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探究及激发策略

2022-05-30 10:48孙鎏鎏
格言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活动教师

孙鎏鎏

文言文既是古代文化宝库的敲门砖,又是培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的载体。但是,许多中学校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古诗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学英文。”可见,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普通的学生,文言文难教难学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笔者认为,只有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诱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才能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作者的时空和情感距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文言文学习,不断提高文言文的核心素养,陶冶道德情操。

学习兴趣的基本内涵

不管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都是人的行为中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谓智力因素就是指人们搜集、整理、归纳和演绎等智慧活动,隶属于认知活动的过程,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同时,它也是智慧活动的操作者,属于活动过程中的直接操作环节。凡是没有直接参与的智慧活动基本上靠非智力因素来完成。但非智力因素有别于智力因素,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功效,既是意向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具有显著的意向作用;同时,也是智慧活动直接推动者,是开发智力因素的重要环节。

学习兴趣的分类

从情感角度而言,兴趣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积极兴趣。积极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凡是具有积极兴趣的人都会为了获取新知识而加油奋进;第二,消极兴趣。消极兴趣属于敷衍了事的心态,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两种兴趣是相互排斥的,只有尽量避免消极兴趣,才能培养积极兴趣。

从兴趣本质而言,兴趣包括间接和直接两大类。前者就是对参与的活动没有需求,然而对未来结果有需求感而诱发好奇心;后者是对活动过程有需求而诱发好奇心。一般而言,若学生没有直接兴趣,则学习活动是枯燥乏味的;没有间接兴趣,则学习活动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因此,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

激发初中生文言学习兴趣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动机是一个人参与某项活动的心理状态,属于行为的原动力。学习和动机两者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当学生认知能力上没有较大的差异时,有无学习动机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假如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好感,那就不能在情感上热衷于自身的求知活动,也不能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上喜欢文言文,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难学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古今语言上的时空差异和语法差异,不管是阅读,还是理解范文,文言文与现代的白话文相比相差甚远,难度也很大。实践证明:每一个初中生只有顺利攻克一个个知识堡垒,才能自然产生一种获得成功后愉悦且踌躇满志地参与下阶段的文言文学习的动力。

激发初中生文言这学习兴趣的策略

打开学习古典之门,传承中华文化文明

所谓“继先圣之绝学”就是接受经典教育,传承中华千古文明的精髓,它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首要意义,学习文言文是传承和培育中华文化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论语》和《孟子》可以深度了解儒家学说提出的“仁政德治”的治国理念;学生通过鉴赏墨子的《公输》能初步了解墨家倡导的“兼爱非攻”的人文理念;阅读鉴赏神话寓言《愚公移山》能晓得克服困难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夯实语文基本功,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古今汉语虽然差异很大,但两者一脉相承,古代汉语语言体系的发展产生了现代汉语的语言系,文言文与现代文相当于“源”与“流”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肯定文言文的教育功能,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个人修养,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学生鉴赏完《〈论语〉八则》就能逐步感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并把它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一边诵读背《〈孟子〉二章》,一边神情肃穆,心中对“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这一哲理性名言产生崇敬之情。因此,每一个教师在执教文言文时,务必有的放矢地体现文言文蕴含的人文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习气。

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励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并根据其需要和身心特点自觉调整自主探究心态和策略,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门径。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古今語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应该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逐步树立必胜信念,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在“我要学”和“喜欢学”的状态下努力克服学习文言文中的各种困难,高效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务必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合理创设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氛围,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其二,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我国著名教育家吴庆麟在《现代教育》一文中指出:“归因的本质就是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分析与反省。”可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握以下两个“务必”:务必善于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并予以适度肯定或表扬;务必千方百计地创造有利条件,力争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活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逐步让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大有前程的感觉,从而自然产生获得某种成功的兴奋感,学习兴趣倍增。当然,增强自我效能感,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愿景,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科学制订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创造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时还要综合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不要对一些“学困生”提出过高要求。当学生通过努力实现了学习目标,除了提高自我效能感之外,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笔者刚任教新班级时,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萎靡不振,面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鉴于此,笔者及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终找到了相应的对策,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都能获得自我效能感,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师生互助合作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不少学生喜欢文言的主要原因是喜欢语文,而喜欢语文的根本原因就是比较喜欢语文老师。可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有些教师虽然文学功底深厚,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望而生畏,根本谈不上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师生共同构建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外因,能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全方位提高学习成效。而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中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地学好文言文。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稳定情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终达到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趣味盎然的美妙境界。

激励学生反复诵读,逐步感悟作品主旨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也认为:“吟诵是亲切的体会和综合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将内容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进入一种最可贵的境界。”在古代,私塾先生通过诵读的方法培养出了很多大文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平时诵读文言文的时候经常读得口舌生疮;宋濂强化诵读的故事在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作了翔实的叙述;清代张溥诵读抄录的故事值得大家学习,直到晚清,许多著名学者仍把诵读视为自己生命中宝贵财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加强诵读训练,绝不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应鼓励、引导学生注重句读的停顿、文本的含义、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主旨,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和记忆,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素质。

秉承因材施教原则,不断优化讲解环节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书塾先生的讲授情境大家记忆犹新吧,类似私塾先生对弟子讲学时都采取注入式的办法,他们往往逐字逐句地重复讲解,直至学生了解为止。但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弊病极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讲解环节,通过相应的讲解,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而反三的目标。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促使学生“反三”的标准进行讲解,但讲解不能过渡,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诸如《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都是属于游记类体裁,但前者着重分析所见景物以及描写的景物特征,后者应着重分析人物、事件和活动经历。

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具体化氛围,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播放剪辑片段。笔者在执教《三峡》一文时,就直接打开多媒体课件,三峡优美的风光立即映入学生的眼帘,许多学生陶醉其中,学习兴趣迅速被调动起来。再如在执教《口技》一文时,就播放了一段口技大师表演的录音导入,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初步感知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为进一步探究本文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讲编故事或分角色朗读。笔者在执教《隆中对》一文时,简明扼要地讲述了徐庶独自闯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本文的积极性。至于讲授《公输》《邹忌讽齐王纳谏》等作品时,教師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从而营造形象化的情境。笔者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开门见山地简要介绍苏轼在诗、词、文、书画方面卓越的成就,从而让学生对作者产生敬佩之情。

第三,音乐直接导入。我在执教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打开多媒体播放了一首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拍着小手跟着唱了起来,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师生互动之中。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能否学好文言文直接影响到中华文化的传承,而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处于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当务之急,我们一定要正确面对,群策群力,勇于探索和尝试,既要善于从范文中挖掘兴趣点,又要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主客观因素,从而真正找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有效对策。

猜你喜欢
文言文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