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波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了以“演讲”为主题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三个任务,意在让学生在演讲实践活动中学习演讲知识、形成演讲能力、获得演讲自信、提升演讲素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围绕演讲的核心主题扎实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而获得演讲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有效提升。
本单元提供了四篇演讲词,尽管演讲者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度,演讲风格各异,但他们在演讲中都是以声音传递力量和思想,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就是演讲词与其他文本语言显著的区别所在,演讲词让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信念以有力量的语言并通过声音传达出来。因此,本单元学习,就需要从教材提供的演讲词中去寻觅感悟语言的力量。
在每篇演讲词中,都会体现演讲者自己对社会、人生、生活、工作、情感等多方面的认知,也会受到演讲对象和演讲主题的直接影响,还会受演讲者身份、所处环境的间接影响。这些都是构成演讲词所蕴含力量的内在动力,也是寻觅演讲词语言力量的有效切入点。如《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1946年7月15日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演讲一开始就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等词语,直接把暗杀李公朴先生的行为进行定性,态度鲜明,传达出演讲者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接着运用对比的鲜明语言“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表达对反动派无耻行径的憎恶和对李先生的称赞。在面对特务分子现场捣乱的说笑打闹,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呵斥:“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语言是感情的强烈喷发又是发自肺腑的怒吼,直逼得特务无地自容地低下了头。演讲的最后,闻一多先生说:“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语言中充满了鼓舞斗争的力量,体现了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研读本单元安排学习的四篇演讲词,虽然说内容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但主题都指向如何成为一个高尚和有价值的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追求的关键时期,只有借助正能量的积极影响,才能使他们树立起正确远大的理想抱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让经典的演讲词与学生的成长需求之间发生联系、形成有效对接。
首先,让学生从演讲词中体会影响自己成长的精神营养。《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在暗杀危险就在眼前时,拍案而起即兴演讲,用慷慨激昂的语言痛斥反动派的卑劣行径,称赞革命烈士的光荣伟大,鼓舞广大群众投入到斗争中去,体现出一个多么高贵的灵魂,能够深深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丁肇中提出在自然科学学习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这不仅对学生当下正在学习的多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对学生所有的探究性学习,都具有启发意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王选用谦虚中带有幽默的话语,分享自己人生中做出的几次将自我价值融入大集体的重要抉择;这对于尚处在成长期今后将多次面临人生选择的初中生来说,无疑会启发他们思考和抉择的正确方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顾拜旦在阐释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强调和平、自信、勇敢、包容的品质,这与青少年的和谐成长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内在一致性。
其次,让学生把精神营养体现在成长足迹中。通过四篇演讲词的学习,自己的收获是什么,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哪一篇,这种影响给自己的“三观”带来哪些變化等。这些就可以用“成长的足迹”为题,来打通文本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通道,让学生积极吸取作家从不同角度在成长主题方面的深刻见解,进而把自己成长的足迹想清楚、说清楚,为演讲打基础。
模拟演讲是在学习演讲词中,从读懂演讲词内容到尝试“讲”出演讲词的特点。这里模拟的对象正是文本中四篇演讲词的演讲者,在师生合作下,通过还原现场,来体会演讲词所具有的对象感、现场感的特点,领会和把握演讲者的真实意图,因而属于更深层次的演讲词学习。
模拟演讲的准备活动无疑就是自主品读演讲词。为了使学生的品读有全面收获,教师需要设计重点品读的支架:要求学生从演讲词的针对性、演讲词的思路脉络、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品读(可以自己设计表格),并总结演讲词的特点。在完成对优秀演讲词特点品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从典型的演讲词中选择适合自己演讲的片段,作为模拟演讲的材料。要想有效完成模拟演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就选择的演讲词进行仔细揣摩、推演,努力还原演讲现场。如所选的演讲词片段是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的“名人和凡人……”片段,这一段话开始的设问,就是听众大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王选运用比较的策略,以风趣的话语表达出培养和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在“王老”和“老王”的称呼变化时,可以用指向自己的不同手势帮助表达,带出现场的共鸣感。也就是说,现场还原需要看到演讲者的姿势,听到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知听众的反响等,然后努力在片段模拟中追求相似。现场还原可以先由学生自主揣摩,然后在小组中体现交流,并积极探讨、尝试演讲,做到心中有自信、眼中有听众、口中有演讲人。通过小组合作演讲,互相评价,促进学生在模拟演讲中既不断提高演讲的水平,又反复经历情感共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育目标。
以演讲为主题的“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单元,真正的综合实践在编者安排的任务三“走进演讲现场”中,这显然是一个全面输出的活动,将学生在本单元所学本领加以展示。
完成这一重点活动任务,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是制订评分标准。可以从演讲词的撰写质量和演讲现场的表现两个层面设置,演讲词的撰写质量,主要看有没有针对性,提出的观点与表达思路的融洽,开头和结尾是否有特色,语言是否有感染力;现场的感染力主要看演讲者的气场和听众的反应(掌声)。二是演讲中“演”的准备。除了语气、语调、节奏、重音的互相配合“讲”好外,还要关注演讲者的站位(姿)、仪态、神情以及肢体语言的配合运用等,以此来帮助演讲的表现力。三是同伴的帮助。包括适当地提示,还有录制视频供回放研讨等。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充满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把自己学习演讲词的收获通过演讲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真正体会到演讲这一独特的放飞自我的形式中蕴含的无穷魅力,另一方面有效检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既有语言文字运用的发展,又有自信心、精神面貌上的展示。
总之,在以演讲为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把握单元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学习探究活动,以掌握与演讲有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演讲实践中去,通过演讲活动提高演讲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