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译心
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热衷于课程故事的授课方式。例如,大部分的幼儿园经常会举办一些故事大赛、讲故事小能手等故事评比活动。虽然课程故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一些幼儿教师并不理解课程故事的本质。幼儿教师在模糊不清、概念不明的情况下,也会使课程故事在实践中出现问题。本文通过对以往课程故事的梳理、研究,并结合自身幼儿教师的实践,对幼儿园课程故事提出了几点见解,希望能为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一些助力。
一、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概念
现阶段,部分幼儿教师对故事、课程故事以及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区分含糊不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难免发挥不出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最大优势。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个分类,其更侧重于对事情经过的叙述,并由此阐明自身的观点,或传达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等。故事具备语言丰富、情节曲折、启发性强三个基本特征,也具备环境、人物、主题、事件四个基本要素。主题作为故事的根本,代表着其意义价值,彰显其中的内在含义。并且事件与人物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物活动线索都是通过一个个事件推动的。同时,人物也是故事中最为主要的因素,从本质上看故事内容就是在讲述人物发生的事情。如果故事与人物之间没有必要联系,那么这就不属于一个故事,只能说是一个规律事件。由于人物之间产生故事时,是无法脱离自然环境的,所以故事的主题必然也会因此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课程故事是指幼儿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对自身发生的真实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实践的记录。同时幼儿园课程故事也是在表达教师从自身的亲身经历中,以及内心感悟中得出的对课程的理解。曾有学者指出,课程故事的意义是对课程实践的真实性、意义性的叙述,也是幼儿教师对自身幼儿教学中的反思与感悟,并将其转化成故事的形式加以展示。所以课程故事具有真实性、故事性,以及反思性。所以,作者认为,幼儿园课程故事是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工作的梳理、归纳、思考,然后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加以自身的反思、感悟。
二、幼儿园课程故事叙述的现状
(一)课程故事概念不清、主题不明
课程故事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其自身的核心和意义所在。若是课程故事的主题不够清晰、明朗,那所敘述的课程故事也无法得到升华。在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题不清的现象频频发生。例如,在“下雨”这一课程故事的开展过程中,有些幼儿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教师:“为什么今天也在下雨呢?”教师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展开小雨点的课程故事教学。然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分别讲述了“为什么会下雨?”“哪个小朋友说说对下雨的感受”“下雨天需要准备什么防雨工具呢?”“下雨可以玩哪些游戏呢?”等问题。虽然幼儿教师在此次的课程故事教学中准备得非常充分、题材也很广,但是整体并没有清晰了解教师在课程故事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致使此次“下雨”主题的课程故事概念不清,主题模糊。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之所以出现课程故事开展受到局限的情况,还是因为其自身对“主题”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大部分幼儿教师容易将主题活动与课程故事的主题统一看待。课程故事的主题,指的是教师在叙述中所想要表达中心思想与所想传达的道理。主题活动的“主题”,指的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某一问题所要讨论的话题中心。而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教师在某一时间段中,带领幼儿针对某一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活动。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课程故事教学中,容易将主题混淆,导致课程开展受阻,大大降低其效果。
(二)课程故事内容单一,叙述流于表面
何谓课程故事?其实就是在课程实施中实际事件所构成的,是由若干事件通过有机组合形成的整体故事,其中内容的叙述对课程故事非常重要,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内在作用,提升课堂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课程故事的作用非常有限。
其一,课程故事内容单一。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开展的课程故事教学案例大多为一些成功的课程事件。而那些失败、或存在困惑、未解问题的课程事件却几乎未被采用过。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加入了课程故事的开发与设计。但由于教育具有极强的复杂性、教师教育能力的局限性,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难免受到阻力或失败。教师在分享教育经验时,往往会忽视或弱化这些具有问题或失败的问题事件。因此,这也就造成了课程故事的单一问题。
其二,课程故事的内容叙述过于形式化。一方面表现为,故事讲述得较完整、面面俱到,但是没有表达教育的主题,只是让幼儿参与过程,未使幼儿受到启发,也没有达到这一课程故事所起到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整个课程故事泛泛而谈,没有中心思想,没有起承转合,也没有对故事的加工与剖析。因此,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致使课程故事的教育目的大打折扣。
(三)幼儿教师对课程故事的反思总结空泛
课程故事与其他故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中蕴涵幼儿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反思、总结、感悟,并将课程故事的主题再次升华。这种反思再升华的模式,是帮助幼儿教师在组织故事的过程中重新理解教的含义,并不断形成更加深刻的教育观,从而实现幼儿教师在教育经验上的不断积累与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师教学工作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只将对课程故事的反思当作工作形式,流于表面,难以使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幼儿教育中提高故事教学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幼儿教师的叙述能力,提升专业表达
其一,加强幼儿教师在课程故事教学中对标题的构建。幼儿教师在构建课程故事标题的时候,必须使其通俗易懂,能让大家从标题上知晓本次课程故事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小鸡的故事”这一课程故事中,把“小鸡如何出生的”“给小鸡取什么名字”“小鸡去哪里了”等课程片段串联起来后,能让幼儿通过对大标题以及小标题的理解快速达成。其次,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话语中的生动之处,因为幼儿的生动话语就是幼儿教师制定故事标题的最好途径。
其二,加强幼儿教师在课程故事教学中对课程实践的梳理。一个好的课程故事,必须具备丰富有趣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布局。其缺一不可。所以,幼儿教师在梳理主体过程时,需要经过非常多的阶段才能顺利完成。幼儿教师将课程实践转化成课程故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选取重要的课程事件,然后再将与之相关联的一些事件加以梳理、调整,从而使课程事件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并简单明了,利于幼儿接受。这一转化过程非常有价值,它让课程故事更幽默、有趣,极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幼儿教师要将自身的成人视角转变成幼儿视角
课程故事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所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将自身的成人视角科学转化成幼儿视角。幼儿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学习成长以及发展轨迹。并将其有效应用到课程故事教学中,进一步体现幼儿的“主角”地位。
其一,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的需求。加强幼儿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学习,让其对游戏化建设的理念、精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热情,加强对幼儿需求的重视。在设计幼儿日常活动时,幼儿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课程的基础,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多感知、体验、探究的机会。此外,幼儿教师还要不断优化活动形式,构思更符合幼儿发展、学习的课程故事,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幼儿教师在构思课程故事时,还要多加考虑能激发幼儿兴趣与幼儿需求的课程故事点。例如,在开展“沙池玩玩乐”这一课程故事时,教师通过“沙池禁止跑步”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幼儿感兴趣的地方。随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一兴趣点的反复验证中得出结论,并进行记录。值得注意的是,验证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把主动权交还幼儿,让其自主策划、交流、协商、动手,从而促进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一来,既促进了课程的良好发展,也为课程故事提供了更多精彩的素材。
其二,关注幼儿的表现与话语。幼儿的话语以及表现中能具体看到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已有经验和其好奇的程度。课程故事的教学更应该注意幼儿的反应与表现。这不仅能促使教师提高课程故事的教学水平,也能体现课程故事对幼儿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在“我的蔬菜朋友”这一课程故事中,教师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展现自己最喜欢的蔬菜。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分析他们对蔬菜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此外,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幼儿的画作了解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教师通过这样的聆听、观察、解读,能精准把握幼儿的心态特征,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三,关注幼儿的学习水平。课程故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在探析、动手、思考的过程中的学习水平。它能直接体现幼儿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因此,如果教师在课程故事教学中只是叙述,没有反思,就无法推进课程故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与升华。课程故事的教学目标中,必须让幼儿面临困难、解决困难,从而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在课程故事的实践教学中,幼儿提出问题、主动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能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幼儿教师在进行课程故事的梳理、回顾、总结时,必须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将幼儿的学习过程、经验积累过程完整记录下来。其直接展现了幼儿全方位的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水平。
(三)促进幼儿、教师、家长之间的共同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幼儿园也应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故事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教师、家长之间的共同成长。
其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习。课程故事包含了幼儿活动时的图片、幼儿是成长与需求、教师的记录与反思。如果能有效利用课程故事教学法,必定能使幼儿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课程故事是课程档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能让幼儿听到、看到、感受到。所以,幼儿教师应利用合适的时间,并以课程的方式将课程故事呈现给幼儿看。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将刚刚撰写完毕的故事读给幼儿听,并跟他们讨论故事情节、交流想法,让故事能与幼儿产生积极的互动,幼儿也能在故事互动中不断提高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其二,通过对课程故事的反思总结,提高幼儿教師的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教师对课程故事进行有效梳理与反思,并从中加深对课程故事以及幼儿的认知,从而帮助教师在日后的课程设计、开发提供有力保障。教师之间应以课程故事为主题,进行分享交流,并通过对故事的分析、讨论,发现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幼儿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互相成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课程故事的构思水平,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高水平发展。
其三,通过合作形式,帮助家长共同成长。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不断提高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让家长积极地参与,从而实现家长的共同成长。幼儿园可以利用公众账号、微信平台、微博等媒介手段,向家长推动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故事,让家长通过对课程故事的学习、分析、观察,给幼儿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课程故事的分享模式,有效提高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途径,也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水平,使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得到展示。家长从幼儿的陪伴者成了幼儿学习的参与者,有效促进了教育的良好发展,提高了家园共育的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要想不断优化课程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发展也需要幼儿教师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只有不断梳理课程故事的本质特点、优势和劣势,才能让课程故事教学法在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最大发挥,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