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
南宁市兴宁区于2010年便启动了有效教育改革,为此,笔者曾多次到兴宁区采访并深入课堂观摩与学习,并在《中国教育报》上作过长篇报道。令人欣慰的是,兴宁区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在行进着,尤其是自2017年始,他们在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出了属于兴宁本土特色的“336”思维课堂教学范式(“33”即“三量三有效”课堂教学理念,“6”是实施这一思维课堂的六个教学步骤),并且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所学校广为应用。为此,笔者采访了构建这一教学范式的主要负责人,即兴宁区教研室主任朱习冰,并在研究与思考之后,形成如下的认知与评价。
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范式并非易事,需要借鉴他人经验,更要因地制宜和创新求索。朱习冰及其教研室顾瑾、韦孟华、韦代善等人所组成的教研团队,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构建出了独具特色的“三量三有效”教学范式,即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和设计有效、方法有效、组织有效。它让全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时既有规可依,又生成了高效教学的景观;而对于优秀教师,则会在尊重范式科学性的同时,又可以灵活变通,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课堂上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三量”,即思维量、信息量和训练量
“三量”是课堂上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学”的质量,旨在让学生高效地获取优质的学习内容,并形成会学、善学和乐学的学习能力与品质。
1.思维量
思维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深度和广度,同时,设置了二级指标,即思维流量和思维能量。思维流量,是指在一节课里,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并由此获得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弹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训练。一般来说,一节课不要少于两种思维训练。目前,全区很多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中既有逻辑思维训练,也有创新思维训练等,思维异常活跃,在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也对课堂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能量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记忆、理解和应用,而且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认知思维的基础上,获得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的认知思维能力,从而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
2.信息量
信息量是指课堂上学生获取信息多少的量度,设置了两个二级指标,即信息容量和信息含量。信息容量即学生在一节课上对于关键知识点的强化方式、次数和要达到的合理的量。为此,朱习冰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信息量的获取,并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方式,开发内在潜力,扩充学习的容量。信息含量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容量。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明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比如,罗海峰老师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让学生理解了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领会到诗歌“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表现手法,且真切地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感情内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词之美。
3.训练量
训练量是指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完成的活动总量,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时长、训练层次,设置了两个二级指标,即训练数量和训练质量。训练数量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适当地设置训练的时间和次数。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一节课的训练时间不少于十分钟。训练的质量一般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情来设计并且实施分层次、有弹性和个性化的练习,体现出基础练习、提升练习和拓展练习的训练层次。比如,谭意雯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制订训练时间、次数和关键知识点强化方式,设计与实施分层次、有弹性和个性化的练习,体现基础、提升和拓展的训练层次,使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数学思维和能力,保证了训练质量。
“三有效”,即设计有效、方法有效和组织有效
“三有效”是课堂上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研究“教”的效果,探索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设计有效
设计有效是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设置目标有效、内容有效、方法有效和时间有效等二级指标,借此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之间建立合理的链接,即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
2.方法有效
方法有效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有效,这里也有两个二级指标,一是教法有效,二是学法有效。
教法有效,即要求教师运用“336”教学范式中的六步骤,有序高效地推进教学。学法有效则提倡速度、合作和约定学习方式,速度重在提高學生阅读、书写、记忆的速度;合作则重点采用单元组和团队两种合作方式;约定倡导动静转换的学习方式,以及某种有效的呈现方式。为了实现方法有效,建议运用思维导图,将学习的内容与思路清晰地呈现出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课堂。
3.组织有效
组织有效,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这里也有两个二级指标,一是调控有效,二是参与有效。为此,要建立相应的课堂规则,对学生之学与教师之教进行某些约束与控制。在参与有效中,不但要关注小组与团队之间的参与度,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参与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
朱习冰老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轮换或组合,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之中。
“336”思维课堂教学范式
为了有效地实现“三量三有效”,朱习冰教研团队构建了如下六步骤的教学流程。
1.创境启思
所谓创境启思,就是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与学情的前提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和疑点,在上课伊始创设教学情境,简明扼要地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尽快且主动地进入积极的学习情境之中。有的时候,也可以设置疑问,激发认知冲突,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
2.自探静思
教师要结合本课关键知识点提出具有探究性、思考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力争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触动其内心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环境,以培养其“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的学习品质。
3.合作展思
学生在自探静思中,会有心得体会甚至独特的发现,有的还会有某些困惑或疑问。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多会有感而发,且在彼此交流中相互学习,形成有价值的话题,让全班同学产生“共振”与“共鸣”,让学习的智慧成为共享的资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般由有代表性的两三个小组进行展示汇报。而教师则要应时而动,针对学生汇报的亮点作以“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的现场点评,抑或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4. 质疑辨思
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展示小组的汇报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视角,然后,围绕着这些问题由其他小组继续解答,从而抵达“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的高阶思维层次。而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可能因为思维碰撞、即興发言,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激发起质疑辨思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即使有的时候未必正确,教师也不应批评,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进而激励其继续大胆质疑与创新。
5. 训练促思
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之后,要求学生即时训练,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不过,训练内容的难度要有层次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得。要结合“双减”的要求,特别注重练习设计的质量,训练内容要紧扣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指向知识的本质,关注目标的达成。同时,练习应由浅入深、难易适中,体现基础、提升和拓展的训练层次。比如,小学数学练习中,基础性练习约占70%,提升性练习约占20%,拓展性练习约占10%,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拓展创思
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注重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比如小学数学教学,朱习冰就建议教师要应用数学概念、规律、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回归生活场景,拓展延伸,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朱习冰说,这六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流程,但并非一成不变,更不是僵化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适时地调整,有的时候,其中两步可以合二为一。比如,学生在合作展思中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则可以将其后的质疑辨思同步推进。这个范式是为新教师或者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提供的课堂参考标准,而对于那些有了一定积淀的骨干教师来说,则可以相机而动,灵活运用。
这六个步骤中,都有一个“思”字,因为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步入高效率和高质量学习的殿堂。而长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还会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学生有了优质的思维能力,不但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还会终身受益。
目前,“336”思维课堂教学范式已经在整个兴宁区开花结果。近几年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特别是中考成绩实现质的飞跃,更多乡镇的孩子考进了南宁市的示范性高中,生源不理想的学校书写了“低进高出”的传奇。更重要的是,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教师教学与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荣获南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教师也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