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概念是构成学科结构的基础,概念复习是备战高考的核心. 当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容乐观. 因此,研究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种应对措施:理清知识脉络,重构概念;反推逻辑关系,回归概念;梳理错误原因,领悟概念.
[关键词] 概念;复习;知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通过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并应用数学领域中的基础内容,深入理解数学的核心概念,这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关键性措施.”可见,概念是形成良好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
实况调查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依然存在“重解题,轻概念”的思想,导致概念与解题相脱节的现象出现. 正因为学生对概念的不求甚解,或零碎、机械的记忆等行为,导致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清,影响了教学成效. 为了解学生对概念掌握的真实情况,笔者特别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3)定积分的值与曲边梯形的面积具有怎样的关系?
(6)什么是条件概率?怎么判断、计算条件概率?
以上六个关于概念的问题,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却不高,尤其是第(2)问和第(3)问,虽然学生对一般导数与积分有所了解,但说不清楚其真正的背景和内涵.
笔者认为,学生概念薄弱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师不够重视,上课时没有揭示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背景;②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没有加以分析,只是机械地记忆;③高中数学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大部分概念并不能直接用于解题,而是要间接应用或衍生后应用,无形中弱化了概念的地位.
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应将概念复习与解题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概念理解与解题能力的双提升.
应对措施
1. 理清知识脉络,重构概念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知识间有着一定的层次性与关联性. 复习并非就“概念论”教会学生如何背诵一个概念,而是让学生透过问题看到概念背后的知识脉络,只有打通“任督二脉”,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脉络网,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 而这一切均建立在重构概念的基础上,只有吃透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当然,概念复习并非将概念单独拎出来简单重复记忆,而是根据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规律,不断地建构、完善与充实其内涵,实现学生认知上的重构.
案例1 “函数”的概念复习.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函数,对函数概念并不陌生. 那么,为什么到了高中阶段,还要带领学生重新认识函数概念呢?这是让不少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 当学完相应的课程后,学生形成了“集合、对应”等数学思想,又获得了“数列、常数函数、分段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站到一定的高度去审视这些内容,即可拨开云雾见天日.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函数单调性的发展历程:图像—用形式化语言进行定量描述—用导数或极限思想进行微观刻画. 学生在体验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还能为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夯实基础.
在引导学生进行概念重构时,教师要放平心态,不能为了赶进度或因为之前学过而操之过急,应从发展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进行概念复习. 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基础,更容易接纳、提炼、总结概念,提高其对概念的理解水平.
函数单调性的初次教学,学生受思维的局限,在理解程度上总不尽如人意,无法将概念很好地纳入认知结构中;而复习时,则能顺利地理解并内化概念,建构良好的认知网络. 因此,概念复习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概念本身的特征,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参与概念重构,突破自身原有认知.
2. 反推逻辑关系,回归概念
复习概念的方法有很多,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依次进行,也可以换一个角度,通过逆向分析的方式进行复习. 即以终端概念为起点,反过来回顾初级与原始概念,通过逻辑关系的反推,编织出完整的概念体系,完善学生认知.
这种反推逻辑关系的概念复习就是以概念为主线,让学生在由果索因中逆向思考,理解概念,感知概念间存在的包容、从属、并列等关系,从而理清概念的结构.
案例2 用“五点法”很容易就能作出的图像,但在新授课中,为何要以三角函数线进行作图?
复习课中,一位学生提出了以上这个问题. 反观学生在新授课中的认知水平,当时学生还不知道函数的图像具有怎样的形状特征,因此需要通过常规的描点作图进行探索. 而由于三角函数的特殊性,导致其函数值不易算出,因此用三角函数线来代替三角函数值更简便,得到其图像的形状特征后,再应用“五点法”(特殊点)作出其图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反推逻辑关系,逆向分析不仅能让学生明晰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帮助学生领悟概念间相生相伴的关系. 实践证明,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上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因此利用复习的机会进行巩固与深化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用反推的方法,则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对概念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
3. 梳理错误原因,领悟概念
概念学习最直接的作用是为解题服务. 解题错误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司空见惯、屡禁不止. 面对一些错误的发生,教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调查发现,有很多错误发生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错误产生的原因,强化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实现知识迁移,为解题服务.
案例3 一道错题引发的教学.
(1)求直线l的方程;
(2)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
学生因概念不清而发生的解题错误在教学中屡见不鲜,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完整、系统的概念体系,没有理清概念的本质,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定理、规则等,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就解题. 这种机械式的答题模式,无法适应灵活多变的高考. 因此,教师应抓住一些典型错题,引导学生透过错题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只有理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真正意义上提升解题能力.
总之,概念是数学这座大厦的基石,是所有知识的固着点与生长点. 轻视概念、弱化概念的地位,不仅无法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还会导致各种错误的发生. 因此,教师决不可虚化概念复习,更不能让概念复习缺位,而要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概念的重构、体验与领悟,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概念.
作者简介:吴燕梅(1985—),本科學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