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燕君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园教师秉承“以幼为本”的新理念,全面贯彻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齐心协力,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之精神,为开创幼儿教育改革新局面尽职尽责。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深感自身的责任重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3%的同仁在后续调查表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虞永平教授曾经坦言:“学前教育需要实体的课程资源,需要可感知、可操作性的课程资源。”可见,除了开发收集之外,如何将幼儿课程资源转化为幼儿的发展才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标。众所周知,优质课程资源是我们建构课程的必需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建构质量。面对大好形势,笔者积极参与大班组教师的交流活动,通过头脑风暴、小组研讨、现场绘制思维框架等形式对大班年级组课程“绳·趣”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初步摸索出了幼儿园大班组“绳·趣”主题的研究规律。现借此交流平台,就如何从资源适宜性、支持有效性、评价多元性三方面浅谈一下体会。
资源适宜性:课程资源的搜寻与利用
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实施,对整个课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课程目标也是获取课程资源最直接的来源。这就要求我们选择课程资源的时候谨慎、有重点,依据目标生成课程。年级组老师首先要寻找核心经验,确立课程的目标,确保目标定位不会偏离航向。随着课程的开展,教师们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资源如何收集与筛选。基于观察,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还没达到相应的编织水平,于是果断把这个目标,改成了编手绳。经过教师们的讨论,最终把课程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第一,了解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探索绳子的一物多玩。
第二,主动参与玩绳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养成同伴合作的意识并体验成功感。
第三,尝试创造性玩法,借物提升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资源开发
在选择适宜课程资源的时候需要教师谨慎、有重点地筛选,依据目标生成课程。随着活动开展的逐步深入,练就了教师的一双“火眼金睛”。他们会整合儿童兴趣和疑问,对课程资源的收集做相应调整,一旦幼儿有什么金点子或者好办法的时候,教师通常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如某班小朋友黄宏,一天做早操时发现地上有一根晨间游戏结束没来得及收拾的一根绳子,本来他们的早操器械是海绵棒,他把绳子代替海绵棒一个人玩了起来,那天的早操是他相对平时做得最认真的一次。面对其他孩子的“告状”,我的回应是:你看他发现了绳子的新玩法哦!那天以后,孩子们对用绳子做操好像都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只有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才能拉近教师与幼儿的情感距离,才能促使教师与幼儿自主选取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弃绳之妙用
虞永平教授说:“参与环境规划和创设的过程本身就是課程的一部分。”在课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要关注幼儿需求,鼓励孩子自主探究。例如,笔者发现班上几个小朋友还不太会系鞋带,起初是会系鞋带的小朋友来帮忙,那几个会系鞋带的小朋友常常忙不过来,而且导致了会系的人越来越熟练,不会系的小朋友越来越懒惰。最后,通过分析研究,最终解决了具体问题。总之,我们只有智慧地吸纳同仁意见,把关于绳子的材料、书籍放在幼儿容易操作的各个区域,认真观察幼儿对此的探索和问题,才能帮助孩子学会打结、系鞋带的方法,并且把这样的经验迁移到了户外。有些孩子甚至还自发地在幼儿园长廊里系上吊床,挂上许愿瓶,让孩子们一起参与活动。
断绳再利用
如果一根弃绳放大了资源利用价值,那么这种价值最大化的体现还在于一根断绳上。笔者所执教的大班的孩子自从系鞋带、打结、穿越火线之后,对绳子的关注度更高了,甚至对绳子这种单一的资源有了许多思维创新。如午后散步的时候小朋友们发现了长廊里一根断掉的绳子,有孩子提议玩荡秋千,她说:我在奶奶家玩过荡秋千就是用这么粗的绳子!这个想法得到了好几个孩子的同意。
过了几天,那根断掉的绳子被孩子们系在了大树上,孩子们从仓库里找来了一些麻绳,拓展到“绳梯”的制作。后来,因为发现粗绳不好打结,还主动制作了邀请函,邀请了本园的保安爷爷和安全员叔叔一起帮忙。现在好玩的绳梯成了孩子们每日必玩的一个项目。在幼儿、资源、环境这三者的关系中,必须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自由对话。从发现长廊里断掉的绳子出发,到现在“绳梯”愿望的实现,步步离不开班级教师的有针对地指导,这不仅是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做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也进一步实现了这根断绳被再利用之后的价值最大化。
支持有效性:课程组织的预设与生成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课程游戏化活动是离不开预设和生成的,两者相辅相成。正如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的形象比喻:生成课程犹如一个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预设课程则像一列按照精确的时刻表行驶的火车,倘若想做好有点难,而且不好把控,如果把控不好,反而还会弄巧成拙。我们不断在实践中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有的预设是一个课程框架,生成是往框架里不断填充内容;有的侧重观察,认为基于老师观察的基础之上,最终指向幼儿深度学习。“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师时机,提供适时的指导。那么,在具体指导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孩子们出现的种种不确定的情况呢?以下是来自某班幼儿的真实案例,由一根绳子引发的拔河比赛。
教学片段一:裁判的到来
户外游戏时,芳芳和彬彬都在争抢着一根以前用来玩揪尾巴的彩绳,这一幕被我看到了,突然彬彬灵机一动,停止了“拔萝卜”式争抢,大声说道:“金老师,我们在玩拔河比赛呢,你来给我们做裁判吧!”
芳芳听到后,连忙说“我来,我来当裁判”。我笑着点头,准备观看一场“好戏”。
裁判“负责”了起来,手握住绳子,大喊:开始!周围的小朋友都围了过来,为他俩加油打气。只见两人又一次争执不下,绳子一会儿被往左拉了点,一会儿往右去了点。彬彬向裁判抱怨:芳芳,你没看到刚刚我赢了吗?我明明把绳子拉过来了。是我赢了,你为什么不说。千千反驳道:可是绳子也被我拉过来的啊,明明是我赢了。这时的裁判有点不知所措,给我投来求助的眼光。此时我很想去介入,但是我还是忍住了,想着再等等看吧。
突然,一个男孩大声说道:你们这样拔是不对的,我看过电视里的拔河比赛是绳子上有标记的。
“是什么标记呢?”“要放个东西,我觉得是红色的。”几个孩子在一旁商量着,他们看中了一根红色的彩绳,认定这是中间的标记。这时,裁判急了:“那中点在哪里呢?”于是,芳芳抓起绳子往上系,可是大家对他系的中点不满意,就在互相争执不下时,游戏时间到了,大家匆匆收拾进教室了。
【回应策略】拔河比賽的中间线怎么确定呢?孩子们虽有一定的经验和了解,但似乎还并不太清楚笔者决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回家去寻找答案,鼓励感兴趣的小朋友明天和同伴再交流。
教学片段二:你是对的
第二天一大早,几个小朋友就兴奋地围在一起讨论着,芳芳说:“我爸爸说中间线就是把绳子对折过来,中间那个点就是系红绳的地方。”“对,如果红绳超过地上的线,就赢了。”“裁判说时间到就不能再拔了。”说着,芳芳和彬彬决定开始做今天的游戏计划了。
这次计划由裁判杨洋执笔。只见长长的绳子上面被添画上了一根红线,长长的一直拖到了地上的那根中点线上。一旁的芳芳激动地说:拔河中间线要有三根!要拔过最边上的那根才算赢。裁判一脸茫然地抬起头,“什么三根?”芳芳着急地说道:“就是两边都要加一根。”说着,要抢过彬彬手中的笔比画起来。笔者明白了芳芳的意思,默默地给她递了一张空的计划纸,示意他可以另画一张,她迅速按照自己的思路画完了,还自信满满地说:“就是这样的。”
到底谁做的计划是对的呢?我笑笑说:等会儿游戏的时候你们都去试一试吧。其他孩子自动分成了“两个队”,决定一决高下。
户外游戏时间到了!我特意围观了两组拔河。芳芳组织的一队情况是:两方僵持了5分钟,都没放弃。突然,彬彬主动跑来跟我说:金老师,我觉得芳芳说的是对的。
【回应策略】我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彬彬应声回答:我发现一根线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比赛。如果放三根的话,我就知道了。我鼓励他说:好的,裁判还需要去实践做一做哦!
教学片段三:如何分配最合理
清楚了游戏规则,裁判芳芳决定开始招募队员了!还没到户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们就提醒我:老师,我们今天还想拔河比赛,我还从家里拿来了口哨呢!小小裁判真是做得像模像样!那么问题又来了,彬彬说:队员是谁呢?谁来当观众呢?一个小女孩说:不比赛的小朋友就当观众。一旁的小男孩说:男生一队,女生一队吧。芳芳说:那不行,人数要一样多才行。
又一次比赛开始了!这次参加比赛的是男孩队、女孩队。人数分别为6名。比赛结果:男孩队:3;女孩队: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那人员如何分配最合理呢?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
【回应策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环境、学习探索空间和体验,如老师利用晨间谈话的时候,给孩子与同伴间互相交流、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这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的研究,审慎做出决策。只有主动观察,耐心倾听,指导才能更好地贴近幼儿的心灵。
评价多元性:现场即兴互动的指导与点拨
评价是课程发展的正确导向,有效评价是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点,通过大班组为期一个月的沉浸式课程实践与教研,课程资源评价也伴随着实施步入启程、反思、调整阶段。
多元整合,完善课程资源地图
基于大班组“绳·趣”课程,本园的做法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课程资源地图,把园外的一些可利用资源标记起来,提升幼儿对资源主动利用和自主挖掘的能力。这不仅是大班年级组对自己的课程行动的一种研究和反思,也为感兴趣的小班或者中班幼儿提供了随手可取的资源。
动态调整,补充更新资源库
在调整评价的过程中,发现绘制资源地图的做法的确挺实用,中班和小班也卷入进来参与玩绳游戏,同时又觉得它并不是幼儿园对课程资源评价的唯一方法,更应该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进一步自我评估、动态调整。同时,我们要保持开放的眼光,及时补充和更新资源库。
多元评价,助力课程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本园还两次借助外力以期完善我们的课程,2021年11月30日,承办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幼儿园研修活动;2021年12月5日本区学习共同体骨干教师及幼教教研员莅临本园指导。在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得益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幼儿园收获同行及领导们的热切关照。同时,我们还将更加重视家长对开展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合理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优化课程实施效益。
教育是一门艺术,建构课程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沉下心来,放足时间去探究,才能逐步提升课程架构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提高老师发现、梳理、灵活运用课程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的“真成长”,助力教育的“慢生长”。愿课程之树不断抽出鲜嫩的绿芽,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