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蓝剑
【摘 要】本文针对防城港红色资源宣传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红色精神凝练不够深入、宣传推广载体不够丰富、宣传推广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深挖红色精神,强化符号传播意识。同时,从宏观层面构建红色资源宣传推广“三核驱动”框架与“核心+”模式,微观层面健全红色资源宣传推广领导体制、打造宣传推广红色城市品牌、拓展传播路径、激活红色资源新活力。
【关键词】融媒体;红色资源;文旅发展;宣传推广
作者简介 吴勇,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蓝剑,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委网信办主任
红色资源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类别的总和,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中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是见证党心和民心熔铸一体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最珍贵的生动教材。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红色资源宣传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防城港市结合《关于实施广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的意见》精神,立足自身边境特点,创新方法路径,在红色旅游资源宣传推广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存在红色资源宣传推广品牌意识不足、开发力度不足、传播方式不够丰富、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深入分析防城港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现状、优化宣传推广策略,对防城港市的红色资源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防城港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的优势特色
(一)革命历史与中越红色资源丰富独特
防城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具有“海、边、山”显著区位优势,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广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将防城港江山半岛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明确将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作为中越两地文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共享及保护重点。防城港现有12个重要的实体与非实体红色资源,包括东兴市的中越人民友谊公园、胡志明小道遗址、东兴支部、“东兴汇路”(东兴侨批会馆),上思县的念板沟军事会议遗址、上思起义、六细革命根据地,防城区的那良大勉革命老区旧址、那良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城北烈士陵园,港口区的“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纪念碑、光坡镇笀箕涡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从数量和分布情况可见,防城港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中越友谊及边境革命历史更是独具优势与特色。
(二)红色资源具有边境多民族特色
防城港市有汉、壮、瑶、京4个世居民族,所属东兴市江平镇的“京族三岛”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京族同胞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随着防城港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户籍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全市现生活着37个少数民族,约50.75万人口。这些红色资源具有独一无二的边境多民族特色,蕴含着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抵御外敌、团结奋斗的历史史实,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丰富资源和生动教材,值得宣传和推广。
二、防城港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的不足
当前,防城港市红色资源宣传推广水平与红色资源禀賦还未完全匹配,存在以下不足。
(一)红色精神的凝练不够深入
边境红色资源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和见证党的革命历史,更在于其蕴含和体现的革命文化传承,必须对边境红色资源的全局性、时代性特点进行挖掘,深入凝练红色精神。例如,党的一大召开地浙江嘉兴,围绕“红船精神”的凝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的艰辛历程[1]。然而,目前防城港市的边境红色精神凝练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统一的红色精神符号,如对“中越革命友谊”“红色海疆革命历程”等的总结凝练还不够,且以红色精神符号传播的意识不强,未形成红色宣传推广模式或框架。
(二)红色资源的宣传推广载体不够丰富
宣传推广载体的选择是红色资源拓宽市场的关键环节。当前防城港市在载体选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单一景区讲解基本采用同一套讲解词,革命遗迹的展现形式均采用单一陈列形式,宣传推广也仅仅是手册、宣传单的方式,在诸如那良抗日武装起义纪念亭、上思念板沟军事会议遗址等景点都有此类问题存在。二是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少边疆、民族及革命文化融合的文创产品,文创产品符号化传播不足。如中越人民友谊公园,文创产品创新不足,仅有装备模型、图册、纪念币等;那良大勉革命老区旧址等革命遗迹甚至没有文创产品。三是面对疫情反复,多渠道传播的思考不足,红色资源共享率不高。
(三)红色资源宣传推广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防城港对市内的红色资源有一定的整合与开发利用,但红色资源宣传推广领导体制、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人才培养体制等还不够健全。领导体制上,缺少统一的红色资源宣传推广领导机制,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管理运行上,没有专门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的资金筹集、拨付和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面,由于边境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较难吸引到专业的宣传推广人才。
三、防城港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的重要意义
防城港市红色旅游资源集中,拥有12个重要的实体与非实体红色资源,边境特色鲜明。作为面向东盟的重要区域,其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地缘接壤,人文交流频繁,红色边境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地域优势。不仅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最前哨”,国际传播的“样板地”,更是面向国际进行边境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的最佳“试验田”[2]。边境红色资源的宣传推广效果,将直接影响广西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影响我国区域国际传播和战略传播工作的实效,进而影响我国在东盟地区的“国家形象”构建。
红色资源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国近现代的历史凝结,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大背景下,防城港市在加大红色资源宣传推广力度,发挥教育学习“资源库”作用方面具有特殊的职责和使命。宣传推广红色边境资源,可向人民传递边境红色文化理念,了解党的奋斗历程与伟大贡献,让红色革命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四、防城港市红色资源宣传推广思考与建议
《广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红色文化为重点的研学旅行工程,这为防城港市的红色资源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防城港市可发挥优势特点,加强顶层设计,深挖红色精神,强化符号传播意识,从体系框架模式入手,在总体布局上突出核心,做到抓关键、破难题、走新路。
(一)宏观层面:构建红色资源宣传推广“三核驱动”框架与“核心+”模式
“三核驱动”是指结合防城港“海、边、山”特色,将现有“一市一县+两区”的红色资源格局打造成为以“国际+沿海+工业”为核心的“三核驱动”整体宣传推广框架,对外打造北部湾红色旅游中心与重点主题示范区[3]。国际方面,以聚合中越革命故事与遗迹为宣传推广重点;沿海方面,以边境革命故事与遗迹为宣传推广重点;工业方面,以边境红色工业旅游为宣传推广重点。
“核心+”是指将各核心景点与防城港市属的其他旅游资源结合的宣传推广模式。国际方面结合中越友谊、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京族民族文化等进行拓展推广,沿海方面则以“海+边+山”模式融合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特色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工业方面结合温泉、漂流等形成红色生态旅游融合推广模式。
(二)微观层面
1. 统筹协调,建立红色资源宣传推广领导体制
在“三核驱动”框架与“核心+”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成立领导小组,确立管理主体,明确职责、权限、工作要求,统筹协调红色资源相关工作,实现统一管理。建立边境红色资源宣传推广常务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将相关宣传推广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建立奖惩机制。在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宣传推广总体规划,构建多维辅助格局。
2.凝练特色,打造宣传推广红色城市品牌
凝练防城港红色精神,打响红色城市品牌。一是以打造城市名片的方式进行城市形象宣传推广,打造红色资源亮点;二是结合防城港“海、边、山”、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深入诠释本地红色基因,进行城市红色形象图标(ICON)设计,传播红色防城港;三是积极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旅游推介大会,参加各类城市评选等,提升知名度;四是寻求与优秀红色旅游城市建立友谊关系,借力发展红色旅游,以“城际传播”来提升城市知名度;五是通过制作城市红色宣传片,建设专门红色旅游网站,提升城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曝光度;六是建立红色文化符号资源库,利用资源库资源,全面开发红色城市文创产品,打造文创赋能的红色城市品牌IP。
3.创新方式,拓展传播路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融通多媒体资源”“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边境红色资源的宣传推广在线下进行的同时,应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使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从有限的现实空间向无限的网络空间延伸。通过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的革命文物静态陈列方式,利用影像技术、音效技术等把边境的红色资源存储、传播到互联网上,实现受众的线上接触,提升景区的“现实+虚拟”吸引力。
注重国际化多语言讲解,优化自动讲解人机界面,增加自主选项与互动版块;注重影视化传播,与影视机构合作,进行影视剧拍摄,开辟红色故事影视化传播路径。拓展发声传播渠道,开设统一的红色旅游抖音APP、微信公众号(含视频号)、微博等;注重红色饮食文化传播,系统地研究防城港美食,构建“一盘菜一个故事”模式,将防城港革命故事的精髓内容通过食物摆盘制作的方式呈現。例如,将防城港的海鲜产品进行图形创意,融入“胡志明小道”路线,体现艺术性,推动“旧菜展新颜”;充分挖掘图书馆红色资源,将红色文献与红色研学充分结合;设立红色主题类型的阅读室,建设红色互动空间,不断创新红色文献的阅读推广模式。
4.突出重点,激活红色资源新活力
精心设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对各核心景点进行分别打造,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丰富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依托,以红色历史事件为线索,结合对抗竞技、知识问答、沉浸式体验等游戏元素,强化红色文化活动体验,打造多精品特色路线。
对“重走东兴汇路之旅”“中越友谊之旅”“中共东兴支部星火之旅”“我为祖国巡边之旅”等4条红色旅游线路进行研学旅行模式升级,打造防城港三重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模式。一是以国际红色旅游“核心+”为第一重,连线东兴市—防城区—上思县—港口区—越南边境游成为新红色国际旅游线路;二是以沿海红色旅游“核心+”为第二重,强化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是以工业红色旅游“核心+”为第三重,将防城港市特有的边海生态与工业之旅进一步融合,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斐然成就。积极扩充红色海洋旅游文化的挖掘,将渔民生活与红色资源相结合,推动红色旅游路线“向海发展”,最终形成海陆相连的路线规划。
5.破解难题,实现长远发展
破解边境红色资源宣传推广投资大、见效慢的难题,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加大财政预算。通过设立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方式,将资金投入红色资源宣传推广上。积极探索并引导资金多元化投入及市场化运作,拓宽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的资金渠道。
针对宣传推广人才储备问题,制定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或计划,依托红色资源研究机构及相关高校,使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与社会培养相衔接。凝聚一批专门从事宣传推广的人才,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宣传推广。完善人才管理、奖惩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待遇,加强分级分期培训,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精通业务的红色资源宣传推广人才队伍。
五、结语
宣传推广好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防城港市地处中越边境,红色资源丰富,特别是中越革命友谊红色资源独具特色。《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红色文化教育等文化产业,推进中越文化交流,打造国际知名的边境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因此,利用融媒体平台,做好防城港市红色资源宣传推广,对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越两党故事,推进中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玲英,童兵.媒介化视域下红色资源的创新传播[J].当代传播,2022(2): 17-20.
[2]刘晓哲,魏巍.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的理论价值及实践价值[J].人民论坛,2022(2):85-87.
[3]郝琦,贺兰兰.延安红色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1):118-123.
(编辑:覃世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