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谈英语教学应对策略

2022-05-30 10:48马冬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11期

马冬莲

[摘 要]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提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多维度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展开积极的教学应对,通过知识梳理、情境创设、活动组织、肢体调动、实践训练等策略,系统训练学生英语学科学习的归结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认知能力、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3-0054-03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引领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应用,还要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英语语言能力,塑造学生的英语文化品格。因此,要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通过设计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英语教学活动,突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结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注重体系性,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学习过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完整的英语知识网络。因此,教师要加强英语知识的梳理教学,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记忆、应用,按照英语教学的知识主线,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归纳、总结所学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英语知识基础,提高英语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同时,这样能教会学生更多归纳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归结能力。

小学英语教材以主题为线索,以单元形式进行编排。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单元教学活动,系统整合各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的逻辑脉络,为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搭建思维的“脚手架”。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4A Unit 1 I like dogs的内容是围绕动物的话题展开的,其中的重点单词为动物类的名词词汇和描述动物特征的形容词词汇。因此,教学本单元的单词,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把握单词间的区别和联系,根据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将这些单词进行分类。课堂上,教师调整教材原来的单词呈现顺序,先进行“monkey、panda”等动物类的名词词汇教学,再进行“cute、fat”等描述动物特征的形容词词汇教学。通过对这些单词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将同一类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集中记忆,建立单词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单词识记的效率。

上述教学中,教材主要围绕“动物”这一主题展开内容编排,重点单词涉及动物类的名词词汇和描述动物特征的形容词词汇。教师在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梳理词汇间的逻辑脉络,激发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结能力。

能力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夯实基础是最重要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英语教材是由众多知识点编排而成的,面对众多零散、复杂的知识,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背诵。其实不然,背诵知识是从微观视角切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要想提升学习效率,必须从宏观视角出发,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只有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探究学习才会有明确的方向,课堂教学才会更高效。

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可以把更多生动直观、新颖有趣的教学辅助素材引入课堂,增强英语知识的呈现效果,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要明显强于抽象思维。教师要切合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情境创设中突显英语教学素材的直观性,强化学生的感观刺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学习,构建英语知识基础。

同时,教师要深入钻研英语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情境创设的切入点,提高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科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深入理解所学的英语知识。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4A 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中的“Story time”板块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呈现的是用各种水果做沙拉的情景。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提前准备好杧果、橙子、葡萄等水果,课始创设实物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探究学习。如当讲到“I have a mango and an orange.”时,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杧果和橙子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表达与实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看到杧果和橙子时就可以想起“I have a mango and an orange.”这个句子的表达。

上述教学,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借助杧果、橙子等实物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新学的词汇。这样有助于增强英语知识的呈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感知中深化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创设情境已经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英语的语言属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以情境为依托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知识复杂难懂,用情境化解;学生兴趣不浓,用情境调动。情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吸引学生,助力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不能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更多的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教师能够从这一点出发设计教学,情境创设自然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三、活动组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课堂,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创新教学活动的载体选择和组织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英语学习活动当中,丰富学生课堂学习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英语课堂教学强调交互性,教师要将合作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新知导入、分析探究、总结提升等环节,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創新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能够为学生探究、理解知识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教师需要减少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干预,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4A 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Can you... ? ”“Yes, I can. /No, I cant.”。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毫无疑问,仅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满足不了学生的训练需求的。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以“Can you play basketball?”“Yes, I can. /No, I cant.”为范本,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将“basketball”更换为能够想到的内容。通过进行大量的对话练习,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认知。

又如,在教学句型“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达成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的目标。这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时,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教师习惯了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一股脑地将知识抛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问题探究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从而抹杀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显然,这样教学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不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更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究、组织、展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交际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也才能得到锻炼。

四、肢体调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英语课堂中,教师结合肢体动作展开教学,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爱玩。教师在英语词汇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肢体动作配合词汇拼读、识记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深化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理解,提高学生英语认知的准确度。

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英语词汇的具体意义、发音特点、字母构成等方面出发,编排一些节奏鲜明、重点突出的肢体动作,并在其中加强英语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能够达成针对性识记词汇的教学目标。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4A Unit 8 Dolls中的重点词汇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包括头发、耳朵、嘴巴等。学习这些词汇时,学生边读边做相应的动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识记效果。如教学“hair”一词时,教师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做捋头发的动作;教学“ear”一词时,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将手放在耳侧;教学“mouth”一词,根据其发音中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张大嘴巴。上面这些动作都可以在学生的词汇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每个单词的特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动作,以辅助学生记忆单词,增强学生识记单词的效果。

在单词学习中加入肢体动作,配合学生进行单词的拼读和识记,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理解力。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对单词的理解与所做的动作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肢体动作,带领学生识记单词,对培养学生的单词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节课的时间都让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既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真正高品质的课堂是动态化的,是不断发展的。这里的动态化,不仅指思维的运转,还包含身体的运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动”起来。如学习单词时可以动,进行口语交际时也可以动,甚至写完作文后可以到讲台上读一读。这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子,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会呈现勃勃生机,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要摆脱死记硬背的低效教学模式,就要将更多的教学关注点落在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灵活应用上。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英语教材,把握每个课时教学中的重、难点,围绕关键的知识内容设计不同的英语实践活动,为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表达、英语知识应用、英语创编写作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知识的应用价值。这样可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英语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创新设计一些操作性、实践性强的作业,以实现英语实践训练的多维度目标。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4A Unit 7 How much?后,教师以“在伦敦游玩的一天”为主题,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设计情景模拟表演活动,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情景模拟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创作和演绎剧本的过程中,体验诸如“Can I help you?”“Yes,Id like this pair of shoes. How much are they?”等句型的表达和应用。

上述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表演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本单元英语知识的理解。教师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深入解析教材,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升了英语学习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实践训练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练习题,学生并不感兴趣,这样难以获得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要革新英语训练形式,从英语知识本身挖掘趣味因子,在多元融合中优化训练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如竞赛游戏、角色演绎、情境体验等活动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个系统化的工程。教师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全面性,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为学生英语知识的自主建构、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如知识梳理、情境創设、活动组织、肢体调动、实践训练等策略,都能给学生英语学习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建构。

[ 参 考 文 献 ]

[1] 施琳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学科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探究[J].教育界,2021(16):73-74.

[2] 沈颖.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教学:以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 5 How old are you?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1(Z3):109-112.

[3] 董海运.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学习活动架构[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2):18-22.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