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清珺
编者按
“双减”不停步,改革进行时。本刊选取了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双减”工作中的探索、成效与亮点与读者分享,以期为“双减”成效巩固提供典型经验。
“双减”工作是对我们中小学教育人政治觉悟、担当精神、育人水平的一场大考。面對这场大考,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育人质量”为核心,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更多的“可为”与“可能”。
一、聚焦优质均衡发展,构建良好治理生态系统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局的引领下,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通过集团化办学激发活力,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一)价值引领,实现行动自觉
“双减”之下,我们秉承“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和“乐享教育”的核心理念,切实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承担起教育应有的职责和功能,扛起减负增效的改革重担,将育人主阵地做大做强。
(二)体系优化,实现优质发展
一是推行“本校带动、条块相辅、纵横联合”的治理模式。校长领航,副校长负责各校区“块”的常规管理,同时引领跨校区项目团队,实现学术化“条”的工作模块,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人才共育,促使各校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快速生成。
二是实施年级组管理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组织,年级组由年级长协同调控,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重点,以需求为目标,从“以学科为中心”的价值诉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追寻,让“双减”工作落实落细。
(三)督导驱动,实现减负增效
基于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评价指标体系,我们研发了涵盖5个维度15个关注点的《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集团化办学督导评估细则》,以校区述职、课堂诊断、实地参观、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办学相关者,每年度进行集中督导,为各校区提供有效的评价数据与改进意见。
二、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成长内在动力
落实“双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回归课堂,这就要求学校建立高质量的教学管理体系。我们依托“知行源”教师成长学院,营造学术氛围,聚焦学术志趣,让每一位教师走上“学者型教师”成长之路。
(一)研究赋能,构建中层团队“成长链”
学校管理的转型需要高效能的中层团队,中层的素养高度和系统能力决定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行进速度。
一是创新工作模式,促进管理科学化。我们将行政例会转化为学习例会,提升中层团队的思维品质;依托智能平台,完善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二是改进决策过程,提高决策有效性。我们推进以事实性证据为基础、以逻辑性推理为手段的理性决策过程,形成“项目管理四流程”,即项目招标,成立团队;任务分解,形成清单;系统研究,动态调整;成果发布,学术交流。我们实现以理服人的循证决策,避免决策的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
我们还成立了10个中层项目团队,涵盖思政一体化、教师发展、劳动教育、智慧课堂、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等领域,从行政逻辑走向研究逻辑,产出多元成果,推广应用到各校区。
(二)机制赋能,涵养名师骨干领导力
让教师成为专业领导者,在学校变革中进行学术和专业的协同发展,是我们一直的价值追求。
一是因校制宜,创新流动机制。我们建立干部、教师双向流动机制,采用“长周期”“短周期”“项目式”三种交流模式。如金桂校区集结各校区名师组建导师团队,在每周五“深度学习日”,以1名导师+1名青年教师的“双师配置”进行项目式交流。
二是搭建平台,孵化领袖教师。我们规范各级名师工作室运行,将名师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基于教师的研究专长,招募教师形成稳定社群,组建多个学习型自组织,开展主题乐享工作坊,形成共有共享的组织文化,使更多教师获得专业价值感。
(三)课程赋能,助推青年教师加速度发展
一是入职课程回应发展需求。开发系列化、主题化、类别化的入职课程,以周、月持续推进,创新评价方式,使之伴随青年教师成长的全过程。二是成长沙龙变革学习方式。遵循螺旋式导学法,用“问题前置—现场交流—智慧共享—实践应用—二次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青年教师全视角的深度学习,促进教师创新性思维的生长。
三、围绕学科素养落地,推进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追求知识的“深层理解、迁移应用”。随着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推进,我校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展开课堂实践探索。
(一)聚焦核心素养,重构单元教学
在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我们聚焦大单元教学,推动教师直面单元大观念背景下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助力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将知识碎片组织生成系统完整的单元主题意义体系,进而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科育人价值落地。
(二)统一研制作业,分层弹性实施
我们科学设计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研发了两类项目式作业,即“微作业”和“长作业”。“微作业”是每课时要完成的自主性、基础性作业,具有学科内容聚焦、针对性强、时间跨度小的特点。例如学生认识时间后记录“我的一天”,学习“制作潜水艇模型——浮沉子”等。“长作业”围绕大概念设计,以任务链驱动学生合作来解决问题,具有跨学科、挑战性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如在今年寒假的“定制红包雨”作业中,我们设置了9个关键词,“扫房子”是其中之一。学生关注到劳动工具的创新可以提升劳动效率,于是对各种劳动工具进行选择、尝试,发布劳动工具的“红黑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融合发展要素,实施立体评价
我们将学生纵向学习的全过程与横向发展的全要素整合起来进行立体评价。例如,关于一、二年级学生学业评价,我们将语数英学科知识作为定向越野各个站点的闯关内容,将科学知识融入定向越野的路线制定任务,以学生在比赛中的合作和表现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评价依据,利用美术、语文学科素养鼓励学生记录闯关感受,自主表达反思。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