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滔滔不絕地讲,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训练苦海,本应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成了学生极力回避的苦旅。“双减”背景下,实现语文课堂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应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要深入思考并竭力实践的课题。
让语文课堂从文本课堂走向体验课堂
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师要割舍“讲”的情结,摒弃满堂灌教学方式,改变指令由教师发出、行为由教师支配、气氛由教师营造的课堂行为,不只追求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运用,更应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不断地体验、感悟、积累,进而提高其素养。
让课堂氛围既紧张有序又温馨和谐
课堂是传播知识的主阵地,更是学生智慧喷涌、灵感迸发的思维场。严肃传统的教师,营造的是平静甚至有些压抑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表现往往拘束甚至消极;活泼开放的教师,营造的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表现大多自然又积极。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点拨,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营造一种紧张有序又温馨和谐的课堂氖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让课堂的主人既积极主动又充满激情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首先,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互动的教学活动。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例如,在讲《孙权劝学》时,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品读人物语言,感知人物性格”,学生从分角色朗读到表演小品,体验到了学习的喜悦。
让课堂形式从传统闭塞走向开放活泼
一要深入挖掘教材,心中时刻有“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谈感受、想法,出题时多出主观题,评价时尊重个性差异。二要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地区资源。例如,在“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组织班里的“小记者”访问河南戏剧名师,记录豫剧的特点和发展等,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三要有多样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既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竭力构建开放语文课堂,使其成为满足学生求知欲、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给学生创设一方展示自我的新天地,实现知识素养双提升。
(本栏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