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品读教学

2022-05-30 22:18高娟
文学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读写融合咬文嚼字江城子

高娟

内容摘要:本课意在引领学生在品读鉴赏中深入体会苏轼细腻深沉的情感。由标题中的“记梦”切入,整体感知文本“梦前—梦中—梦后”的文脉思路,从而学习和体悟“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在鉴赏方法上,以写促读,走入梦境,让学生在场景描写的过程中主动挖掘词人创作的留白部分,感受梦境画面的温馨,深入品味词人的情感;咬文嚼字,以声传情,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用炼字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去品味,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充分地去感受现实中词人的心境和情感。

关键词: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婉约细腻 读写融合 咬文嚼字 以声传情

教学目标:1.通过场景描写,感受梦境的温馨和词人情感的深挚,品味白描手法的艺术魅力。2.感悟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和仕途上深沉的苦痛。3.搜集与苏轼、王弗相关的人物生平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丰满人物的形象,从而更进一步地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从具体描写梦境的语句入手,联系与苏轼、王弗相关的助读资源,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绘梦中的经典场景。2、体会上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词句,思考它能打动自己的理由,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思路点拨、品读探究、读写结合

课堂实录:

一.回顾旧学,词风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得在必修上册的语文书里,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大家有感情地背诵全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两首词的词风。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大家感受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这首词中,词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词风?

生1:豪迈奔放

师: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然而当一个豪放派词人在面对自己心爱之人时,也会流露出他婉约细腻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是苏轼婉约风格的代表名篇。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从上学期学过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入手。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关注苏轼的词风,并启发学生豪放派词人也会有婉约细腻的一面,从而引导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苏轼内心的婉约细腻多情。】

二.课题解读,整体感知

师:诗歌的标题交代了哪些信息?

生2:交代了时间——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里

交代了写作的具体内容——记录梦境

师:联系书下注释,我们了解到“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再联系我们课前搜集的背景材料,当时的苏轼四十岁,任密州知州。在正月二十日夜里他梦见了结发妻子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念亡妻的千古名篇,从题材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悼亡词”。

其中“记梦”二字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这首词是记录梦境的,大家找一找整首诗中具体哪几句是写梦境的。

生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师:回答正确。整首词只有这五句是在写梦境,其余大都为抒情性文字。与“梦境”相对的是什么?

众生:现实

师: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在一起,围绕“梦”来展开,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层次非常清晰。由此可见,整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众生:虚实结合

【设计意图:以“梦”为主线,梳理整首词的脉络,从而整体把握全词的结构。】

三.以写促读,走入梦境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梦境部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来具体描绘一下作者梦中所见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自己动笔写一写,可以以第一人称来行文。

(学生自由写作,老师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写作片段)

生4:梦中我轻而易举地飞回家乡四川眉州,回到以前与妻子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晨曦微露,妻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她淡扫远山眉,而我此刻正含情脉脉地的看着镜中娇美动人的妻子。

师:这位同学描绘的场景让老师联想到《菩萨蛮》中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大家想象一下,苏轼当时是站在哪里观察妻子的?揣摩一下苏轼的视角。

生5:我想象苏轼是刚从外面回来,他站在窗前专注地看着正在梳妆打扮的妻子,女为悦己者容,苏轼感觉自己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

师:从这一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夫妻二人的关系如何?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众生:琴瑟和鸣、鹣鲽情深、和谐温馨

师:梦中场景的基调是温馨的。盘点古代的模范伉俪,我们可以联想到文学史上哪些人物之间的爱情故事?

生6:我联想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夫妻二人都很喜欢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强,每次饭后一起烹茶,他们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的先后次序,谁能先说出某典故的出处谁先喝茶,而赢者往往因为过于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出来,弄得满屋茶香。

师:是啊!这样的场景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还常常会想起二人在一起赌书泼茶的一幕幕,内心伤感不已。所谓“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苏轼在词中选取的亦是日常生活中寻常的场景,但正是这样寻常的场景却深深地铭刻在诗人的记忆中。

苏轼思念死别十年的妻子,在梦中久别重逢,内心自然是喜悦的,为什么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7:“无言”并不是无话可说,相反他们有千言万语要向对方倾诉,但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苏轼终于见到了妻子,妻子还是像十年前那样明艳动人,而此时的苏轼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7:从上片的“尘满面,鬓如霜”可以看出,此时的苏轼两鬓如霜,面色憔悴。

师:这样的情形,对于夫妻二人来说,的确能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冲击。借用《琵琶行》中的诗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言万语,二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泪千行”是一处细节描写,苏轼老泪纵横成千行,妻子亦是千行清泪,二人无言地诉说着死别之痛。

通过梦境部分的赏析,我们发现作者基本全用白描,语言质朴自然,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正是白描手法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这首词的标题是“记梦”,那么对梦境的赏析自然成为了学习的重点。我让学生以写的形式来挖掘作者创作的留白部分,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画面的温馨,进而品味苏轼对妻子的情感。联系古代文学史上模范伉俪的爱情故事,归纳得出,梦中词人所看到的“寻常”之场景,正是铭刻在词人记忆中的情感印记,也正是能深深感染读者的地方。】

四.咬文嚼字,以声传情

师:梦境越是美好,则越是反衬出现实的悲苦。作者的现实生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的上片,思考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请大家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点评和交流。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生8:“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茫茫”指的是词人和死去的妻子双方茫然不相知的状态,也非常贴合梦境中那种朦胧迷茫的感觉。

师:分析得不错。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的,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一样,花落人亡两不知。恩爱夫妻,生死相隔,转瞬十年。你觉得十年的时光对作者来说长不长?

生8:很漫长,妻子死后苏轼感到很孤独,联系背景资料,当时他在仕途上也很不顺利,所以特别思念死去的妻子。

师:是的,也许异地之别的思念,即使山遥水阔,还会有再次相逢的期盼。可是生死相隔,人各一方,再无从知晓。这种感情凄婉而沉痛,笼罩着全词,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吗?读出分隔时间的漫长,读出生死两隔的茫然与沉痛。

(生8有感情地朗读)

生9:“不思量,自难忘”中的“自”说明对妻子的思念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状态,妻子一直都在苏轼的心里,即便他不去想,他也会时不时地记起。

师:说得很好,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个“自”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这里的“不思量”,前面可以加“即使”表示假设,这是一种理解。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

生10:我把“不思量”理解为不想去想,不愿去想。

师:为什么呢?

生10:因为相思太苦太伤人,所以苏轼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難忘”。

生11:“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中的“无处”表现出词人的孤独无助,他想要向人倾诉,但是妻子的坟墓却远在千里之外。

师:“千里”对仗前句的“十年”,这两个词共同点出了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隔离。刚刚我们同学的观点是立足于词人的视角,感受到的是词人的孤独,以及他对亡妻的思念。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尝试着换另一种视角。

生12:这里的“孤”是修饰“坟”的,也可以理解为妻子的孤独,那就是一种相思,两处凄凉。

师:非常好,我们同学还化用了李清照的词。这里的“凄凉”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2:我觉得不只是一种思念之情,对于苏轼而言,政治仕途的不顺,生活的困苦,都是凄凉之因。

师:刚才同学们对词语的赏析都非常到位,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一起来品味句中苏轼对妻子的相思之苦和阴阳两隔的孤寂凄凉。

(众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师:其实对于苏轼而言,王弗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更是可以互诉衷肠的知己,我们一起来看苏轼写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的一段话,帮助大家来进一步认识王弗。

(幻灯片出示: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弗是一个怎样的妻子?

众生:聪慧、贤惠、善于识人

师:这段话讲述的是王弗“幕后听言”的故事,王弗非常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他是一个生性真率随意的人。从她对丈夫的忠告和帮助,我们可以看出王弗的贤敏睿智,她不仅是苏轼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还是苏轼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王弗26岁就去世了,这对诗人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生1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句中的“纵使”表示假设,即使相逢了,妻子应该也认不出我来了,诗人充满感伤。

师:“纵使”一词是表示假设的,死生异路,怎能重逢?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假设。虽然作者心里明白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还是期盼着能与妻子重逢,表现了他对妻子的思念之苦。为什么妻子认不出苏轼了呢?当时的作者不过40岁,容貌应该也不至于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吧?

生13: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这十年正是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入了这场旋涡之中,历经艰辛坎坷。

师:历经仕途坎坷的苏轼此时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人物的外部形象表现出了词人生活之困顿和心境之凄凉。如果此时跟妻子重逢,估计妻子也认不出“我”来了吧。相逢而不相识比不能相逢更使人不堪。

刚才同学们抓住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咬文嚼字,充分地去感受现实中词人的心境和情感,分析得非常精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的上片,重读这些关键词。

(众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深入地把握现实中作者的情感,我从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用炼字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去品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深入解读的基础上以声传情,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词人的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

五.重返现实,以景结情

师:梦境再美,终有梦醒时分。梦醒之后回到现实中,词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生14:从“料得年年肠断处”可见词人肝肠寸断。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肠断”的主语是谁?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生15:“肠断”的主语是词人苏轼,他想到长眠地底的爱妻,在冷月清辉洒满大地的夜晚,是如此的孤寂凄凉;想到自己亦是孤身一人,不免肝肠寸断。

生16:我觉得“肠断”的主语是苏轼的妻子王弗。在明月之夜,月圆而人不圆,王弗远在千里之外的短松冈,长眠地下,一定非常孤独痛苦。

师:刚刚两位同学分别从词人的角度和妻子的角度表达了对尾句中情感的理解,都很有道理。词人将这一场景设置在“明月夜”,月圆之夜本应是团圆的日子,词人却与妻子生死两隔,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内心的孤寂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作者设想妻子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是一个巧妙的视角。

整首词由现实进入梦境,再由梦境重返现实,苏轼用自己的一曲一帘幽梦,向世人倾诉着他对妻子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六.拓展阅读,比较情感表达手法

补充李商隐的悼亡诗《暮秋獨游曲江》,比较阅读,思考李商隐是如何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

【设计意图:情感表达的技巧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比较阅读,来感受不同的技巧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执教感言】

诗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极具有画面感,有多处场景描写,其中对梦境的描写是赏析的重点。走进词中的场景,是深入理解词人情感的必需。我采用读写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词人的梦境,抓住“小轩窗,正梳妆”这一场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在自由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词中场景画面的温馨、夫妻二人情感的和谐。联系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典故,我们发现真正让词人刻骨铭心的,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恰恰是日常生活中“寻常”的场景。诗词的语言是短小精悍的,但它的容量很大,以读写融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挖出诗词中的留白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苏轼对妻子的情感。

诗词是语言高度凝练的艺术。在词的上片中作者在描写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状态,词中有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我让学生抓住这些词语来炼字,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进而了解作者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的情感,并以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传递词人的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一遍又一遍的品读中,词人的情感会越来越清晰,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为进一步感受美、鉴赏美做铺垫。

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多写,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诗词中作者的情感。在这节课上我做了大胆的尝试,事实证明自由写作是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的,而对重点字词的锤炼则可以加深对词人细腻情感的认识。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相融相生,共同指向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为:C-b/2020/02/3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读写融合咬文嚼字江城子
江城子·春潮不息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基于素读的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初探
读写融合:提升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应然选择
多元构建,读写融合,实验操作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