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冬奥会期间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媒体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定位

2022-05-30 17:40郭海涛肖奇王金平宋伟鹏
理论观察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冬奥会功能定位媒体

郭海涛 肖奇 王金平 宋伟鹏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读、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重污染天气发生的研究假设下,首先对2008年夏季奥运会重污染天气下的媒体应对成功经验进行梳理与研究,研究发现北京2008年奥运会重污染天气媒体应对最大的经验在于三点,一是持续不断的权威发布;二是向社会公众负责,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三是谨防外媒或者其他媒体设置的“陷阱”。可以看出媒体在应对2022年冬奥会重污染天气中扮演着“信息收集者”“舆情监测者”“舆论引导者”“情绪疏导者”的重要角色,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全员动员积极发布信息引导汇集社会舆论潮流的走向,以期为北京冬奥会重污染天气下媒体应对举措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发现,各方媒体在主动引导社会舆论、预判研究及基础治理、新媒体应对能力以及新闻发言人媒体应对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与提高。

关键词:媒体;冬奥会;重污染天气;角色扮演;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G206;P4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11 — 0109 — 04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再次凭借实力拿到冬奥会的举办权,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北京和张家口两地举办。近年来,我国重污染天气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尤其冬季,是我国重污染天气频发时节,且举办地处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京津冀一带,即使届时将采用一系列环保方面的相关手段与措施,以杜绝重污染天气的出现,但客观上极端天气的出现仍然在所难免。在重污染天气来临之时,进行新闻发布便成为媒体应对中最为关键环节,如果媒体应对不当,将有损国家形象。因此,在国家紧锣密鼓筹办京张2022“冬奥会”的重要时期,对2008年夏季奥运会重污染天气下的媒体应对成功经验进行梳理与研究,总结出媒体在应对2022冬奥会重污染天气中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定位。

一、2008北京奥运会重污染天气媒体应对经验启示

我国自2008年奥运会开始,始终秉承“绿色奥运”的目标理念,在空气改善,环境治理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卓越成绩,积累了一系列的措施与实际经验,实现了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每天基本达标的承诺。为了达成这一庄重的承诺,我国在奥运会期间做了积极的筹划和准备工作,制定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包括对不符合空气质量排放标准的劣质煤等燃料进行排查和禁用,对高污染和浪费的企业要求整改或关闭。在奥运会赛事期间,应重视每一天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发现天气状况中的指标特点,做到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同时在奥运会赛事期间主动地第一时间地发布相关事实报道,在大众目光聚集在负面事件之前,阻止负面热点的出现,或者就其他正面热点问题吸引大众注意力,主动制造正向热点报道,阻断负面大热点、小热点的形成,做到不聚焦、不聚集。持续地用正面报道引导广大受众的注意力和判断力,正确认识和解读相关问题,掌握舆论主动权。

总之,北京奥运重污染天气媒体应对主要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持续不断的权威发布。当一个问题可能会是热点的时候,不要等着热点的出现再发布,事先制造小热点,把可能形成负面的准热点分散,降低大热点的形成概率,避免焦点的出现。这里所说的不断地权威发布,是要先声夺人,先入为主,不给某些另有企图的媒体捣制造机会。尤其在重污染天的时候,必须有人作权威发布,而且必须要有权威的相应改进措施。其次,就是要向社会公众负责,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讲科学,坚持自己的立场,坚持科普讲道理。第三,由于西方国家与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很多西方记者来中国进行报道的目的并不是很纯正。因此,谨防外媒或者其他媒体设置的“陷阱”也是北京奥运的经验总结。在接待外国媒体时要格外小心,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树立真正的自信。面对境外媒体以一种开放自信的心态坦然面对,同时增进相互间的了解,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在中国采访要想拿到第一手准确的新闻必须按规矩办事。同时,我们要做好舆论导向引导和信息控制,拟定各项灵活应对外媒问题的方案。

二、媒体在应对冬奥会重污染天气中的角色扮演

1.信息收集者

以雾霾天气为例,公众获得的雾霾风险信息渠道并不完整,个人的经验往往具有碎片化、不系统等特点,无法正确认识科学的系统的风险知识,加上雾霾风险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了解具体情况需要一定的门槛。对于该类受众群体来说,媒体的雾霾报道极有可能加剧风险,也可能会弱化风险。只有媒体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才能防范于未然,对现实情况了如指掌,能行之有效的控制风险。

从信息收集者的角度来看,从以下三个方面能够做到控制风险传播:第一,媒体可以借助政府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智力支持及时向公众公布权威的雾霾天气情况、雾霾天气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报。第二,媒体可以实时监测雾霾风险,对雾霾天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预警式”报道,并告知公众科学防范雾霾的方法,使公众知晓雾霾风险的危害,便于公众做出理性的风险决策。第三,媒体可以针对雾霾风险成因进行深入的调查报道,为有关部门治理雾霾提供数据支持。

2.舆情监测者

对广大群众而言,许多熟悉的危险源于他们自己的经历,而潜在的灾难性风险则是无形的、全球性的,无法立即感知。所以媒体对环境传播中的风险进行预警和舆论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媒体报道是“危险文化的眼睛”,因为它可以将威胁公之于众,让人看得见,提醒人们注意细节。媒体不仅应该通过揭示环境风险,让公众意识到潜在风险的存在,还应该对那些生态破坏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和监督。要发挥风险批评的功能,媒体需要监督此类风险主体的决策、定义和讨论过程。媒体需要监督政府、企业等风险主体,履行其风险批评职能。通过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对于风险的定义、决策、论述过程,对环境问题所造成的风险事件进行监督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针对政府的风险决策进行反思。然而,我国媒体对环境风险的舆论监督有时涉及带动当地经济的支柱企业,有时涉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因此,相关报道必然会受到多重阻力。因此,我国媒体在履行风险批评职能时,应正视环境风险和环境危机,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理念,維护生态环境和公众的权益。特别是对主流媒体来说,环境报道不仅要坚持正面宣传,还要加强有效的舆论监督。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对环境“风险”有敏锐的认识,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以便有效地传播报道。

3.舆论引导者

我国媒体理应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对冬奥会重污染天气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作出客观的批判性报道,以对政府产生触动。也借此对企业还有广大民众等风险主体保持敏感态度。政府决策对社会公共利益影响大,所以媒体在重污染天气风险问题中发挥其批评功能,能够行之有效地促进政府参与风险治理,具有构建保护公共环境领域的意义。因此,主流媒体在对我国重污染天气风险进行监督报道时,则更需要借助舆论压力来引导并解决问题,积极应对,成为舆论引导者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处在历史交汇期的重要标志性活动,作为舆论引导执行者的媒体,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和战略价值,提高政治站位、明晰历史方位、找准履职定位。技术革命改变了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及传播媒介三大要素的内涵与外延,新时代同2008年北京夏奥会相比,媒介环境发生巨变,必须认识到技术逻辑对于重污染天气下媒体引导应对方式的改变,更新重污染天气下媒体引导手段。在重污染天气来临时,要做好对引导主体多元化的把控,特别5G时代的到来,新的传播技术导致了泛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在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支撑下,体现着人本逻辑的写作机器人等成为了新的传播主体。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演进过程并不是后者取代前者的过程,因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开始显现。除媒体自身的国际传播和国际舆论引导之外,政府、社会组织、意见领袖、公众等多元传播主体大都利用媒体开展国际舆论引导活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主流媒体退场的进程,若将北京冬奥会打造成为一个全球的体育嘉年华,需要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做支撑。在国际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当重污染天气或其他变局出现时,传统主流媒体要更多承担起舆论全局掌控者、管理者、平衡者的角色,服务于大众,为大众内容生产者提供知识与模板,开拓传统主流媒体空间,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4.情绪疏导者

新媒体时代,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掌控舆论、疏导反向社会情绪,就必须借力于媒体。首先,通过媒体搭建沟通平台。可以在热点事件以及突发事件还未转变为舆论风波时,通过媒体平台发布可靠信息。其次,发挥媒体平台的正能量。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因具有大胆的质疑精神以及对事件的分析、评论能力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应引导其发挥正能量。以便在突发公共事件时掌握舆论、控制舆情、引导社会情绪。媒体平台听取民意、积极发声,为疏导反向社会情绪奠定基础。疏导反向社会情绪,需要构建有效的媒介互补机制。传统媒体应增加深度报道,帮助民众对信息进行辨识以及梳理,消除信息碎片化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应积极传递传统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吸收传统媒体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公共事件。

以“甘肃马拉松事件”为例,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因遭遇极端天气,致21人遇难。这一事件在微博平台发布后迅速引发热议,几度冲上平台热搜榜第一,这一天被网友们称为“中国跑圈最黑暗的一天”,此次事件影响较广、事故造成后果严重、人员伤亡惨重。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也提供了大量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实践案例,在社会舆论方面引起巨大的反应。从媒体角度而言,需要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与传统媒体不同,以微博为主的新型网络新闻平台往往在新闻报道中获取的图片信息会比传统纸质媒体所获取的图片来得更加清晰,通过视频以及录音等方式能够立体的对现场进行有效的还原,提高受众的氛围感,使民众能够有更加切实的感受。但是在天灾人祸面前,媒体在报告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照顾民众情绪,疏导民众情绪。

因此,在向新媒体时代转变过程中,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特别是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时,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做好民众情绪的疏导,防止造成恶性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无论是极端天气还是冬季频发的重污染天气,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的报道,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污染天气引导与媒体应对工作提供借鉴。

三、媒体在应对冬奥会重污染天气中的功能定位

1.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奥运会是全人类的盛会,涉及的项目众多。如若重污染天气频发,容易危及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和广大观众的生命健康,而且容易在国际形势微妙的现在,让外国运动员、媒体、官员对中国产生不好的印象,不利于我国大国形象的树立,有损国家形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主动性将对舆论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第一时间在媒体上发布准确的权威信息,有利于积极的引导舆论走向,不会造成社会舆论失控或相对混乱的被动局面。在相关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施以控制。以下三点有助于媒体在风险来临时帮助广大民众形成正确统一的认识:

首先需要注意事前控制。当一个问题可能成为热点时,我们不应该等到热点出现再释放它。我们应该预先制造相关的小热点,以分散这个准热点,防止它成为一个大热点,甚至焦点。同时,提前广泛普及相关环保知识,提高广大公众的相关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正确判断相关问题,不被一些歪曲的报道所迷惑,从而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其次,注重事件的管控。相关事件发生后,坚持对公众负责、公众利益至上的态度,第一时间发布全面、准确的信息,抢先一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尤其是重污染天气,媒体必须发布权威公告,必须有权威的相应改善措施。

第三,注意事后控制。在相关事件的媒体传播效果逐渐减弱并淡出舆论范围后,应及时总结时间控制,做到有效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为后续媒体应对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2.动员全员积极应对

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环境新闻是增强公众主动接受环境知识的有效且必要的基本途径。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一些记者就通过报道环境危害,直接促使3000多万人走上街头发表演讲,以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传播在环境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环境文化和环境保护意识成为社會的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的生态治理。媒体的环境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我国正处于转型期,风险社会具有明显的特征。作为现代化风险之一,媒体对环境风险的关注是重中之重且不可阻挡的。

我国媒体在涉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以及涉及政府工作的相应管理部门,要想报道相关的新闻必然会遭受困境。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对环境风险进行舆论监督,如何动员我国媒体在冬奥会举办期间遭遇到重污染天气情况下的积极应对,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媒体需要在监督政府、企业等风险主体时,发挥风险监测功能,发布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并及时对政府角色进行反思。

因此,中国媒体应更加重视环境传播中的媒体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其风险预警、风险传播、风险批评等功能,不断提高环境传播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媒体、政府、公众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环境问题将得到圆满解决。

3.汇集社会舆论潮流

在北京冬奥会舆论引导理念与目标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部门要主动设置议程,把新闻发布作为重要手段,采取分阶段设置议题的策略。为配合北京冬奥筹备进程,于2020年设置议题阐述新冠肺炎疫情对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影响以及中国各级政府、冬奥组委为保证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顺利开展所进行的努力,同时普及冬奥知识,介绍奥运场馆的建设运行情况;2021年舆论引导的重点是冬奥会各项测试赛顺利举办,冬奥会志愿者培训活动,力求将全世界的目光从东京拉回到北京;2022年舆论引导的重点是冬奥会开幕式以及即将来临的冬奥盛会和系列冬奥故事的挖掘,使得世界体育真正来到北京时间,打造体育狂欢的盛会。

受疫情和东京奥运会延期的影响,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不确定性增强,舆论引导的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在分阶段设置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潮流的同时,要根据疫情的走向、东京奥运会筹备的政策调整和规则变化、国际奥委会相关要求等,适时确立短期国际舆论潮流引导的议题策略,发布重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潮流,并及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四、结束语

从客观角度来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新媒体在重污染天气下的应对工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把握住机遇,不惧怕挑战,才能够借助新媒体优势有效的控制舆论引起的社会话题,发挥信息传播的效率、能量以及规模,借助有关部门发布权威信息。另一方面,当新媒体出现后,热点的发布也有了更多选择,不必局限于一个平台,也能够更好更方便针对准热点问题,预先制造小热点,化解不必要风险,能够在冬奥会举办期间更加从容、稳妥的处理相关问题。所以,积极运用新媒体,借助新媒体所能发挥的优势,借助各种平台载体及时做好有关信息的权威公开发布,并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及疑问持续做好相关信息的跟踪解读。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全世界体育迷尽情狂欢的舞台。作为北京冬奥会筹备和举办期间的重要工作,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具有常态性。因此,各类媒体应该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当好“把关人”,及时收集信息、发布信息、监测信息,第一时间向民众公布权威信息,监测舆情,适时引导舆论,疏解民众情绪。作为涉及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媒体应通过增强风险预警功能、增强风险批评功能、完善风险沟通功能等方式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视实际天气影响、政治局势、舆论环境、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以及媒介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由于北京冬奥会举办时间的特殊性,如受到重污染天气影响,国际政治局势和国际舆论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导致了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更应迅速确立媒体在应对重污染天气下的功能定位与角色扮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对北京冬奥会的舆论环境产生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9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7.

[2]杜少中.微聊环保—新闻发言人网上网下的故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杜少中.微薄之力在微博[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

[4]陈雪.浅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应对危机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14):161+189.

[5]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舆情课题组.大气污染防治主流媒体报道规律研究报告[J].环

境保护,2018,46(13):36-46.

[6]蒲毕文,贾宏.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8,54(02):51-58.

[7]苏荣海,牛道恒,张吾龙.大型体育赛事安全事故风险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3(04):499-504.

[8]张森,王家宏.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问题识别[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2):105-109+113.

[9]肖奇,杨俊,高奎亭,杜唯.2022冬奥会重污染天气媒体应对策略探讨[J].世界环境,2021(01):50-52.

[10]董杰,刘波.冬季奥运会的门票:收益、风险与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14,35(02):53-59.

[11]王金平,肖奇.高校体育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应对路径——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审视视角[J].传媒论坛,2020(04):20-21.

[12]郑雯雯.环保部门如何处理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媒体应对[J].环境经济,2013(04):57-58.

[13]娄春风.奥运会赛事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3):97-100.〔责任编辑:孙玉婷〕

收稿日期:2022 — 11 — 03

基金项目: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22冬奥会重污染天气下的媒体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YJC890035);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碳中和运动会推广价值、困境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Q2022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海涛(1997-),男,福建龙岩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冬奥会功能定位媒体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
我国水域将按功能定位分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