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意思维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05-30 07:33:59周超张梅梅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教学实践

周超 张梅梅

摘  要:近年来,设计的发展与媒介的转变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如何在课程中提高学生认知,活跃学生思维,打破其思考局限,开始成为该类课程需要思考的问题。设计创意思维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从设计创意思维课程入手,通过对设计的解读,尝试让学生从宏观层面把握设计思维的方法,依托讲授与作业布置将设计理论转化为实践认知,使其在日后的设计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设计思维。

关键词:设计思维;思维变换;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下‘設计创意思维课程的探究学习研究”(2019-R-77431R);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课题“新工科背景下艺术设计公选课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设计创意思维为例”(202002155004)研究成果。

一、课程概况

设计创意思维是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一学生第二学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由于我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该阶段大一学生还没有系统进行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以造型基础、构成设计等基础课程为主,重点进行设计基础与手绘表达能力的培养。此门课程于第二学期开设,是有效衔接各专业课程的过渡课程,旨在从宏观层面上向学生普及设计知识,训练其设计思维,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强调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对于设计思维创设的过程,英国设计委员提出双钻模型,主要分为理解、定义、探索与创造四个阶段;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初提出了设计思维模型,包含共情、定义、构思、原型与测试五种;哈普普特拉纳软件研究所也提出了理解、观察、定义视角、构思、原型、测试等六个步骤。这些模式都要求设计师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先通过观察、理解、调研等手段了解用户的需求,再重新组织与定义问题,利用多种思维手段处理问题,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联想等方式。之后,再根据解决路径设计出产品,最后利用实际测试进行反馈。整个系列过程即为完整的设计过程,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类设计,是设计的系统流程。本课程重点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以上步骤,并围绕共情、定义、构思与原型四个步骤进行虚拟设计。由于学生处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故而不要求其展现实物模型,而重点强调前四个步骤的实际锻炼。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作业的合理布置相结合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当然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内容涉及的角度随着媒介的转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简而言之,设计创意思维课程并未仅仅局限于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即没有局限于对传统LOGO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设计等方面进行的设计思维锻炼,而是对景观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首饰设计、新媒体设计等领域的优秀案例都有所涉及,从而使该课程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探索设计方向的全方位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实施

该课程为48课时,2学分,共8周,每周为6课时。课程教学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开展课程讲授,重点普及设计思维知识与内容,并通过详细的研究案例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并结合讨论与思考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课程从掌握创意思维方法出发,通过布置课程作业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掌握,以此巩固和加强设计能力。在此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课程讲授

该课程的讲授重点围绕设计概念,结合思维方法与设计研究案例展开,深入浅出地讲解设计思维的流程与设计的意义。由于该阶段的学生还未能了解设计的内涵,缺乏对设计的了解,因而教师在课程中首先需要论述清晰“设计是什么?对学生设计会给生活带来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详细案例的讲解加以引导。目前,设计在艺术领域中没有确切的概念。清华大学陈楠教授认为,设计不是图案,不是艺术,不是美术,也不是工艺美术。在他看来,设计就是设计。如若非要说明设计是什么,即是设定计策与设定解决方法,从而解决衣食住行中的问题。当然,在设计领域中也有其他看法。论述清晰上述问题之后,则需要解决设计创意思维可以用来干什么的问题。该过程通过向学生讲解设计思维的概念发展过程,依托众多设计案例让学生明白该思维模型优势,以此让学生能够通览整门课程,把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该讲述从大局出发,不局限于设计中的细枝末节,让学生大抵知晓什么是设计思维,以及设计思维的目的和意义。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课后留几个思考题,便于学生讨论与思考。题目没有特定的答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研与经验大胆提出想法,不以老师的意见为标准。以教师与学生互动为核心,旨在让学生在多元的碰撞中收获更多的想法。那么,在课程中,如何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并将讲授的思维方法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框架?面对实践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思维方法来有效指导设计?这两个问题将始终贯穿于课程结构之中,指导教师进行教学。

(二)作业设置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成果、完成教学任务,考虑到课程时间,共设计两个作业内容。作业主要立足于实际生活,围绕设计的概念,从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出发。鉴于该课程为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故而通过虚拟训练完成教学,以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同时以赛促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来增强自信心。

1.设计-观察生活

该阶段任务为英文字母设计,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联想,引导其从生活细节出发,培养设计的敏锐度与灵活性,从而引发其对生活的积累与对设计的思考。作业要求学生以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设计为始展开设计实践。鉴于此为大一学生第二学期的课程,为激发其设计激情,决定抛弃传统字体设计的设计思路,不局限于字体样式,而是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展开联想,从而在实践中渗透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

作业主要引导学生从圆形、三角形、方形出发进行联想,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寻找生活中与该图形相似的具体事物,尽可能多地进行举例。接着,根据联想的事物进行字母组合。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如三角形为三明治,圆形为披萨,方形为面包,这三种都为食物;三角形为自行车座椅,圆形为自行车轮胎,方形为自行车把手,这三种都为自行车零部件;三角形为屋顶、圆形为窗户、方形为大门,此三种都与房子相关。选择好事物之后需要对字母进行有效组合,如A可以为三角形与方形的组合,R可以为圆形与方形的组合。然后,学生可以选择以拼贴、手绘或软件操作的形式对字母进行组合表现。当然,不同的实物联想与实物选择皆可创作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可以以一个、两个或三个图形为主进行联想与创作。不同的表现手法将带来不同的作业效果。创作结束之后学生需要利用PS软件对字母进行编排,输出图片格式,以此完成该作业。图1为学生设计的汉堡英文字母。其从圆形推导出西红柿,随之横向思索,以汉堡为整体,寻找相关的方形,最终利用切片的香肠、奶酪、生菜、面包共同组成该套字体。这套设计还原了食物的色彩,并结合手绘的形式对食物进行了细致的表现。图2为学生以毛线与针的组合进行的创作。该生以毛线球作为圆形,针为方形,通过改变不同的穿插方式还原针织的结构,继而对英文字母进行有趣的表现,以此完成了整套设计。

2.设计-解决问题

该阶段要求学生以“吃”为主题进行设计。民以食为天,“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每天都与“吃”发生着多样的联系。该课题使设计回归至其最基本的特性即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视角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培养问题意识。以综合训练为主,不限制设计形式,以2-3人为一小组,重点培养学生發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小组学生围绕“吃”的主题,利用4课时的时间进行研究,发掘与吃有关的联系,然后从某一感兴趣的小点出发,并通过摄影、手绘等形式进行记录。再利用12课时进行讨论与设计,最后以PPT形式进行分组汇报。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从关于“吃”的不同角度出发,如食物保鲜与储存、餐具设计、餐椅设计、环保、不同年龄群体的饮食结构、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饮食健康等角度,涵盖类型多样,设计范围广泛,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多维思维发展。如学生从食具出发,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食具有不同的材质与类型,且人群不同,选择也不相同。以筷子为例,现如今在市场中包含三岁幼儿使用的训练筷,六岁儿童的幼儿筷,七岁以上的成人筷。其材质分为实木、竹木、不锈钢、塑料、PET及玻璃纤维复合材质等,部分筷子甚至可以伸缩、抗霉,且具有耐高温、不易变形、耐磨、易清洗等特性。为了推广饮食中一人一筷的政策,在筷子材料具有耐高温、不易变形的基础上,学生在筷子的顶端设计不同的花纹与图案,便于家人之间分清自己的专属食具。同时,为了解决筷子易滑落的问题,学生结合家庭中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握筷姿势,参考人体工程学,在其长度上加大筷子的粗糙面,便于不同人群进行抓握。

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研究与探索,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有效扩充。有的同学从日常所见的大豆出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不仅可以制成豆腐、豆浆、豆奶等食物,经过特殊处理后还可变成油墨用于书籍印刷,并且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在幼儿书籍中的使用尤为广泛。其主要成分还可以制成化妆品、香皂、油漆等,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大豆成分“异黄酮”可以发酵出新成分“ ODI(邻二羟基异黄酮)”,不仅可以改善体内脂肪,还具有帮助皮肤抗衰老和美白的功效。韩国品牌悦诗风吟天然发酵能量精华系列便用此成分增强皮肤屏障,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三、教学成果分析

设计创意思维是学生了解设计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设计方法的同时更强调设计的思考性,要求其从生活出发发现设计、了解设计,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该课程秉承过程大于实践的理念,倡导学生在设计中重视思维逻辑与感性发散。作业内容结构从综合角度出发,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联想能力、调研能力与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感知,了解设计价值。教学强调总结与反思,在各个作业结束后教师分别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进行阶段性总结,使学生依托个人或小组汇报,并结合PPT进行口头表述,引导学生对成果进行梳理,在小组内讨论,反思小组的优势与研究的不足之处。当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传播的平台十分多样,该课程也利用公众号的传播形式上传学生的作品,便于总结与评价。在日常训练中,学生也凭此课程作业获得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荣誉,间接验证了课程实施效果。

四、结语

48课时的课程学习对学生掌握设计思维的方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与作业的合理布置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初步学会设计。不局限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而是依托多样化的设计类型开拓学生思路,扩宽学生视野,并利用个人与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对设计的兴趣与学生的设计水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面对当今多种媒介传播的形式,设计思维方法的多样锻炼是否能够一直为学生提供思路,为日后的设计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是否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自身完整的思维体系?抑或会使学生思维枯竭,形成思维定式?这些问题值得继续研究与探索,从而有效指导课程研究与改革。

参考文献:

[1]訾孟楠.设计思维与感官设计理论结合应用的教学实验——以当代首饰设计课程为例[J].装饰,2021(6):78-81.

[2]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周超,南通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张梅梅,江苏省启东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教学实践
产品设计中的意境美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纺织导报(2016年12期)2017-01-06 12:20:36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47:55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39:35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3:49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