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四式”教研模式的应用与导向作用

2022-05-30 10:48赵志平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应用

赵志平

摘 要:新时代要求教研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推进精准教研的过程中力争实效,通过科学实践、精心提炼、开拓创新,探索出“五部四式”教研模式,规范教研活动流程与思维导向,提升教研活动效能,提炼教研活动成果。

关键词:“五部四式”教研模式;应用;导向作用

一、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教研员是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导力量[1]。在每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区县级教研室为新的教学理念落地起到了桥梁作用。以往的一些教研活动,虽然组织者进行了精心设计与整体构建,但是由于受到参与教师的个体差异、生源情况和学校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往往只停留在“活动层面”,客观表现仍是“一哄而来,一哄而散”,教研效果很难达到预设目标,更不利于提炼教研成果,教研工作没有实现向研究型和学术型转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研员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普及成效方面大打折扣。

二、“五部四式”教研模式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了当前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对新时代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作为全省唯一的精准教研实验区,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为满足新时代对教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在先进思想理念的牵引下,打破常规教研思维模式,在长期教研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基础上,经过分学段、分学科的反复论证,提炼出“五部四式”教研模式。它是将相对粗放的教研实施过程进行细化,从构想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环节、方法手段、材料内容、设备工具、目标对象、结果预设、问题诊断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预设,组织者按照相应的范式构建思维模式并组织实施,增强了教研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五部四式”教研模式主要是把教研活动分为类型、形式、方法、手段和评价五个部分,每部分又包括教研活动中的四种主要方式,如图1。每次教研活动教研员或组织者可以根据教研内容和目标的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还可以对其进行拓展再造。“五部四式”教研模式不是对教研活动的一种约束和禁锢,重在对教研设计的规范和引导,旨在规定范式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思考,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一)教研类型

1.基础教研。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来具体认识种种教育教学的表象和本质,获取新认识和新规律的教研,它的核心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基础性问题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科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属于让全部教师应达到目标的研修类型,适用于大多数教师或薄弱教师。

2.提升教研。在教师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与学习,它的核心是针对基础教研中的某一项内容,就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或者专题研培活动。重点提升教师的某项教学素养、教学技能,是學科教师特色成长与生成学科教学特色的主要渠道。适用于有一定发展需求和培养方向的部分教师。

3.引领教研。在教研推进过程中,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引领的策略,它的核心是基于教育教学的一些成果或可复制的经验来开展,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一个基本范示及路径,或对教师成长施加一定的影响,为大多数教师指引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的目标方向。

4.探索教研。研究周期一般比较长,具有普遍的应用性和引领性的研究。它的核心是解决教育教学中难点问题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疑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和角度的教研探索活动,重点是发现新领域、新规律,能提出新的观点和学说。它适合少数教师依托课题研究,结合实验开展特色和小专题研究活动。

(二)教研形式

1.名家引领。主要指的是在教研过程中以专家、教研员或优秀教师为主导的教研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名家都处于绝对的讲、说、评、导的引领地位,参与者完全处于获取知识的地位。他们之间是绝对的引领与跟随关系。如专题讲座培训、远程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案例精准剖析、听评课等研究形式。专家名家引领可以让教研走向深入,让参与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直接得到点拨与再造,获得需要的知识或实用的方法,实现快速提升。

2.同侪互助。主要是指在教研过程中,主导者和全体参与教师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或是主导者更多的是起到一个组织或提出问题的作用,让同一发展层面上的人员进行思考、交流与探索,从而达成共识,实现相互借鉴促进,共同提高的研修目标。如经验交流、协作备课、反思评课、课例研讨、教研沙龙、成长故事等研究形式。同侪互助可以让参与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开放的思维环境下,同伴间打破紧张戒备的心理,实现互相帮助和影响,生成更多的原始创造。

3.赛培结合。主要是指通过开展教学比赛的方式实现培训教师并达到提升的目的。这里的教学比赛不是以选择优秀教师为唯一目的,而是为给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的研磨、指导和点评,达到一个提升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

4.综合研磨。综合研磨主要是指以对问题研磨为主要出发点的多种方式与方法的融合,是通过参与者对研究内容的反复有效“研磨”与反思过程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从而内化提升的形式。

(三)教研方法

1.分层推进。分层推进是根据教研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参与教师的层面,或依据教师的不同发展层面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内容,是对参与者和研究内容的选择划分,而不是无指向地让教师泛泛参与,从而收到整体研修效果,最终实现教师螺旋式上升发展。教研要实现精准就要有针对性,引领服务学校和教师整体推进策略的同时,采取分层推进的教研方法会取得好的效果,也是常规教研当中普遍应用的方法。

2.靶向突破。靶向突破的主要目的是在教研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突破,强化的是在教研过程中要选择好研究的问题,是对研究内容的聚焦与深度挖掘。不可蜻蜓点水式的研究,也不宜研修主题或内容过多,流于形式。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突出问题,集中优质教师、设备、手段、环境等教育资源展开的“攻坚战”,能够精准施策,对于解决学科的“老大难问题”,引领与发展学科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3.跟踪解决。跟踪解决从实质上是指教研员或组织者针对教研内容的持续研究与指导,从形式上也可以理解为深入教师群体中进行研究指导。它可以是一次或多次教研后对教师实践情况的再研究与指导,强调的是教研后在教师层面的持续反应效果,解决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可以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动、整体提升”的线上线下混合跟踪的研修模式,采取边学习指导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改进、边跟踪边问效的推进策略。

4.自主研修。主要是指教研员或组织者依据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在不同阶段为教师提出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教师根据教研员或组织者开出的“订单”,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行“订单式研修”或依据自我发展目标 而进行的有目的性和实效性的自我主动研修。自主研修的基础是教研员或教师个人有相对明确的研修需求、方向和内容,教研员和教师要有一定的规划设计能力,属于开放性的研究形式,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

(四)教研手段

1.平台搭建。是教研员或组织者在研究设计中,为达成研究目标而搭建的工具、场所或空间(平台),能够满足教研活动的需求,并为教研后的实践与应用提供条件。如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遴选适合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为教师搭建现实的教研展评和成果展示平台,建立名师工作坊、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等。平台的搭建与使用,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改变了传统的线下单一的研究形式,是校本研修的升级,为构建以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牵动的“区本研修”提供了可能。

2.数据应用。是指在教研过程中,利用先进或科学的研究手段为教研提供依据或佐证。不再以人的主观经验判断为主,而依据客观现实的教学数据,实现“经验+数据”的混合判断,为实现精准教研提供可能。如利用好分数、问卷星和钉钉智慧作业等软件产生的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有了数据的支撑,教研中教师可以通过较为完备的数据进行教学诊断分析,能够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师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策略,为教研开创了新方法、新途径,使教师的多元教学理念和专业判断力获得相应的提升。

3.教学诊断。主要是指通过教研不仅仅要找出教师存在的问题,而要给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既看出“病”,又要开出方。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据可循,教研员又依据教师成长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方”、调“方”,实现精准地促进教师成长。

4.评估监测。进修学校全面加强对教研项目实施过程与绩效的测评工作。组建评估监测管理团队,建立各级评估监测制度,确定评估细则和层级指标。

(五)教研评价

教研评价是确保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评价好的教研要看提出什么样的观点,推出什么样的方法,影响多少教师,受益多少学生,发展多少学校,成果能否推广。因此应从观点方法、师生成长、学校发展和普及实效四个维度去评价。重点从学校特色发展和师生健康有序成长的角度,开展教研评价活动,普惠全体师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观点方法。教研工作重在总结和梳理,一次好的教研要提出明确的观点,给出教学实践中适用的方法,重在解决“授之以渔”的问题。要根据学科教师队伍实际情况选出学科要学习和研究的微能力点,构建学科教研思路和模式,每一次教研都生成可复制的经验与成果,才能实现有效教研。

2.师生成长。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是评价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教研工作的终极目标。教研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只是即时评价,最终的检验和评价是在教研后对师生成长的影响度。要考查教师在应用实践中,使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思想、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效果有改变。

3.学校发展。从办学特色角度评价教研工作已成为一种工作方式,把学校给予教学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和在同类学校或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作为教研指导和评价的导向,鼓励学校和教师走特色发展之路,协同研究突破传统教育观点和教研模式,敢于探索和创新,在不断改革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和学情等,形成学校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成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研究型教师,以推动学校的发展与改革。

4.普及实效。评价一次或一系列好的教研活动应该是得出的结论或者方法,能否进行普及推广,重在成果是具有特殊性还是可复制性。要根据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去发现和总结成果,不能只注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案例,在教学实践中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三、“五部四式”教研模式的应用与导向作用

(一)“五部四式”教研模式的应用

为使“五部四式”教研模式落地生根,在教研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校设计了“五部四式”教研模式教研活动通知单和方案单,以及在“五部四式”教研法引导下开展的“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研案例”模板(见表1)。用通知或方案单来展现教研员对每次教研活动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式、方法及预设成效,用案例模板对精准教研过程与成果做总结提炼。

(二)“五部四式”教研模式的导向作用

“五部四式”教研模式能够支持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助力精准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将教研活动导向有效和高效。

1.系统思考,规范教研活动流程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的系统思考思想,被称为“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它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引导人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发展变化背后的深層次架构。以此作为“五部四式”教研模式的理论支撑,引发教研引领者系统思考“教研是什么?为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宏观问题,具体思考:每次教研活动的类型 、形式、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在每次教研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五部四式”教研模式规范教研流程的导向作用。

2.精准定标,提升教研活动效能

目标是精准教研路上的灯塔,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可以把教研做好,确定精准教研目标可以把教研做对。以往的教学研究经常是就教研说教研,更多时候是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来开展关于教学技能等培训。应用“五部四式”教研模式进行精准定标的研究,是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切入点,来设计教研引领者、教研者以及全体教师的研训方案。首先研究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再研究不同层次、学段、区域、性别等的具体指标。然后,培训者经过调研后研究如何在落实教师培训中引领教师确立目标,包括针对学情的课时教学目标的数据化定量设计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数据监测等,提升教研活动效能。

3.整体推进,提炼教研活动成果

只有整体推进,才能统筹协调把握精准教研改革大局;重点突破,才能以点带面推进精准教研改革动力。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有了系统思考和精准定标,还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深入研究整体推进的方式方法。教研机构内部所有教研引领者清晰教研目标和内容齐头并进,整合各部室人员力量和智慧,编制切实可行的教研执行方案及配套方案,形成“培训牵头,教研参与,科研指导”的实施体系,扎实有效开展目标定位、过程指导、课程开发、平台遴选、数据监控、培训模式与执行经验的梳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EB/OL].[2019-11-25](2020-05-04).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0.html.

[2]鲍义,贺亚,冯丽娜.数据驱动下县域精准教研的实践探索[J].数字教育,2020,(05).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教研专项重点课题“数据驱动式精准教研的探究与实践”研究成果(JYB1320088)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