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在幼儿小班阶段,教师开展绘画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剪纸、泥塑等活动进行。在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美学的魅力,从而逐步提升其审美。绘画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需要视觉、意识、感觉等相互配合,幼儿在进行绘画学习的时候可以增加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同时,绘画对于幼儿来说是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或者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积极改进绘画教学活动,对促进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小班幼兒绘画教学低效性的表现分析
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不高
小班幼儿的年龄普遍在3—4岁,刚刚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时期,动作发展快速,因此就会导致幼儿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薄弱。因为幼儿几乎没有生活经验,在进行绘画学习的时候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联想力。因此,教师在幼儿布置完绘画任务之后,很大一部分幼儿会出现不知道绘画对象或者是对绘画任务不感兴趣的现象。幼儿的种种表现都表明幼儿在绘画学习活动上缺乏积极性和兴趣,然而教师在开展具体的绘画教学活动时很难注意到这一点,缺乏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在制定绘画教学任务的时候,没有切身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任务的可执行性,这就忽略了幼儿发展特点。
幼儿缺乏审美愉悦感
小班幼儿进行绘画学习会过早出现“小学化”现象。教师在进行绘画教学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教导幼儿进行临摹,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同时,绘画教学的初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临摹这种方式严重违背了绘画教学原则。绘画学习和其他学习内容相比,需要幼儿切身体会创作过程,在出现灵感的时候及时将其呈现在纸张上面,从而让幼儿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趣味和愉悦。在实际的绘画教学活动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仅限制在班级内部,忽视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也没有给幼儿创造机会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那么,在缺乏审美愉悦感的前提下,很难形成一套较为流畅的绘画体系,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幼儿会出现缺少绘画目标或者是无从下笔的情况。
幼儿缺乏必要的绘画能力
绘画能力建立在了解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社会阅历的基础上,而小班幼儿缺乏绘画的必要条件,只能另辟蹊径。但是,在实际绘画学习中,由于绘画教学方式单一,幼儿只会简单临摹,在创作上没有自己的绘画意识。同时,幼儿许多的绘画技巧都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然而很多教师在教授幼儿绘画技巧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差异化发展,将幼儿都放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在描摹绘画对象的时候,如果教师的评价准则是幼儿的画作与参照物之间的相似程度,那么,幼儿会依据教师的评价喜好对自己的画作进行修改,幼儿的想象力会逐渐被掩盖。同时,在绘画工具上面,幼儿主要使用的是水彩笔,但是水彩笔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当教师更改绘画任务的时候,幼儿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以上种种表现都可以说明小班幼儿在绘画学习上面缺乏必要的绘画能力。
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绘画教学目标的主次定位不清
幼儿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往往注重绘画技巧和绘画能力,也就是幼儿的理性思维,其实,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主要依靠感性意识,绘画创造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界的动植物。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分清教学目标的定位。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主要是涂鸦式创作。其实如果教师询问幼儿的创作意图的话,是得不出具体答案的,因为幼儿画圈或者是画三角形等等是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的,幼儿就是单纯的喜欢这种绘画方式,或是出于习惯进行绘画创作。幼儿在3岁时期,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管是学科还是艺术学习,只把它们当作幼儿园里的一种趣味游戏活动。部分教师在具体的绘画教学活动中,错误将重心放置在画本临摹,要求幼儿在临摹学习的时候学习优秀作品的绘画技巧,但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会使绘画在幼儿心中形成刻板印象——枯燥无聊。
绘画教学内容往往过易或者过难
幼儿进行绘画学习可以培养其感性气质和敏锐的洞察力。反观幼儿园的实际绘画教学过程会发现,教师布置的绘画任务会出现不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情况。如果绘画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幼儿已经没有新鲜感,也就激发不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果绘画教学内容太难,即使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也不能全盘吸收,违背了教育专家规定的“最近发展区”。这两种现象都会造成幼儿学习效果不理想。从实际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来看,最好是选择直接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事物,不过教师往往会下意识忽略幼儿的意志,为幼儿选取传统的静态雕塑或者是常规的参照物,这既不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也无法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绘画的兴趣。
评价重过程轻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画作进行评分的时候,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像不像”“好不好”“行不行”“像”是在形体上面,“好”“行”都是针对幼儿的绘画技巧,这三种评价模式是教师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看待幼儿的绘画作品,这当然是不合理的。小孩子喜欢绘画是因为在绘画的时候可以看到丰富的色彩撞击,同时可以借助画笔画出自己用语言诉说不出的情感和故事。教师教导幼儿绘画的时候是借鉴语文或者数学学科的评价模式,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这对提升幼儿的绘画水平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都会造成一定阻碍。
促进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准确定位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目标
教师要帮助小班幼儿明确绘画教学的目标:学习绘画的兴趣、绘画工具、色彩认知、线条形态勾画、丰富的想象力,这五点要求是幼儿进行绘画的主要影响因素。儿童教育专家提出,绘画是幼儿的第二门语言,幼儿可以通过绘画向教师、家长或者是同伴进行交流,尤其是含蓄内敛的小朋友。绘画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自己的一个分身,一个陪伴在身边最忠诚的伙伴,通过绘画,幼儿可以诉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或出现差异化,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时,可以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一些对绘画有很大兴趣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绘画要求,如丰富自己的绘画工具、使用更加细致的线条对目标事物进行勾勒等等。其实,绘画是幼儿释放天性的一种方式,在绘画世界里幼儿可以肆意发挥,流露出自己看待世界的态度以及情感。
研究并了解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
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可以分为两个角度:一是生理方面,二是心理方面。三四岁幼儿的发展是从肌肉开始的,这个阶段儿童具有很强的动作行为,主要体验在跑、跳、爬等一些需要肢体协调配合的动作,所以极强的活跃力会使得幼儿很难控制自己,需要教师和幼儿园规定进行约束。从肌肉记忆向思维意识的过度,需要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社会生活经验,这段时期体现在绘画创作上或许会出现缺少美感的情况,但教师针对这一现象不应该过于指责,这种天然性体现的是幼儿在此阶段中感受到的童趣。无固定规律的涂鸦阶段是帮助幼儿打好绘画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肌肉的操控下,幼儿在自己绘画创作中使用的点、线段或者波浪线以及各种颜色的搭配都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绘画习惯,“先画后想”抑或是“先想后画”应用在幼儿身上都是有效的方式。幼儿的心理发展方面,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涂鸦式绘画,幼儿凭借自己的本能意识在画纸上画动物、画植物、画父母等,是因为幼儿的心理认知是有限的,展现在画纸上的事物都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尤其在色彩运用方面,幼儿非常偏爱三原色——红、黄、蓝。有心理专家分析,幼儿在对色彩的认知上首要学习的就是三原色,对于其他颜色都可以通过三原色进行改变调和。另外,三原色更加鮮艳,可以极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及兴趣。线条、色彩的熟练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研究了解幼儿的绘画发展特点,以此为幼儿设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模式。
例如,教师在训练幼儿对色彩运用的时候可以制作天空、森林、鲜花、衣服等没有颜色的卡片,然后让幼儿自己准备好水彩笔进行涂色比赛。涂一幅图的时间是10分钟,计时开始到计时结束这一段时间,幼儿需要自己思考,然后选取合适的颜色对卡片进行涂色。当比赛结束后,教师询问幼儿的涂色情况,根据幼儿的讨论适时进行总结,解决幼儿的疑问。
实施多样性的绘画组织形式和手段
教师在引入绘画主题的时候,可以设置悬念,通过视频、音乐或者讲故事的手段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幼儿注意力和绘画兴趣,相当于揭秘事物本质的一种运作形式。针对绘画技巧,教师需要增加绘画教学活动,传统的绘画是教师引导幼儿先进行临摹,然后在临摹的基础上教导幼儿如何运用画笔,如何观察绘画主体,这样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新奇,幼儿体会不到绘画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将绘画教学融入游戏活动中去,独立思考或者是集体合作都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在绘画创作中能够充分激发自己的灵感,将脑海中的所感所想借助画笔记录下来。另外,小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发展特点,很难长时间专注意一件事物,所以教师可以增加绘画工具,如沙子、炭笔或者手指等。多种趣味形式相互结合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程度,将幼儿放在绘画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借助视频、音乐丰富创作内容丰富绘画组织形式和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绘画主动性。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每周变换一种绘画工具。首先在班级内部进行投票,投票对象有:沙画、铅笔、手指、蜡笔、棉签,教师统计投票结果得出沙画最受幼儿的欢迎。教师向幼儿园管理者提出诉求,由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玻璃板和沙子。教师首先为幼儿展示建筑物图书,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绘画对象。选择建筑物的原因是建筑物不需要勾勒细节,同时直线的特点有利于幼儿对沙子进行控制。教师为幼儿留出30分钟的时间,在这期间,幼儿可以在画板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教师借助教师里的投影仪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展现给幼儿观看,幼儿可以学习教师控制沙子的手法以及具体的绘画步骤。30分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展览自己的画作,其中有一位小朋友选择自己家的房子,理由是“我觉得我家的房子是最好看的,它温馨、漂亮、整洁”。由此可见,多样性的绘画教学方式可以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在绘画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不会被实际教材所牵制。
科学评价幼儿的绘画
教师评价幼儿画作的时候可以积极鼓励孩子在旁边讲述自己的绘画意图。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同时教师将幼儿的画作和描绘结合起来,更能为幼儿写下合理的评语。小班幼儿很喜欢在画纸上进行涂鸦,但是由于缺乏规划意识,常常把画纸搞混乱,但是教师并不需要对其进行指责,因为这是幼儿天马行空的一种外在表现,对提升幼儿想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师对待幼儿的绘画作品,不应该以优劣的标准进行区分,这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师要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将自己的所看所感刻画在纸张上。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绘画意图和创作技巧,这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绘画是幼儿的兴趣爱好之一。和传统的学科相比,绘画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和情感。同时,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依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组织合适的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和绘画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