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必之力”打造幼儿园特色课程体系

2022-05-30 16:14:01洪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园所幼小班级

武汉市江汉区晶晶幼儿园顺应艺术教育综合性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艺术教育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目前,幼儿园的基础课程包括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节日活动、家园共育;特色课程包括班级音乐活动(律动、集体舞)、社团音乐活动、主题音乐活动(童声童唱、童心童舞、童乐童奏)。从单一的“音乐教学”到“学科渗透”,再到“一日活动皆课程”,极富晶晶味道的特色课程帮助教师厘清思路、推进课程建设。

“方向盘”必把准,夯实园所特色

要保证课程顺利实施,需要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幼儿园成立课程研究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吉好玩”畅游日、“三个一”音乐和社团活动主题的确立、组织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收集相关活动材料及成果、展示与分享活动实践中的经验、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园本音乐课程教材的编写与修订等。现阶段已经编辑完成了园本音乐课程活动册,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等内容。

同时,园所以班级特色活动为抓手,赋能课程特色延展。班级特色活动作为一种课程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具象、微观的课程研究思考和行动,帮助教师逐渐领悟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凸显幼儿园特色课程。例如,在班级特色活动《趣味竖笛》中,幼儿通过自主的摸、玩、吹奏等形式探秘竖笛;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竖笛的吹奏方法并能独立与同伴共同吹奏简单的歌曲等。它既是对幼儿园课程如何落地的思考与实践,又是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延伸,两者相辅相成。

“助推器”必点燃,凸显特色育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吉好玩”畅游日是实施幼儿园特色课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所从环境、机制、实施、研讨等方面,探索出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深度学习与发展的策略,让幼儿实现以“游”创“美”、“畅”中达“乐”。

游戏环境“三改变”,为自主游戏夯实基础。园所将自然、开放、趣味、挑战作为环创标准,有效唤醒幼儿经验,激发游戏兴趣。

变传统单一的场馆环境为自然趣味的游戏环境。增加景观布置,清新的荷花缸、碎石粒铺成的小路、充满童趣的大风车,打造情境游戏区域,为游戏提供空间支持,童话般的景致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变固定封闭的游戏器械为开放多元的游戏材料。本着“自由选择、易于取放、开放使用”的儿童视角,在一楼百趣园和二楼操场设置开放式储物柜,收集生活化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游戏需求。

变短时高控的游戏活动为充足灵活的时间留白。设置大块、弹性的时间段,让班级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自主安排班级活动;减少统一安排的时间、环节过渡的时间和幼儿等待的时间,去除一日碎片化时间,赋予教师调控游戏进行的自主权,为充分开展游戏提供时间保障。

自主流程“四部曲”,为自主游戏架牢支架,从机制上为能在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撑起支架。

计划预设。游戏前5—10分钟,通过和幼儿共同回顾前一次游戏主题和亮点、商讨游戏计划、推介新材料、制定游戏规则等,唤醒幼儿游戏经验,减少游戏的盲目性。

自主游戏。游戏中60分钟,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选择玩伴、策划玩法、解决问题、生活服务等全自主过程中参与体验游戏。

表征记录。游戏后20分钟,幼儿用线条、颜色以及自创的图形、符号、连环画等形式,记录表征游戏过程,梳理回顾游戏经验,实现从外部行动到内部思维的转换。教师通过观察、倾听、询问等方式,用文字帮助幼儿记录游戏故事。

分享交流。表征后10分钟,在绘画图片、游戏照片和视频的辅助下,引导幼儿从兴趣点、困难问题、创新性玩法等方面反思游戏过程、讨论解决问题、共享经验智慧,为游戏的持续推进做好连接。

支持策略“五个最”,为自主游戏打通脉络。在实践过程中,园所逐步梳理出“看、记、等、介、调”的“五个最”教师支持策略,为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打通脉络、注入活力。

一看——“最细观察”。教师通过定点及追踪式的观察方法,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个体差异、材料使用等情况进行观察。

二记——“最实记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随时捕捉游戏价值点,用文字、照片或视频的方式,进行翔实的追踪记录。

三等——“最少干预”。游戏中,教师立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少干预、不干预”,让等待生发出更多深度学习的契機。

四介——“最适介入”。教师综合研究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选择对话交流、问题推动、示范引领、参与体验等不同形式适当介入。

五调——“最优调整”。针对兴趣、使用频率、年龄水平等进行综合研判,通过调整游戏材料、增设游戏情境、完善游戏反思等方式,保持游戏的新鲜与活力。

多元教研“六模式”,不断提升教师游戏支持水平。

问题式:收集教师在日常实践中的真问题,采用个别化问题单独解决、共性问题集体教研解决的方法,实现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

观摩式:与区内其他幼儿园合作共研,开展现场观摩、交流研讨,鼓励及推广优秀的做法和经验。

小组式:教研组之间相互分组,按小组模式学习交流教研形式及活动方案,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研学环境。

视频解读式:以游戏案例视频为载体,通过参与式研讨沙龙,提升教师观察解读、策略支持等专业能力。

分享式:每月一次游戏故事分享,搭建教师相互借鉴、互促共学的交流平台。

审议式:当有价值的游戏生长点生成探究主题时,园所会启动课程审议机制,助力自主游戏深度学习的推进。

“主阵地”必守好,助力全程衔接

幼儿园成功立项武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实践研究》,用好《我要上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指导手册》,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释放儿童的纯真灵性,转变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形成幼小衔接的科学教育生态。

主题教育渗透——探寻幼小衔接的助力点。主题教育是实施幼儿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有效方式。园所通过参观体验、集体教学、区域自主活动、亲子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幼儿入学准备教育的要点渗透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点滴生活浸润——找准幼小衔接的切入点。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自幼儿入园起,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重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重培养幼儿分类整理个人物品等生活自理能力和时间观念,引导幼儿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到环境创设中。创设与小学相类似的环境,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增加图文并茂的标志、标识,便于“准新生”迅速了解幼儿园与学校的不同。如:走廊上布置“我最棒的地方”“你好!小学”“小学生的一天”等图画,减少幼儿对学校的陌生感。增设班级自然角、幼小衔接阅读小书架、储物柜等设备设施,营造温馨的环境氛围,拉近幼儿与小学的距离。

多方合作共育——夯实幼小衔接的聚力点。充分运用信息传播平台,建构立体化幼小衔接宣传方式。组织全园师幼及家长参加由区教育局牵头组建的“幼小科学衔接讲师团”,针对幼儿家长开展“幼小学段课程衔接”“亲子科学陪伴‘幼升小”主题线上公益讲座活动,合力创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帮助陪伴幼儿平稳过渡。

为了让幼儿直观感受体验小学生活,与小学生亲密接触互动,园所与西马路小学开展幼小衔接园校结对活动。“云端”体验小学生活、邀请西马路小学王老师走进幼儿园并带来特色课堂,落实幼小衔接常态化、深入推进幼小衔接。同时,派出幼儿和教师到小学参观,现场感受和体验小学的教育环境。组织沙龙联谊,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就各自的困惑开展研讨,相互答疑解惑。

同时,区域、幼儿园、小学、家庭、社区五方联动,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与社区明确各自在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和责任,积极配合幼小衔接相关工作,共同实施科学教育引导,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主力军”必建强,抓好队伍建设

园所新教师居多,且自身基础、能力、视角和经验各有不同,园所鼓励青年教师找准个人定位,发现自我价值,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新三年发展规划”,交流分享,搭建学习平台,唤起工作主动性,释放特有的潜能和才华。

夯实内涵建设,有效实施“三乐”研训制度,园所通过师徒结对,带教、互研,加快生手型教师的成长,发挥经验型、骨干型教师的辐射作用,同伴促长,引导每个层面的教师学以致用,优化教师培养,努力打造高层次的教师团队。

响应区级“园际导学”研培机制,将研学内核延伸到不同层级的教师,引导每个层面的教师学以致用,分级实施优化教师培养。“三室两班”工作室以业务园长洪媛、骨干教师万长莹为特色教师,通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持续努力,进一步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打造专业、尚善的乐美教师团队。

建立以“月教育之星”“学期教育之星”“五童班级流动红旗”评选为内容的激励制度,让每位教师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同伴的闪光点。园所每月、每学期定期推出“晶晶之星”并表彰,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邀请责任督学加入,进一步健全“三巡”管理制度,采用抽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一日活动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实施园长(业务园长)听课制及“园长讲堂”,帮助教師梳理理论,提升经验;对教职工进行考核嘉奖,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全方位立体考评,不断改进工作策略。

如今,“五童”班级建设成为园所保教管理的重点常规工作。努力践行“五童”班级管理理念,营造氛围,聚焦一日生活,立足幼儿本位,并结合“宝宝争章1+1”活动指导,有针对性地开辟多元支持路径。组织开展“童味环境”大家谈、“童趣活动”教师技能大赛、“五童”班级管理策略征集活动,挖掘“五童”班级建设内涵,引领班级发展的独特价值,让教师真正与幼儿对话,提升保教工作实效。

园所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落实《江汉区幼儿园宝宝争章“1+1”活动实施方案》,各班级创设“宝宝争章1+1”活动板块,打造“宝宝争章墙”“萌宝成长记”展示区,每月末评选1名“好习惯宝贝之星”;每月推出“原创好习惯儿歌”,进行“养成教育问卷调查”,定制微信公众号的线上资源。进一步厘清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将养成教育与幼小衔接园所特色相结合,共同纳入幼儿园一日课程计划、园本音乐活动,多方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课程建设上,园所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支持策略,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确立儿童立场,凸显儿童本位,立足儿童发展,让园本课程建设助力儿童的童年幸福和终身发展。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园所幼小班级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学苑教育(2016年23期)2016-03-02 09:42:51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幼儿100(2016年36期)2016-02-28 21: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