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新路径

2022-05-30 10:48陈静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

陈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以期满足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需求。微专题是学习任务群的课堂化操作路径,是针对专题学习进行的“小微化”处理,具有“短”“平”“快”等教学特征。结合统编教材的使用,探究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微专题教学策略。

一、拨云见日:透析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之惑

(一)源头之惑:标准与教材的编写冲突

通过对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等教材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新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与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存在明显落差。新课标要求的高中必修阶段的7个学习任务群并没有在“新教材”里予以具体呈现。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以人文主题为组元方式,上册安排“歌诵青春”“致敬劳动”“诗词人生”“学习之道”“自然之美”,下册安排“感悟经典”“悲悯良知”“探寻之美”“洞察世相”“历史留声”等内容,虽然在单元主题框架之下,但与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并无直接对应关系。如何将7个学习任务群合理分配到必修阶段,如何协调单元专题教学与任务群教学之间关系,这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来极大困惑。

(二)教学之惑:主题与单篇的教学冲突

以人文主题与任务群“双线组元”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课文设置与教材选文之间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一课一文、一一对应关系,教材中很多课文由2篇选文乃至多篇选文组成,形成独特的“群文组课”状态。以必修教材为例,上下两册共计32课,有55篇选文(含古文诗词)入编教材,呈现“群文组课”“一课多文”的特征。在“群文组课”“一课多文”的现状之下,如何摆正专题教学与单篇精读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深读细讲与学习任务群下广泛涉猎关系,也成为当前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颇为苦恼的话题。

(三)施行之惑:任务与执行的现实冲突

新课标要求高一阶段必修课程设8个学分,所有高中生都要修习;高二选择性必修课程计6个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进行选择性修习;选修课程总计12个学分,可自由选择学习。这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带来很大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与教学时间的冲突。以高中必修为例,课标要求完成8个学分,以每学期4个学分计算,每学分需18学时,则每学期共需72学时,而必修上册共有16课、32篇选文,再加上“整本書阅读”、两项实践性“学习活动”等内容,现有的教学时间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往往捉襟见肘。

二、守正入微:探究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微专题教学策略

学习任务群因其超长周期、超大跨度及超强综合性等特征,对不少教师而言在实施上是巨大挑战。微专题以素养为旨归,在设计上将任务群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通过聚焦小微话题,能在较短时间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教学效果,因而成为当前阶段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摆脱困境,迈向实践的最契合、最有效、最具创造力的教学形式。

(一)根植教材:正本清源,夯实微专题教学基础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微专题开发之源。传统语文教学视教材选文为“定篇”,教学任务是将教材中的“定篇”视作经典作品的合集,教师引导学生在“彻底”“清晰”“明确”的领会中,体会语言运用,培养语文思维,提升文学审美,促进文化理解,进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微专题则需要将教材选文视作专题教学的“例文”或“构件”,将教材当作课程资源或教学材料,通过对这些“例文”“构件”进行遴选、组合与提炼后,形成教学内容。微专题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课文在此时褪下了传统教学的经典光辉,仅作为服务微专题教学的资源或学习组件。因此,在教学之前,要认真研究教材文本,审读单元专题要求,遴选专题学习任务,确立教学微专题。

教材选文是微专题开发的重要资源和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石,实践发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多用于提示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以凸显提纲挈领作用;课后学习提示则是对课文单篇或群文范本教学重点的具化与强调;单元最后的学习任务板块用以聚焦单元教学重点,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归类,为微专题的设计提供了内容上的帮助。依据这些支架,对教材选文进行系统梳理、整合提炼,是开展微专题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微专题教学实践的根本前提。

(二)依文开发:基于单元,构建微专题教学主题

依托语文教材,在不打破原有单元格局、不改变教材课文原有次序的前提下,从课文内部进行相关微专题的提炼,即为微专题“依文开发”策略。在对教材专题中的单元导语、教材范文、课后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深入研读基础之上,从单元教学中的关键语言知识体现点、核心语文能力锤炼点、典型文学现象呈现点以及重要文化话题讨论点等多角度,开发教学小微专题,形成微专题教学系列。

以必修上册为例,笔者紧扣单元特点,根据“依文开发”策略,提炼出如下微专题:第一单元为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小说的形象与情操;第二单元为典型事件与人物塑造、诗歌与生活;第三单元为古典诗歌体裁特点、古诗中的音乐与艺术、宋词的豪放与婉约;第四单元为访谈提纲的编制、调查报告的撰写;第五单元为学术著作阅读策略、术语与概念;第六单元为论述中的针对性、古代论述性文体特点;第七单元为散文的写景方法、散文与抒情;第八单元为词义的演变、语体色彩、词汇与语境,等等。

(三)课程重组:突破教材,拓展微专题选题范围

与“依文开发”不同,“课程重组”基于教材现有选文,依据18个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对文本进行重新组元,以形成与教材完全不同的教学专题。“课程重组”策略对组元标准的设定是多维度的,据此开发的微专题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可以用文本体式进行组元,以语文关键能力进行组元,抑或是以文学流派、文化现象进行组元等。需要强调的是:“课程重组”并不是对教材的全部颠覆或全盘抛弃,而是根植于教材之下,实施的局部调整或有序优化,其中课内选文与课外文本的同(异)质整合、互文式勾连是常用组元手段。

依照“课程重组”开发策略,我们可以以古代诗歌发展历程为经,以“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为纬,统整广泛散落在教材不同学习单元当中的古诗词,开发出古典诗歌教学的系列微专题。比如“诗经探韵”微专题,可以围绕《诗经》主题,整合高中教材《芣苢》《静女》《无衣》等选文,辅以初中教材《关雎》《蒹葭》等文本,以比较阅读、深入研读等形式,开展文学欣赏教学;再如“唐人诗怀”微专题,可以整合教材中《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登岳阳楼》等唐代诗词,开展微专题文学探讨,引导学生去感悟唐朝不同时期的诗人风格、诗词语言、诗中情怀,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等等。这些微专题系列,把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与初中教材乃至课外文本进行有效勾连,重新组编成新的主题单元,便于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落实。其他像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等专题,都可在教材范围内施行再开发,以“课程重组”构建教学微专题。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中呈现的高中语文全新的课程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困惑与挑战。而微专题是对学习任务群的小微化处理,具有“短平快”等特征,是学习任务群的课堂化操作路径。根植语文教材,采取依文开发、课程重组等方式开发微专题,开展微专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落实任务群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微专题教学策略研究”(编号:B-b/2020/02/19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