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汉辉 程飞燕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重要作用。崇阳县第五小学紧扣“校园、花园、菜园、家园”开发了三类劳动教育课程:基础劳动技能课程、劳动实践拓展课程、跨学科劳动融合课程。
一、基础劳动技能课程,锻炼生活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开展劳动教育要立足生活实际,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如清洁校园、烹饪、手工制作、园艺管理等。
以清洁校园为例。学校校园面积大,绿化率高,地势高低错落,保洁难度大。因此,学校把“扫好地”纳入班级评价中。政教处以“扫好地”为抓手,要求全体班主任教会学生打扫校园的劳动方法,落实清洁校园的劳动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爱清洁、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劳动教育目标。
在“扫好地”劳动教育的准备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扫把、簸箕、火钳、铁锹、垃圾桶、拖把、抹布、水桶等劳动工具,再进行划片分工。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选择劳动工具上有所不同,不同学段负责的清洁区域和劳动任务也有所不同,如第一学段学生负责扫好教室和走廊,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学生除了完成教室和走廊的清洁工作,还要清扫室外的台阶和场地。
在“掃好地”劳动教育的实施环节,班主任亲自在清洁区示范清扫要领。比如,清扫楼梯、台阶,应使用细密的芦花扫把或塑料扫把,几名学生从同一级台阶开始依次往下扫;清扫大面积场地,要求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同时往中间扫。在此基础上,教师强调劳动纪律及安全事项,如劳动过程中不得喧哗吵闹,不得追逐,劳动工具要轻拿轻放,两人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等。
在“扫好地”劳动教育的评价环节,学校要求评价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精神;不但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比如,学校对第一学段学生劳动的评价标准是“讲卫生,不乱扔垃圾,基本做到垃圾分类投放,能进行简单的清洁劳动,能打扫教室、走廊”;对第二学段学生劳动的评价标准是“正确选择、使用劳动工具,将桌椅摆放整齐,保持洁净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熟练地分类投放垃圾”;对第三学段学生劳动的评价标准是“能熟练清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安全、准确地使用劳动工具,用劳动和智慧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劳动实践拓展课程,习得生活本领
劳动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未来生活的需要。学校结合学情、校情开发了包括菜园种植、花园护理、家务打理等内容的劳动拓展课程。
2020年,学校在铜钟乡坳上村开辟了一个劳动基地,每月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次年,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一块400平方米的菜园,每周组织学生参加菜园劳动。下面,笔者以菜园种植劳动为例,谈谈学校的劳动教育过程。
首先,学校组织学科教师制定菜园劳动教育目标: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生长习性和特点;掌握各种蔬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要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然后,学科教师根据学生在菜园劳动的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劳动教育目标,制定菜园劳动综合评价表(如下表)。
评价表从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学习技能和成果展示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填写劳动反思表,教师参与指导、点评。
三、跨学科劳动融合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为了让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中,学校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开设了跨学科劳动融合课程。
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和劳动教育实际,制定了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教育目标:家务劳动与道德与法治课深度融合,通过劳动教育及学科教学,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学生切身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美术课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审美意识,让学生直观认识“劳动最美丽”;劳动教育与语文课、数学课等深度融合,用语文知识阐释劳动技能、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认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劳动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践的兴趣,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最伟大”。
以劳动教育与数学课的融合为例,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在学校玫瑰园采摘玫瑰花后,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你摘了多少朵花?掂一掂,这些花总共有多重?称一称,这些花具体有多重?数一数,总共有多少朵花?算一算,每朵花有多重?通过这样的融合,学生认识并感知了质量单位,明确了克、千克、斤、两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学生从劳动教育与数学课融合的学习中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结合玫瑰园的大小引导学生“估一估、猜一猜”——玫瑰园的周长大约有多少米?面积有多大?启发学生用脚步、卷尺丈量玫瑰园的长度和宽度,现场感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测量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感知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探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理解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这样的融合不仅调动了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劳动中强化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为促进劳动课程的持续实施,保持学生的劳动热情,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教育评价表,全面、多元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三大板块,各板块下又设置了评价细目,如劳动质量、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等。学校要求各班级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量化评比,评出一定数量的“劳动模范”,并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示“劳动模范”的事迹。学期末,学校根据学生劳动教育评价表的积分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并将积分作为学校“文雅宝贝十星评比”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咸宁市崇阳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