳,王晰.服务设计中的共同创造和服务体验的不确定性[J].装饰,2018(4):74-76.
[6]阿苏利.审美资本主义——品味的工业化[M].黄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6.
作者简介:
张晓雪,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丽,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室内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