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出发 让课堂更灵动

2022-05-30 21:06龚国建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考课堂教学

龚国建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问题,改变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出发,以点带面,通过对教学的优化思考和经验积累,数学教师要提升课堂把控能力,巧设教学环节,提升深化课堂生成与延伸的实践能力,充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课堂教学更灵动。

关键词:思考;教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坚持以生为本,做到心中有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创造精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互动,问题如何生成,课堂的几个板块如何设计安排,都需要建立在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基础上,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笔者在三年级上册“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次尝试。

1   结合学生学情,提升应变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所处班级环境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教师课前谈话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关注的话题会不同,不同学校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也会不同,不同的时间、地点,学生的回答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

1.1课前谈话见端倪

下面是两次教学课前谈话片段的简单对比。

1.1.1记中心校优质课选拔片段:[课前谈话]

师:请仔细对比一下,今天的数学课和以前的数学课有什么不一样?

生:上课的地方不一样。平时在教室里上课,今天在文清楼的教研室里上课。

师:嗯,上课的地方不一样,那还有什么不一样……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龚老师与你们的数学老师朱老师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样子不一样。

师:样子不一样,具体指哪些方面呢?

生:朱老师头发长,龚老师头发短。

师:还有呢?

生:……

师:同学们,龚老师与你们朱老师比,哪个高一些?

生:朱老师高。

师:你们想知道龚老师的身高具体是多少吗?猜一猜。

生:1米6、1米58、1米5……

师:龚老师的身高具体是多少呢?谜底放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揭晓。同学们,时间也差不多了,准备上课吧!

1.1.2记市级教研课片段:[课前谈话]

师:请仔细对比一下,今天的数学课和以前的数学课有什么不一样?

生:来的老师不一样。平时没有老师来听课,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

师:哦,来听课的老师不一样。其他同学呢?有补充吗……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今天的龚老师与你们的数学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龚老师化了妆。

师:哦,这你都发现了。龚老师一般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会化淡妆。你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呢?

生:身高不一样。

师:对。那你们想知道龚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猜一猜。

生:1米5、1米55、1米6……

师:那龚老师的身高具体是多少呢?先不告诉你们,暂时保密。同学们,时间也差不多了,准备上课吧!

通过以上两次课前谈话片段对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教师及时做好回答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抛出新的问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关注教师的身高问题上来,把握住了整个课堂的问题走向。

1.2深入思考见提升

不同班级的学生针对相同的课前谈话问题会给出不同的回答,教师可以机智地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教学相关的知识上来。根据不同的学生,课前谈话可以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中心校优质课选拔片段的课前谈话是让学生说一说龚老师与他们数学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提到了头发,但是没有学生说到身高。教师结合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问学生:“龚老师和你们的朱老师比,哪个更高一些?”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研究“龚老师身高”上。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消除了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市级教研课片段的课前谈话, 学习的场地、班级发生了变化,但学生的年级没有变,感觉年龄相仿的学生提的问题应该差不多。当教师问“今天的龚老师与你们的数学老师有什么不一样”时,学生的一句“龚老师化了妆”。笔者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办?转而一想,何不顺着学生的思路,说明一下化妆的原因,并且还表扬学生观察得真仔细。相信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能为学生带去学习的信心,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课后与学生沟通交流,原来他们见到老师化了妆,好奇心就油然而生,也就出现当教师问“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马上说是妆容方面的不一样。

以上两节课的课前谈话,从不同角度机智地将不同班级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师生问答,最终引导到“猜一猜龚老师的身高”这一问题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机智的教学手段、高超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埋下了伏笔,使其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了不留痕迹。

2   立足学生经验,巧设教學环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小数写作、小数读作、小数意义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中对“小数认识对比巩固”“小数知识的初步认识”及“初步理解元角分之间关系”的要求。

2.1环环相扣为巩固

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分别是:小数的读作、写作、小数意义和对比巩固,前三者不管哪个环节先预设安排都没有关系,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都会回归到对比巩固环节。

2.2设计思路不同

为了更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笔者针对本堂课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第一种是从小数读作、写作环节入手,再到小数意义的落实的目标,最后是不同小数之间的对比质疑,达到巩固小数知识环节。而第二种是先学习小数意义,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与小数的读作安排在一起,再进入小数的写作练习,最后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意义也不同的一个对比环节,达到对小数知识的初步巩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第一种预设刚好与中心校选拔优质课的相应班级实际情况相符,学生就是从小数读作、写作环节开始的,整堂课学习下来很顺利。在准备市级教研课时,学校教师点拨笔者,不同的学生经验可能不同,有可能会从小数的意义入手,所以笔者及时调整。果不其然,那个班级的学生经验是把小数的读作当作意义,真的是从小数的意义环节开始进入了新授部分。

2.3环节安排有依据

课前认真解读了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并基于不同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不同预设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使教学设计尽可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见机行事,灵活处理各种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长叶开花,富有灵动性。

预设一:读作+写作环节→意义环节→对比巩固环节 。根据教师的提问:“你会读吗?”学生顺势回答小数的读作,可能出现正确的读法,也可能出现错误的读法,让学生通过合作指出问题,进而提出小数读法与整数读法的不同,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写作,研究它们的意义奠定基础。

预设二:意义+读作环节→写作环节→对比巩固环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几元几角几分这一小数的意义,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教师提问:“这个小数你会读吗?”学生极有可能会说成它的意义,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先从小数的意义入手,再进入学习小数的读作和写作,最后是对比巩固环节。

2.4立足经验达目标

虽然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前后次序上有所区别,但都是立足于不同班级学生的经验基础而设计的,不管是预设的教学环节安排,还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文具店的情境,初步理解元角分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都能达到,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3   关注学生水平,聚焦课堂生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抓住课堂中许多新的生成点,不断创造精彩的生成。

3.1活动安排对比

以下是中心校优质课选拔和市级教研课“文具店”的课堂活动安排情况。

活动一

圈一圈,写一写,圈出3张人民币,请你用小数表示,看谁玩得最好。每位同学、教师都准备了作业纸,请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

活动二

龚老师也圈了3张人民币,你们说是(    )元。别忘了,用小数表示。

如果龚老师再拿来1分呢?仔细观察,瞪大眼睛哦!(满十进1)

如果龚老师再拿来1角呢?看清楚了吗?来说说看,谁还有补充?(满十进1)

3.2课堂追问促生成

教师巧妙地追问,可以促成学生精彩的回答,使课堂知识不断生成。在学生进行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答完整的一句话。“我选的是()张人民币,用小数表示()元。”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是0元,为什么末尾要写0?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追问,学生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课堂生成。“因为我没有拿元的人民币”“因为分的位置在小数点的右边第二位,我没有拿分的人民币,所以最后一位该写0”“因为我没有拿角的人民币,但角的位置不能空着,应该用0占位”。教师要以巧妙追问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的摇篮。

3.3引导鼓励得升华

教师的一句鼓励,一句赞美,一句表扬,带给学生的将是思维发散、知识升华的动力。PPT动画演示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元角分也有整数当中的满十进一的进率,特别是教师的一句“为什么是1.20元”?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角与分之间的关系。从1.19元到1.20元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学生回答“角与分之间存在10分=1角的关系”。教师进一步追问,也就是说“分与角之间存在满十分就要向前进一角,有着与整数个位十位之间的什么关系”?“满十进一。”从游戏环节进入课堂知识巩固提升环节,关注学生的现有水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小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适当引导鼓励,调动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内驱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4   把控学生思维,推进教学延伸

課堂教学的延伸是指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的把控,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推进不同课堂知识教学的延伸。以下是笔者对“文具店”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两次拓展。

“文具店”数学课堂的拓展。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想知道龚老师的身高吗?龚老师的身高是1.55米。

谁来说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今天早上啊,龚老师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发现长高了3毫米,那么现在龚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还能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吗?

数学课堂要大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尽情地碰撞,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特别是第二堂课的教学拓展环节,教师就“为什么可以这样写”“米、分米、厘米、毫米与元角分之间还存在什么联系”这两个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对拓展问题重新构建,从而使学生明白原因,原来进率都是十,打通了数学人民币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次数学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总而言之,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师的语言、课堂环节预设、教学拓展延伸等,自始至终让课堂为学生服务,让教师为学生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师生互动中用心创造,超越预定目标,呈现课堂更加灵动的一面。

参考文献:

[1]荆志强.快乐地做老师:立足以生为本的“赋能教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

[2]余新,李春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思考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