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利莉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要致力于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要致力于学生的音乐感受与体验。让生命在场,是初中音乐教学的“本真”追求。教师要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用想象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质,用情感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品质。通过生命化的音乐教学,充分发掘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音乐 生命在场 “本真”追求
从“育人”视角实施初中音乐教学,是当下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现实课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获得、音乐技能的培育,而当下的音乐教学更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激发学生的创造,丰盈学生的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只有以学生的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兴趣为先,才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真正地、深度地发生。
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张肖虎先生认为,只有当情境与音乐学习高度相关、匹配的时候,学生的音乐学习才会更加主动、积极。情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石,只有置身于情境之中,学生才能有效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片、视频,从而营造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助推学生的音乐学习。当学生置身于音乐情境之中,他们就不再“俯首称臣”,而是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比如,在教学《希望与你同行》这首歌曲时,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机械地、简单地学唱,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了著名作曲家龚耀年先生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与相关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内涵进行解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与想象。有了情境的支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体验也就水到渠成。如有学生认为,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有学生说,这首歌曲的感情真挚,曲调舒缓柔和。置身于情境之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度解读,学生能用合适的节奏歌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借助情境将音乐作品“可视化”,从而将抽象的、流动的音乐作品生动、形象、可感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不仅能听得见音乐作品,还能“看得到”音乐作品。情境化的音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组织、自表达、自发展”。情境不仅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载体,更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搏器、动力引擎”。置身于音乐情境之中,学生能感受到一种无形而有迹的形象,能形成一种类似于幻觉、视觉的东西。这就是“通感”现象。教师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一种具身认知。这种具身认知,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具体的、实在的、真切的感受。當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了音乐的内涵,触摸到了音乐作品的内在灵魂,才能展开积极的、有效的音乐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情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载体与媒介。
二、想象: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体验力、审美力、创美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简单地让学生“跟唱”“模唱”,间或提出一些乐理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技”,是一种“形下之器”。真正的音乐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形上之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与创美,帮助学生建立音乐观念,从而助推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
由于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丰富的、多元的,因此教师,要呵护他们独特的音乐学习感受、体验,要用想象去发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质,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内驱力。比如,在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解了这个富有魅力的民间故事,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剧情画面。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结合多媒体呈现的画面,能形成一种立体的、多维度的感知。有学生说,这个故事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控诉;有学生说,这个故事是对坚贞爱情的一种讴歌;有学生说,聆听歌曲,仿佛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实践证明,在对音乐欣赏、审美的过程中,教师的任何说教都是多余的,与其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讲解,毋宁多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当学生倾情投入时,不仅感知丰富,而且能积极主动地想象,并在想象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让音乐学习体验更深刻。
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想象,要改变传统、僵化的音乐教学方式,用想象发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质,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体验。
三、情感: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品质
音乐不仅是一门“聆听”的艺术,还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音乐作品形成一种共情、共鸣、共振的学习样态,既要引导学生体会“音韵之美”“音律之美”,又要引导学生形成“动情之美”。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是从感性入手,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正如廖乃雄先生在《论音乐教育》一书中所说的:“在音乐创作和表现活动中,情绪、情感和精神的流露往往是最自然、最直接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不是从音乐本体视角去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而是从歌词视角去启发学生。其实,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应以“音乐的方式”。比如,在教学《黄河船夫曲》时,“如何让学生感受船夫与狂风暴雨奋力地斗争”“如何让学生体会黄河船夫的心情”是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笔者引导学生积极地创造音乐,在创造音乐中体会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学生不仅投入了丰富的情感,而且建立了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认同,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之美。同时,这种活动还帮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音乐活动经验,提升了学生对音乐表情达意的能力。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不仅是表现音乐的手段,更是表现音乐的内容。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撑和支持。当学生在学习中与音乐作品形成一种情感共鸣时,就自然能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内涵,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与旨趣。
让生命在场是初中音乐教学的至真追求。“情境”是生命化音乐教学的载体,“想象”是生命化音乐教学的核心,“情感”是生命化音乐教学的灵魂。生命化的音乐教学,不仅将音乐学科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更将音乐作为一门行为艺术。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引导学生表现、创造音乐。在生命化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听、说、看、做、思、想等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一种深度的感悟,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陈虹.借鉴“奥尔夫”优化节奏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10):8-10.
[2]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3):110-114.
[3]王耀华,郭小利.听、唱、奏、动、创——中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途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5):18-20.
[4]王灷.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9):143-144.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