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国家政策,职业院校应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文章通过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政元素融入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教学情况,分析课程思政现状,最终形成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7-0125-04
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所有职业的工作者提出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基本职业道德规范。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指导说明。课程思政是依托于课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可以理解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长期存在重技能教学的现象,对职业素养的培养仍停留在表面。根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虽然早在2008年已经有对职业素养的研究,但较多关注的是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对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意识等素养培育的研究不足;国内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是从2018年开始增加的,目前约有学术论文40篇,其中与技能教学相关的研究较少,约7篇。本文通过对酒店企业与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业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实行课程思政的调查,分析课程思政现状,最终形成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实行课程思政的路径建议[1]。
一、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对苏州地区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和运营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可知,酒店在招聘时主要考量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均占比25%;其次是专业知识、实践经历等。在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职业素养中,排序最高的是自我管理和工作态度素养,占比近12%,其他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适应环境、做事方式、个人品质、情感与价值观等素养,近85%的管理者认为酒店人才的敬业精神最为重要。
我国酒店行业员工流动率较高,酒店员工流失现象已经成为酒店行业的突出现象之一,这不仅仅是个别地区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主动离职的原因,近60%是想要换个职业、行业或工作地;想要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毕业生主动离职的第二大原因,占比50%;不适应单位文化的原因占比30%。
综合酒店企业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职业素养是酒店用人单位招聘时考量的重要因素,酒店管理专业职校毕业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对酒店行业的不热爱、职业发展思路的不清晰、对酒店企业文化的不适应等使毕业生主动离职,甚至出现高比率离职后转行的情况,最终造成酒店行业员工流失、人员结构不稳定、企业长期缺乏优秀员工的现状[2]。
二、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现状分析
对来自全省职业院校30名酒店管理类专业技能骨干教师进行思政元素融入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情况调查,分析技能类课程教学的思政育人现状。
调查的30名专业教师都认为思政元素应融入专业技能类课程,技能类课程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通过更新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等将专业知识中隐性的思政教育目的显性化,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爱国、爱家、爱企业的酒店人才。
关于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技能类课程教学,调查显示,50%的专业教师积极关注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近30%的专业教师提出以知识融入为基点,深度学习知识价值,优化课程内容,其中半数以上的教师提到的主要方法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技能教学,讲大国工匠故事、模范人物故事等,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其次是情景教学,体验实际岗位,还原实际工作场景,培养集体意识、合作行为、工作责任感等[3]。近5%的专业教师提到文明规范,重视礼仪教育,规范个体文明行为,做好服务工作、展示美好形象。不足15%的教师提到各课程之间应达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合调查结果,从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知识吸附、行为规范、社会共识等四个方面对思政元素融入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教学进行现状分析总结:
第一,专业教师具备价值指引意识。多数专业教师积极注重价值引导,技能类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职业意识。
第二,思想理论与知识点融合程度不足,教学方法比较单一。30%的教师提出通过关联知识点,将思想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课堂教学,但融入的手段以讲故事、情景模拟为主,比较单一;多数教师表示找不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切合点,导致技能课堂出现思政教育太刻意、学生不感兴趣的现象。
第三,缺乏文明行为规范意识。只有极少数专业教师提到文明行为规范。提升规范行为意识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部分,特别是酒店行业,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是服务行业重要的职业素养。
第四,专业课程间缺乏联系,凝聚力较弱。教师缺少对技能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关注,虽然能够明确培养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但缺乏凝聚意识,各技能类课程独自发展,无法实现1加1大于2的效能。
三、技能类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思考
结合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和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技能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建议如下:
(一)结合企业职业素养要求,确立思政育人目标
酒店人才应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审美、职业技能等内容,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色和思想政治理论,根据职业素养的分类,可将技能类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育人目标细化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审美等四大类别。职业道德包括文明礼仪、遵法守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热爱劳动等素养;职业理想是指对酒店管理类岗位的美好追求和向往;职业意识包括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审美是指学生应具备对美好事物的辨别和审美能力。以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结合酒店餐饮部门职业素养要求,思政育人目标可明确为:具有规范、卫生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竭诚服务的从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等[4]。
(二)基于“职业+思政+技能”理念,深化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
注重职业岗位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实现思政育人目标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是《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梳理《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技能教学内容,其目标是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形成职业意识,提升职业审美,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达到预期育人效果,表1列举了四大类思政元素与餐饮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融入点,将13个思政子元素融入餐饮技能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实现育人效果。
细化、深化思想理论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在所有技能课程中都应实现思政育人目标。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主要融入酒店餐饮、客房、前厅三大核心部门认知教学内容,职业意识和职业审美主要融入技能模块教学内容。如文明礼仪素养的培养主要在三门技能课程的部门认知模块和对客服务模块体现,掌握餐饮、客房、前厅相关服务礼仪知识,并能在实际酒店部门对客服务中运用;遵法守纪、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思政育人目标可在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认知模块教学中实现,介绍三大部门的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做到乐业、勤业、精业,恪守诚实守信原则,竭力服务客人、奉献社会;每次技能课引导学生主动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实训物品的整理与清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通过三大部门的岗位介绍,引发学生对酒店管理类岗位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思政理论贯穿,增强课程间的凝聚力
思政育人目标应贯穿所有技能类课程,根据技能教学内容的不同,每门技能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应有所侧重,加强课程间的凝聚力。比如餐饮和客房课程注重学生职业审美素养、创新意识培养;在餐饮课程中培养学生餐巾折花、宴席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趣味;在客房课程中培养学生布置主题客房的创新能力,以及对主题客房布置的审美能力。职业理想的培养应融入所有技能类课程教学,爱岗敬业素养是酒店企业一致认为员工必备的重要职业素养,应贯穿在所有技能课程中。各个技能课程之间达成思想共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课程间进一步凝聚力量,助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酒店人才。
(四)融入课程思政,丰富课上课下的多样化教学活动
借鉴思政课程教學方法,结合专业技能课程特色,课上课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课上可采用案例式、问题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有技巧地讲好专业故事、分享鲜活思政教育案例,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视野;通过体验式教学,模拟工作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在情境中引发职业素养的共鸣,实现价值引领;探究式教学凭借“自主、探究、合作”三大特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做中学、学生做,有助于课堂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5]。以培养学生职业理想为例,职业理想的树立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身边优秀校友和国内外成功酒店人的故事分享、知名酒店企业文化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对酒店管理类岗位的美好追求和向往;以文明礼仪素养为例,结合问题式、体验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设置仪容仪表检查、职场情景模拟、视频找茬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让技能课堂生动起来,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课后,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组织丰富的思政教育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参加竞赛竞技、参与志愿服务等。例如建设技能特色社团,开设茶艺、咖啡、餐巾折花等特色技能社团,拓展技能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职业热情,定期开展德育特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家长进行餐饮服务,为企业提供茶艺服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服务社会等职业道德。
四、结语
为了满足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酒店人才的需求,课程思政建设迫在眉睫,专业教师虽然都认同应开展课程思政,但对课程思政如何开展实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通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发现毕业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通过技能课课程思政现状调研,发现思想理论与知识点融合程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文明行为规范意识的培养,课程间缺乏思政联系等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确立思政育人目标、深化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度、增强技能类课程间凝聚力、丰富课上课下多样化教学活动等具体建议,以期推动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思政顺利开展,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佳佳.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J]. 职教通讯,2019(04):44-48.
[2] 潘诗扬,石路. 课程思政的功能要素及其整合性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39-42.
[3] 蒋乃平. 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1):78-83
[4] 于进亮,纪鸿飞,唐文君.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策略探究与实践[J]. 职教论坛,2014(05):55-57.
[5] 朱巧莲. 准确把握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的特点和规律[J]. 中国高等教育,2021(01):49-50.
(荐稿人:黄庆丽,青岛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苏州市职业教育学会职教研究课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推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编号:Szzjlx20201 4);苏州市职业教育学会研究课题“‘互联网+ 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在线开放实训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研究”(课题编号:Szzjzd202005)。
作者简介:周叶(1986—),女,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