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风口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塑造途径探析

2022-05-30 21:35薛海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传播力民生新闻电视

摘要: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迭代以及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新闻传播开始更多地与新兴媒体融合,借助新兴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最近几年,短视频行业如火如荼发展并迅速崛起,成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电视民生新闻与短视频的结合对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行了新的塑造和优化。文章探讨传播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在为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助力的同时,对其造成的冲击,并提出以短视频为媒介重新塑造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同时制定相应对策,以期为电视民生新闻的革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短视频;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塑造途径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0-0159-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强大的聚合流量的属性被各行各业视作营销增量的新空间。抖音、快手、微视、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视频创作和分享的主流平台。从泛娱乐化的交流空间拓展至具有营销价值的消费平台,短视频因具有整合“内容”“展示”“电商”的属性,而被电视行业看作未来受众增量渠道和流量空间。电视民生新闻通过短视频实现内容和营销创新,对传媒业态和消费生态的转型升级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新的网络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要充分利用好短视频这一新兴媒介的优势,寻求新的生存发展之道,从而在巩固并扩大受众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电视民生新闻概述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人民群众日常关注的事件为出发点,以服务人民大众为目的,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着力点的新闻类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电视民生新闻以通俗化、大众化等若干标准为准则,在遵循真实性、时效性等传统新闻原则的同时,还要注重新闻的民生性。从新闻这个大的行业背景来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与其他类型的新闻节目相比,更加注重新闻报道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联系,将报道的焦点集中于人民大众关心的事情,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具有更强的通俗性、亲近感,更“接地气”。

二、新媒体语境下短视频传播的特征

(一)讲究时效性

如今很多传媒企业为了实现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升级,纷纷开辟了短视频板块,有的甚至成为视频创作和分享的主流平台,如快手、抖音、西瓜视频等。这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发布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是一些突发性新闻得到了更快速的传播[1]。

(二)互动性突出

短视频面向的受众群体是普通大众,十分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而且短视频平台的直播模式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参与感,具备文化属性的电视民生新闻与作为媒介仪式的直播相融合,既有别于只重形式不重结果的泛娱乐化直播,又有别于新闻行业以往严肃封闭的传统经营模式。短视频直播消解了读者与电视民生新闻的边界,而直播媒介形成的场景能够为大众提供实时在场的条件,使用户获得沉浸式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APP具有很强的伴随性和便携性,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观看短视频,与此同时,用户也可将自己创作的内容上传,与他人分享,并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行为进行互动,使得短视频的互动性特点极为突出。

三、短视频风口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特点

(一)多样性

随着融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平台的形成,信息量增大,在媒体融合的新的语境下,媒介的多样化特征变得格外突出,使得信息资源的海量性和多样化特征也更加明显。短视频发展角度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开设的诸多栏目以及新颖的新闻报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民大众的口味和需求。

(二)去中心化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共享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创作和分享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每个人都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发布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渠道。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电视民生新闻资源获取的共享性,应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技术,受众意见和想法的发表不再受过多的限制,这样能够提高用户关注电视民生新闻的积极性和热情度[2]。

(三)大众化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受播出时间和制作流程的限制,会造成新闻信息传播错失良机,从而影响民生新闻的时效性。而通过短视频平台,依托这个“社交”与“消费”的平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能够实时地对信息进行更新和追踪报道,从而提高民众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四、短视频风口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创新度较低

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仅仅体现了所在地的新闻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亲切感,但是这种亲切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从长远来看,无法满足民众对与海量信息的需求,特别是对其他地域民生新闻的资讯需求,甚至会影响人们对相关时事新闻资讯的获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内容主要是民生新闻,受众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模式和报道重点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性内容的匮乏使得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传播力降低,电视民生新闻反映的是大众呼声,不能传播“失声”。在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及呈现方式方面,传统媒体的弊端比较突出,与新兴媒介传播模式的差距较大,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因而难以在受众中保持吸引力和影响力[3]。与此同时,有些在短视频平台上播出的民生新闻节目是对其他节目的照搬照抄,影响了短视频平台优势的发挥,长此以往,会导致民众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热情和好感被消解。

(二)电视民生新闻缺乏对舆论的监督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职能,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进行与舆论监督有关的报道,对解决人民大众关心的时事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报道过程中,记者主动性不足,使得媒体应有的舆论监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的节目为了吸引眼球,将重心放在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短暂的轰动效应上,而忽视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其报道内容和手法容易导致受众陷入人云亦云、捕风捉影的“怪圈”,忽视媒体监督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解决民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再加上有的记者不尽职尽责,玩忽职守,对电视媒体的形象产生负面影響,使得公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信任度和关注度降低。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公信力不足

公信力是媒体行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一种联播类的新闻节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对公信力给予高度重视,良好的公信力是塑造传播力的重要基础。在对同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不同的媒体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报道视角会影响报道结论,民众在多样化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面前无法选择合适的节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众说纷纭”,使得其信服力大打折扣。

五、短视频风口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的塑造途径

(一)实现新媒体内容与传统媒体平台之间的双向输出

短视频拥有海量的受众,而且每天都能够产生海量的信息资讯内容,里面有不少具有报道价值的电视民生新闻内容。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做成电视民生新闻进行循环播放。对这些民生新闻内容,电视台或者节目组可以在买断、加工后加以传播、扩散,这些来源于广大受众的内容信息能够直接触达公众,进而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通俗性,塑造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4]。利用短视频平台多组在线视频的交互,短视频以及视频集合的频繁使用,舞蹈健身系列视频的转播,新闻节目的现场直播,短视频中时间相对较长、质量较高的权威访谈,民生新闻节目演播室的“人机对话”等,使短视频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结合有更高的开放性、互动性、沉浸性和服务性,把人民大众的手机朋友圈变成电视屏幕朋友圈,符合如今的新型社交模式。

(二)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海量信息和迅速传播是短视频的优势,短视频的直播技术使得用户能够观看到第一现场的情况,但是从视频拍摄质量来看,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短视频主要是用手机拍摄的,拍摄设备比较简单,造成节目的画面效果难以与专业的电视新闻匹敌。这使得记者、拍摄者以及后期制作者难以提高视频的质量,也就难以拓展短视频民生新闻服务性能。电视民生新闻借助短视频平台提升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在保持既有的服务性的同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巩固并拓展新的受众市场,帮助人民大众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可以在利用短视频的同时借助微信等APP,推出一系列大众关心的扶危济困、排忧解难等相关报道,从而在社会上打造良好的口碑。

(三)把握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利用短视频平台,可以及时发布民生新闻,特别是借助直播平台,能够实现新闻现场与受众的直接对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8亿。数字传播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网络直播迅速崛起成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电视民生新闻通过运用直播技术能够不断开拓新的题材,贴近基层民众,做到用户下沉,从而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多层次、立体化传播。短视频的直播可以聚集大量受众,实现与直播现场的频繁互动,带来良好的新闻观感和互动体验。在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结合下,短视频平台的信息交互性得到充分发挥,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这有利于增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黏性,不断增加电视民生新闻的覆盖面、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提升与深化[5]。

(四)吸引流量,构建“双矩阵”模式

“流量的本质是用户的集合,运营流量即运营用户”。因此,要通过“双矩阵”模式整合流量,最大化发挥流量的价值。构建“双矩阵”,就是从主体和媒介这两个方面着手。就主体方面来說,要建立机构与个人之间的短视频账号矩阵。在新消费时代,用户的需求极具个性化,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官方机构的短视频账号面向的受众范围广,在细化受众方面不如个人账号占优势。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尝试“小号养大号”的方式,利用特色鲜明、内容多样的个人账号来迎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就媒介方面来说,要建立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其他自媒体账号之间的矩阵。建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账号和其他非机构账号的导流机制,改变这些账号“各自为战”的状态,使用户无论在哪个平台登录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跳转到其他账号,从而在实现用户获取信息资讯的“畅通无阻”的同时,分享流量。

(五)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评论的质量

新媒体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和渠道,“文化诉求的变迁弱化了精英式的、严肃高雅的传统文化范式,大众化的、通俗化的现代文化范式涌现”。娱乐化是短视频的突出特点,高质量的民生新闻与短视频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它的娱乐化属性。打造知识分享型的短视频,应当是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重心。2019年,中国科普研究所、抖音与字节跳动平台联合启动了“DOU知计划”2.0,针对知识内容的创作者推出全方位的服务方案。观看什么样的短视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数字化地呈现受众在文化上的定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依托短视频影像呈现的方式,不仅可以对专业知识进行通俗化处理,还可以降低用户获取知识的成本,实现用户聚集。

(六)多维度开发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价值,增强用户黏性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习惯逐渐被多重视听感官挤压,呈现出“美学修辞式的阅读体验”,而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融入读者的日常生活。在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将资讯巧妙地嫁接到形式上,制造出趣味性、娱乐性。短视频平台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播放量不是评判短视频账号效益的唯一指标,用户的“拉新”与“留存”也是值得关注的要点。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来说,不能只将重心放在粉丝数量上,还要通过提供新闻资讯、传递专业知识等多种服务,使用户在短视频内容的沉浸式体验中产生价值共鸣,从而增强用户的黏性。

六、结语

短视频有海量的受众和强大的传播力,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民生新闻节目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在竞争激烈、动荡的媒体行业中实现转型升级,就要在保持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优势的基础上,借助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力量来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出路。而电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则要将传统新闻模式和短视频平台结合,发挥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民生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

[1] 胡凌.试论短视频风口下的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的塑造[J].环球首映,2019(9):45.

[2] 杨光.谈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1):62-63.

[3] 钟晓敏.媒体融合环境下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力[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24):140-141.

[4] 翁斌.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140,178.

[5] 欧阳光与.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路径探析[J].新闻传播,2021(3):90-91.

作者简介 薛海霞,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宣传。

猜你喜欢
传播力民生新闻电视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