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洋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隐性文化的建构过程,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养成,引导着班级整体的发展方向,为班级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内在的驱动力。在共性和个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立足于集体和个人发展的差异性,班级文化的建设具有独特性,是班级整体风貌的抽象表征。如何通过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方向。
一、班级文化建设概述
(一)班级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协同建构的具有班级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德育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的文化共同体。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教学的“隐蔽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点,是软性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教育大辞典》中将班级文化解释为:班级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坚守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复合体,从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以及行为范式。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
1.补充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聚集文化、创造文化、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建设工作。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和补充,是发展学校文化的重要抓手。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思维辐射点和延伸点,校园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出发点和支撑点,班级文化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整体形象,推动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凸显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2.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发展的最主要目的。首先,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班级文化以间接性、内隐式的教育形式时刻影响着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发展。其次,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班级文化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将道德内容渗透学生成长过程,使学生形成具身化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自觉支配、践行其道德行为。然后,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小学时期,学生的坚韧性和自我抑制控制是其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依托外部环境的督促。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特殊的文化环境,其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等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重新构建学生的道德品质。最后,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化的具体表现,班级文化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及道德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多样化的班级活动、社会实践中逐渐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与班级文化相契合的道德行为、道德习惯。
二、班级文化建设“五创设”模式
(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创设班级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水平浅层次的具象表征,是班级文化的载体。优化班级物质环境建设是建构特色班级的基础,通过创设班级物质文化,充分发挥班级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第一,优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师生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的物质环境,营造和谐、整洁、舒适的物质环境,需要师生共同维护班级环境的干净整洁,包括班级卫生、物品摆放以及学生个人卫生等方面。第二,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将墻壁变成班级的文化景观展示载体。班级的墙壁是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一方面,立足学校整体的共性化设计,通过张贴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另一方面,立足班级特有的个性化设计,彰显班级特色文化。将传统的教育标语换成个性化的、趣味性的图文标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征优化班级设计,如低年级的班级文化墙可采用花边字卡的形式,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消解学生幼小衔接阶段的焦虑和不安;中年级可设计“知识充电区”,营造书香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阅读行为;高年级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和独特思维的平台,提升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参与度,体现学生主体性。第三,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教育契机。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以科学分组的形式,组建异质的固定分组,组内成员互促互帮共进,营造小组合作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第四,建构班级角落文化。班级角落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极其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极高的潜在价值。如在班级角落设计生机盎然的“植物角”、充满书香的“阅读角”、美观大方的“宣传角”,以统一的规格以及设计形式,使班级角落文化在整体上达到统一、和谐。
(二)完善班级文化制度,创设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中层文化,是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保障。完备的班级文化制度所彰显的集体理性是维持班级秩序的前提。学生是发展着的、完整的“人”,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从班级管理的被管理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共同参与者。第一,强化班级制度的科学性。一方面,在制度制定环节,班要遵循民主性的原则,使学生参与具体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提高学生对班级制度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在制度执行环节,教师应适当放权,引导到学生自我管理。构建组长、班委、班长的点、线、面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是班级管理的大局管控者,系统化、条理化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可以及时掌握班级动向,在师生双方的协同作用下共同推进班级管理的有序性。第二,制定规范化的班级评价制度。一方面,制定量化评价标准。量化评价重视学生成长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促进个体成长。另一方面,转变评价方式,创新学生自评、互评模式。相较于传统班级管理中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模式,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生生间的交互评价,有助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完善对自身、他人以及世界的认知,营造学生自我管理与监督的班级形态氛围。
(三)探索思想文化建设,创设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次的文化建设内容,是外显化的价值观。教师在探索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要兼顾学生的个性需求个共性发展,有计划性地通过思想文化建设,以班级特色名称、口号、班训等作为载体,创设具有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第一,班主任要传递正确班级价值观。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且身心发展尚不不成熟,价值判断能力、自我抑制控制能力不足,受外界因素影响明显。基于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引导。第二,强化班级舆论引导。班级舆论方向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班级正向舆论形成奠定基础。在学校共性化规章制度的要求下,辅以具有班级特色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建立和谐的班级人机关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减少班级成员产生碰撞、摩擦的基础,为营造有序的班级舆论环境提供保障。第三,以班训班徽为引领,增进精神育人魅力。班训和班徽是班级文化的外在化、特色化展示形式,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制定主体鲜明、积极向上,具有思想教化意义的班训,班训内容要与班情、学情相贴合,起到教育引导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班徽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应有计划地引导全体学生发挥特长与才华,使之共同参与班徽设计过程,使学生对班徽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具有充分而全面的认知,增强班集体的精神凝聚力。
(四)设计班级德育活动,创设班级德育文化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将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具体实践。通过深度融合德育与学科教学、班级活动,创设具有鲜明时代性以及时效性的班级德育文化。第一,开展学科兴趣活动,促使学生在玩乐中接受文化知识、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综合培养。如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结合课外青少年德育观成长类内容,在知识理论与生活实际事例的共同作用下,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社会正能量、真善美,以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成长带动班级整体价值观念的文明进步。第二,创设德育文化情境,提升德育感染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组织活动中引入德育情境,加强德育文化知识的渗透,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如在建设班级文化过程中,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在适宜的教学节点引入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价值,树立远达的理想抱负,使其明确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
下转第173页
上接第35页
(五)开展多样班队活动,创设班级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班级成员个体行为的具象表征,是活动层面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风貌、价值取向的动态再现。第一,开展具有特色的班级主题班队会活动。主体班队会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制定有特色的主题班隊会活动需要班主任在整合整体教育方向的基础上,设计精细化的班级方向,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制定活动的基础,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比如,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作为班队会设计的主题,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诗朗诵、手工、古诗吟唱等,通过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共同分享中秋节的来历以及节日习俗,在此环节可以引入关于“团圆”“月亮”等中秋节节日元素的古诗词,蕴养学生人文素养。第二,侧重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内在思想情感外化的过程,在实践中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行为,增长学生的所见所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具身体验下受到精神和行为的感悟以及影响。比如,与当地的福利保障机构合作,使学生走进福利院、养老院等爱心服务场所,唤醒学生的情感共情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行为习惯。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交通指挥、区域环卫清洁等工作,将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理念深植于学生的意识行为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三、结语
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风貌的概况,是建构特色班级的基础。新时期的班级建设应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以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特色班级建设的立足点,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以及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个体的成长助推班级文明建设。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172)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