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邹建益 张翠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关键在于方法路径是否科学。我们认为,采用实践性学习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是基本的操作思路。
参观访问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参观访问是开展实践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走出校园到特定地点进行访谈交流,通过自身感官来获取信息,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了解,对《读本》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参观访问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实地参观。参观的地点一般有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村史馆、企业工厂、政府机关、美丽乡村等。实地参观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课堂外的另一种生活,实现从参观到参与的学习过程,这种体验是单纯的课堂学习感受不到的。在低年段《读本》第3讲《走进新时代》的学习中,教师设计了下列实践性学习活动:一是实地参观家乡的“博物馆—规划馆”,追寻家乡的往昔,目睹家乡的今朝,畅想家乡的未来,在活动中感受家乡的高速发展与美好前景;二是参观美丽乡村,走进瓜果飘香的四季蔬菜基地、水果基地,游赏乡村宽阔的街道、别有风情的现代居民建筑等,感受新时代新农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参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鲜活样本,让他们真实地感受新时代新农村的勃勃生机与美好生活。
现场采访。学生向被访者提问,通过对话激发情感共鸣、提升思想觉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五峰县渔洋关镇小学的陆老师在设计低年段第6讲话题2《好少年在行动》一课时,请来本校的少年榜样“宜昌市新时代好少年”科恩雅同学,通过对少年榜样的现场采访,学生听她讲述卤菜案板下的网课事迹,倾听她的心声,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当阳市当阳桥小学的周老师指导小学高年段《读本》第3讲话题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习时,设计了采访当阳市坝陵办事处照耀村党支部书记曾凡柏的活动,让学生聆听楷模的故事,感受身边的党员始终将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激励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小立志关心帮助他人。
实景访谈。“互联网+”条件下的实景课堂成为另一种实践性学习方式。实景课堂打破了时空限制,通过交互式电子技术远程直播实际场景,学生在教室里就能参观,并且听外景老师的讲解。实景课堂将现场带进课堂,将有限的课堂和无限的外景关联起来,构建开放式的情景,实现了课堂教与学、外景教师与教室学生的实时互动,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宜昌市夷陵区冯家湾小学的陈老师在设计高年段第10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学习活动时,以视频连线外景老师的方式带领学生参观许家冲村移民广场、许家冲村便民洗衣池,听外景老师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考察宜昌三峡移民第一村时的情景。从实景访谈中,学生感受到习爷爷一直把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发展方式放在心上。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种动用全身感官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访问、体验、查阅资料、动手操作等获得真知。开展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看一看。学生对要调查的人或事件细致入微地观察,观察其变化、发展,把重要的现象、数据记录在调查表上。如在学习了《新时代新生活》一课后,学生走出去拍一拍、比一比、看一看,了解我们的新生活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感受国家富强带来的幸福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豪情壮志。
问一问。学习《好少年在行动》一课,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采访身边的少年榜样,听听他们的故事;学习《唯改革开放才有出路》一课,教师可设计访问家中三代人、感受改革开放的实践学习环节,让学生完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这三代人生活变化的调查表,将《读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把书“读活”。
查一查。学生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档案馆、规划馆等地查阅相关资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辨别和筛选材料。在学习《新时代新生活》一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查阅各行各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完成调查表格或任务单。
做一做。在学习《美丽中国是我家》一课时,教师播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奥运健儿获得金牌的视频,提醒学生全体起立,让学生认识到升国旗时立正站好、行注目礼是对国旗的尊重;跟着音乐齐唱国歌,加深学生对国家的情感认同;通过对周一升国旗等情境的呈现和辨析,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国旗。在学习《好少年在行动》一课时,学生采访身边的好少年,学习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无偿义务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丰富生活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服务社区。在学习《民生问题大于天》一课后,教师让学生走进社区,关心食品安全、环境衛生、租房住房、交通出行、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并试着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思考或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护绿环保。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课后,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为建设美丽家乡、保护生态环境做一件事。如,清理死角垃圾、打扫楼道卫生、保护小区花草,或是劝导家人、邻居不要随意焚烧秸秆等;家在三峡库区、长江边的学生参与“关爱母亲河”志愿者活动,参与“三峡小蚁工”长江沿岸生态治理,倡导低碳、低污染的生活方式。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爱护环境的情感,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关爱他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课建议“我们也要像习近平爷爷一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多关心帮助别人,多关心集体,多做有益于集体的事情”,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红领巾义卖活动、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在福利院与小朋友做游戏、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给环卫工人送毛巾、给交警叔叔递一瓶水等。在和他人的接触、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尊重人、体谅人,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
学生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扎实的实践过程,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袁芳,宜昌市伍家岗区教科院;邹建益、张翠,宜都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