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从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语文教学要进行有序训练的明确要求。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很多学校序列化训练依然缺位,应该引起关注。
一、作文序列化的内涵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指以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语言表达规律、写作实际以及部编教材编排体系为基础,实施整体性、阶段性、渐进性的作文教学序列化训练,力求作文教学科学高效。这样既能解决写作教学中的无序低效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够有序培养作文兴趣,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序列化训练在实践中遵循“一三六四”原则,具体是指:一个核心——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三个阶段——记叙文训练阶段、说明文训练阶段、议论文训练阶段;六步训练——积累、兴趣、观察、想象、篇章、综合;四个进阶特点——生活作文(六年级)、规范作文(七年级)、个性作文(八年级)、快速作文(九年级)。(如图1所示)
二、作文序列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1.写作目标序列化
依据《课标》可以将初中生写作训练的总目标设置为: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能根据语言情境的交际需要,借助不同媒介具体明确、文从字顺、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同时主动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课标》中“学段要求”中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与想象能力,熟练掌握三大文体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使各个阶段的作文教学活动都能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不同,由易到难,低年级作文教学作为高年级的基础,高年级教学则是低年级的巩固及提升。
2.教材内容整合序列化
现行统编教材每一单元配合阅读教学均设置了写作板块,每一板块都安排了写作的专题设计,讲述写作知识,训练写作技能,而且前后安排基本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有些设计安排还有待于整合补充。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是“学会记事”,第三单元的专题是“写人要抓住特点”,根据专题的侧重点设置,第二单元中的写作知识提到的“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以及相对应的能力训练可以融入第三单元的写作板块中,这样训练效果应该会更好。“学会记事”专题中还写道:“我们写作记事文章的时候,也要记真实的事,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切忌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样静态的陈述性描述,缺少真实可感的事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通过学案设计或作文校本教程,补充提供详细例文或写作支架,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感受理解。
此外,统编教材中的阅读板块、综合性学习板块、名著导读板块中也有写作内容的设置,都可以围绕写作专题,灵活整合,突出训练实效。
3.写作能级序列化
“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按照初中统编教材写作板块的写作专题顺序进行能级训练,每个专题重点培养一两个写作技能。如七年级上册“学会观察生活”专题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主动思考生活的能力;“学会记事”专题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记事能力和在记事中抒发感情的能力。
初中能级训练的技能点不易训练太多,关键是练准、练熟,选择写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如积累、观察、想象、选材、表达、布局等能力,反复训练。在训练学习新技能的同时及时复习以前学过的关联度大的写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螺旋上升,最终在会写规范作文的基础上,都能写出个性特色作文,并且达到较快的速度(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4.非智力因素培养序列化
“写作只有成为张扬人的潜能与个性的自觉追求,成为人的自我表现与实现的最佳方式,才具有了人的灵性与活力,才能体现出人这一生命形态的特征。”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語言文字。”在作文教学的每个阶段,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写作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由重视写作到喜欢写作最后到爱上写作。
首先树立正确动机,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教学伊始就要通过写作训练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明白,作文不但在各类语文考试中占分最多,而且是以后求职工作和正常生活的必备能力,即将目的性教育与每种文体的具体训练始终结合起来。要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每学期可把每位学生最优秀的作品挑出来,写上自己热情洋溢的评语,装订成册,人手一份,让学生的成就感不断激发继续创作的动机。
其次,激发浓厚兴趣,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愉悦。第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作文,无物不可入文,无事不可入文,无情不可入文,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均可在作文中出现,成为作文的内容。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情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丰富学生个人生活,引导他们养成写日记、写随笔的习惯,及时积累生活素材,保证学生在每次写作练习中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述。第二,贴近生活,科学命题。魏书生老师认为:“作文题目最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喜闻乐见的事,或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人或物。”通过设置真实生动的写作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激发其好奇心、想象力和写作欲望。第三,形式多样,培养兴趣。将文学社团活动、艺术节、社会实践等开辟为学生的写作实践阵地,灵活采取办报、写日记、做产品广告、举办作文比赛以及开展辩论会、故事会、演讲、班级新闻播报、师生作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尽量让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喜欢上写作。
再次,培养积极情感,让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叶圣陶先生曾讲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创作离不开灵感和激情。教师除了注意通过作文命题来拨动学生内心复杂情感的琴弦外,还要认真写好“下水”文章,并指导学生欣赏,体会里面蕴含的真情实感,从而引起他们心灵的颤动。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自己的“下水”文创作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自觉观察体验生活,从而实现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的理想效果。
此外,学生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作文的判别与批改。教师评语不应对学生作冷冰冰的评价,要充分理解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热情而又理性的语言使学生获得启迪,使他们的情感始终走在正确轨道上,将写作变成自己的精神需求。
5.信息技术结合序列化
教师应设法将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教法,拓宽学习交流渠道,提高教学时效。一方面,课堂可由白板展示向具有交互性特点的数字化课堂转换,利用其独有的学习进程监控,发挥即时网络投票、网络资源查阅、拍照上传、朋友圈讨论功能,及时跟进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本地本班情况,从简单的班级作文QQ群、微信群、钉钉群到学校官网、网络文学社、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选择易于操作、普及性强的线上渠道,通过线上平台和适宜读者深入交流,打造校内外结合、师生互动、家校合作的作文训练通道,在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激发持续写作的动力。
6.作文批改序列化
根據不同的训练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先逐步达到初中学生写作规范——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书写没有错别字,表达没有病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存在错误,文章中心正确、鲜明、深刻,文章选材得当、典型,文章结构合理,表达方式恰当,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继而再提出新的不同具体目标,逐一达成。
采取自评、生评、师评“三步走”评析步骤。在写作前就交代清楚写作评价量表中的各项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每次写作的具体要求和训练重点。写作后,根据评价量表先由学生自评,然后小组交互评价,接着由教师结合作文和学生评价进行最终评价,并在讲评课上及时反馈和针对性的补充训练,最后学生对作文进行新的自我评价或整篇修改。
三、结语
万物皆有序。通过实施整体性、阶段性、渐进性的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必定会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变“熟”、由“拙”到“巧”的过程,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都喜欢写作、热爱写作、擅长写作,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