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结构清晰,语言清新明快,表达生动有趣。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写法,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其热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指向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品读;想象;表达;仿写
“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开头语。此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与感悟,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灵的喜爱之情。《燕子》是本单元的一篇文章。它结构清晰、语言清新明快、表达生动有趣,是学生积累语言与练习表达的好素材。教师应深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写法、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其热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指向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读出感情,想象生动有趣的画面
“文章不厌百回读”,好的文章更需要反复朗读,读出情感,想象画面,从而感受文章之美、之情。
《燕子》全文共有5小节,为我们展示了四幅生动有趣的画面。第一小节“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是一幅燕子的外形图。第二小节第一句话通过一系列带有明显春天特征的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了明媚的春光;第二句话中,由南方赶回来的燕子也加入到“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构成了一幅炫丽的“春光燕子图”。第三、四两小节描写的都是燕子的飞行,一个侧重描写“斜飞”,一个抓住“横掠”,生动传神地勾勒出燕子飞行的画卷。最后一小节则着重于燕子的“休憩”,闲散地停留在“几痕细线”间的小燕子,加上“嫩蓝的春天”,俨然一幅生动有趣的“燕子休息图”。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四幅图画放电影般在他们的脑海里一一呈现。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是想象的神奇所在。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呈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并能把这些画面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是三年级的孩子要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画面,也要引导学生准確描述出画面的内容。可以这样提问:“读了文章中的哪一句话,使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的描述语言一开始或许并不优美,但我们要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说出脑中之画、心中之想。
二、品读语言,体会生动优美的表达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非常重视学生阅读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生动优美,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篇课文语言极为生动、优美。“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阳春三月,微风轻拂、细雨飘洒、柔柳摆枝、百花竞放、青草探头,一句话中,有比喻、有拟人、有色彩,将春天的烂漫与曼妙刻画于纸上。“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自然流露。学生仔细品读,一定也仿佛置身于如此明媚的春光之中,浑身舒坦。燕子飞行时,“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斜飞速度之快,通过品读“叽的一声”,学生便能心领神会。横掠湖面时,“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其动作之轻盈,仔细品读方能感受。荡起了一圈圈涟漪,轻轻的、柔柔的,如一股暖流激荡在作者的心里,激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也漾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本篇课文中,像这样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随处可见。一词一句皆有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反复咀嚼文字,从而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巧妙,感受春光的美妙、燕子的伶俐,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燕子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仿写拓展,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品味、感受语言的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同时也要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让语文为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这是一种人文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要指向运用。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积累语言,让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如本文的第一小节对燕子外形的描写就很有新意。文本中对燕子观察的顺序是由整体到部分:羽毛是整体,翅膀、尾巴是部分;部分是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来观察的,翅膀在前,尾巴在后;表达的顺序是先具体再概括。“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是具体,“可爱的活泼的”是概括。在课堂中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把握作者的观察顺序与表达方法,再适时安排小练笔,引导学生仿写运用。比如,“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两颗红宝石似的眼睛,凑成了那样活泼的伶俐的小兔子。”兔子是孩子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学生若能将学到的观察方法与表达方法,如此运用到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描写之中,不仅是方法的习得,更是对语言文字的内化与吸收。
摘抄积累与仿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从模仿学起,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由易到难,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与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就是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品读语言、感受其优美,通过朗读想象画面、丰富其想象力,培养情感,又要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让语文服务于生活,成为“活”的语文。教师只有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了解文本结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想象画面,掌握写作手法,学会运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城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