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四个维度

2022-05-30 10:48赵明伟
理论观察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历史自信底气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源于唯物史观,淬炼于党的百年奋斗史,彰显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意识。在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新征程上,要以天下为公作为坚定历史自信的根基命脉,以走好中国道路作为坚定历史自信的正确方向,以提升历史自觉作为坚定历史自信的成败关键,以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本保障,从历史维度和自信高度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定力,奋力走好新时代的复兴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历史自觉;人民至上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11 — 0026 — 04

历史自信就是历史活动主体在对于自身历史价值和历史规律的充分肯定和掌握的基础上积极践行,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树立坚定信心,其中蕴含了历史活动主体的意志和信念,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底气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百年的探索历程、奋斗历程、创新历程,逐渐淬炼出对党的形成发展历程、党的价值、党的精神和党的前途充分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党的历史自信的理论基石,展现出党历史眼光的深邃、历史视野的广阔、历史情怀的深厚,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出的硕果。正是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党救民族于危亡之际,在风起云涌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开展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1]历史实践是产生历史自信的沃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继续发展和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新的实践,要通过明晰根基命脉、坚定正确方向、把握成败关键、筑牢根本保障四个维度,不断增加新时代党的历史自信。

根基命脉: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汲取了无限智慧,从红船建党至今,始终胸怀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目标。正是在这个理想的领航下,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历史阶段践行初心、百折不挠,推动了革命事业发展,取得了伟大胜利。一批一批知识青年带着对共产党的向往执着地奔赴延安,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追求着真理。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以热忱饱满的行动力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使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得到了根本改变。进入新时代,在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的同时,以谋天下大同为价值取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动描绘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天下为公的崇高精神。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大格局,愿世界同进于大道的大气魄,为世界谋大同的大气度,使党始终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拥有历史自信,一步一步从百年历史中行至今日,从中华大地驶向世界,天下为公、胸怀天下,是党的历史自信的根基命脉。

回溯人类历史,无论胸怀天下的英雄人物,还是为民为公的仁人志士都载入了民族的史册,并组成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2]只有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才能获得人民的信赖与支持,只有为民族谋复兴的事业才能成为宏图之业,只有为人类文明谋进步的政党才能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只有这样的政党才能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不断坚定历史自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新时代坚守天下为公的根基命脉,坚定历史自信,党要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以历史的思维、宽阔的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站在实现牵系家国梦和民族梦的“中国梦”视野,继续带领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同时也要站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的最高理想,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篇章;更要站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类理想视野,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努力实现天下为公的进程中铸就伟大成就,坚定历史自信。

坚定方向: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出发,开辟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总称。中国道路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一條走得对、行得通的强国之路,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走中国道路是人民群众的正确选择,走中国道路是人民群众对党的坚定信任。党也从未辜负众望,带领人民群众一路迎风破浪、披荆斩棘,弘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飞跃。在这条道路上,党带领人民群众弘扬自力更生精神,使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断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夯实我国社会进步的根基,使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在中国道路上从实践到理论所取得的绚烂成果,既是历史自信的彰显又是历史自信的生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同时也会具有无比的志气、骨气、底气,从而更加坚定历史自信。诞生之初,党以团结带领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摆脱压迫为目标,新中国成立时,党以团结带领奋发有为的人民群众建好社会主义为目标;进入新时代,党以团结带领锐意进取的人民群众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实际,是党坚守初心的结果,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必须长期坚守。同时,这条道路怎样走、能否走好也决定了党的前途命运,决定了党的历史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3]坚定道路方向,增强自信就要加深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发挥历史经验在今天实践中的明镜作用。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必然要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系统全面总结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经验和规律、在不同历史时期建设的实践经验和规律、党自身进行建设和执政的规律和经验等等,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规律的认识,在把握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坚定党长期执政的信念,坚定走好中国道路的决心,坚定社会主义通过发展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

成败关键:历史自觉

党带领团结中华民族在百年征程中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丰碑,历史性的转变与突破、历史性的跨越与成就,这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人民群众的缪力同心,也源于党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关头和重要历史时刻都能够全面回顾历史、及时总结经验,源于党坚持以历史照亮未来的可贵的历史自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强调在开展实践中要具有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届六中全会以高瞻远瞩的智慧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为推动革命事业发展、实行改革开放、实现强国梦想,统一了思想和行动,汇聚了智慧和力量,增强了党的历史自信。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历史是一代一代现实的人在实践中铸就的群体印记,其中包含着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蕴含着引领社会前行的思想,折射着伟人的智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的,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在物质和精神领域中保留前一个社会的实践结果,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在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了正确认识,从而以更科学的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前行指引了道路。我们党的发展壮大、革命事业的胜利推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强国梦想的行稳致远,都是党顺应历史潮流对历史脉搏的正确把握、对历史主动深刻领悟,是党的高度历史自觉的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教育引导全党“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到,党非常重视把握运用历史规律,善于在历史自觉中把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信并形成天然自觉。正是在正确党史观的指导下,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的历史思维,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坚持从历史中获得推动现实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据、获得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志气和底气,从历史中探寻时代发展的方向,顺应历史大势、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科学研判时代使命,坚持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究,从而从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实现飞跃,从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从而更加坚定了党的历史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指出,必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党的历史自觉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依据,进而在立场方面实现自觉。历史不仅指引现实,同时昭示未来。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党要大力不断地深入汲取一百年来不懈奋斗中所产生并形成的历史智慧,以不断增强和提升历史自觉,坚持和坚定历史自信。首先,党要以巨大的政治自觉,在全面把握重大历史意义基础上,深刻理解、掌握和运用我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规律,牢牢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其次,要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的品格,从历史的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从历史教训中使自己清醒,不断推进新时代我党建设和发展新的伟大工程,强化对于新时代我党建设规律的把握,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大生命力和历史自信。再次,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完善斗争精神,我党在斗争的环境中诞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当前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全党要不断提高斗争本领,根据新阶段国际国内的新情况调整斗争手段及策略,在夺取新时代、新情况、新历史特征的伟大斗争中促进和强化历史自信。最后,要牢记我党初心与使命,洞察复兴前景,在自觉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自觉,担当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中增强历史自信。

根本保障:人民至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实现人的解放自由而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自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无产阶级政党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向世人宣告的那样:“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根本宗旨并始终如一践行,自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標准,”[7]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8];从立志实现人民的独立自主,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思想。人民至上思想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指引,在不忘初心、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党始终遵循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带领人民群众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又以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的改革开放道路,如今又依靠汇集人民伟力踏上了为中华谋复兴的征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和人民是生死与共的关系,坚持人民至上是党总结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经验得出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自信是对奋斗成就和奋斗精神的自信,历史证明,党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与奋斗精神的自信源于人民。人民是党坚定历史自信的雄厚根基。人民拥护与支持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力量源泉,党的历史自信源于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正因依赖人民这肥沃的土地,党这颗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成立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拥有9600多万党员,是世界第一大党;因人民的支持党才能在革命战争时期浴血奋战,战胜一切反动派,在和平建设时期擘画蓝图,一切为了民族复兴;有了人民对党的决策和谋篇布局的拥护与支持,党必将信念满满,从历史走向未来。依靠人民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最足底气,中国人民的品格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党始终依靠人民书写壮阔史诗,过去带领人民使中国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新时代党要沿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的远景目标继续创造辉煌的历史,仍然要依靠激发人民的巨大潜能,汇聚磅礴力量,夺取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胜利,使党拥有更坚定的历史自信。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9]这蕴含着从党的历史中传承的为民而生、因民而兴的思想。在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增强党的历史自信应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首先,保持与人民血脉相通。“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党要与人民同甘苦、同命运、共呼吸,不仅做到深入群众,更要做到扎根群众,扎根基层,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将党的建设与人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扎实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利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应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将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标准,将为人民执政作为党执政的最高准绳。坚持为人民执政,要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直击人民最急难问题,为实现人民最大政治利益、保障人民最大化和最丰富的物质利益、保障人民在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最大利益而奋斗。再次,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列宁曾指出,“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1]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伟大的创造能力,我们党未来要向子孙后代交出完美的答卷,就要坚持为人民执政,坚持问计于民,顺应民意,不断激发亿万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强劲动能,凝聚无往不胜的实践伟力,进而坚定历史自信。

结语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源于党的百年艰苦卓绝实践,是基于胸怀天下一心为民的自信,是基于中国道路的自信,是基于初心自觉、使命自觉的自信,是基于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自信。坚定历史自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精神源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精神底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精神支柱。历史也许会尘封但绝不会远去,它始终或以荧荧之光、或以熊熊之火照进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通过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党一定要做好引领全国人民奋斗前行的扎实准备,须谨记来时路,吸取历史智慧,在前行中升华历史认知、提升历史自觉,以坚定的历史自信鼓舞信心士气、坚定奋斗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进。

〔参 考 文 献〕

[1][2]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0.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413.

[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8]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07):19.

[9]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9).

[1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01).

[11]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3.

〔责任编辑:秋 水〕

收稿日期:2022 — 11 — 12

作者简介:赵明伟(1970—),女,黑龙江绥化人,常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
牢记人民至上?确保党媒姓党?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读懂穆青 弘扬穆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