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荣
语文阅读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积淀的灵活运用和综合体现,高质量的阅读对小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建立至关重要,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基础又是升华,阅读教学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是“读书”这么简单,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当下“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而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魅力,以能力培养取代固有的知识灌输,提升小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理解阅读的含义以及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坚持以生为本,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通过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从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上来看,课堂普遍存在容量过大、节奏过快、话语过多、一味地求新求异等问题。但是,抛开这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乱象,揭开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真正起到促进小学生言语发展层面上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却不多见。无论是外出观摩学习的名家课例,还是校内名不见经传的常规教学研讨课,相当多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人才华的展示课、表演课,以名师自身的光芒来映照语文课堂教学流程,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养来掩盖语文课堂教学指导。因此,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过于固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空间过于封闭,极大地降低了阅读教学效率。
(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越来越丰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的阅读教学课同知识点的教授一样,以PPT演示和多媒体教学为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词句的认识和书写,以“标准答案”回顾“原文材料”,充分体现了应试教育的思维,往往忽视阅读材料中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表达,因而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面临人生第一次“升学压力”,阅读课堂中通常以知识点问答为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了应试教育,有些教师干脆直接把课后问题的答案抄给学生背诵,重点语句的解析也是让学生照抄照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还扼杀了小学生本就不“富裕”的阅读兴趣。这种讲授、提问、简单背诵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但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反而会给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负担,忽视学生阅读时的情感代入,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扼杀了学生充满想象的阅读体验,将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越来越低,阅读质量也越来越低。
(二)教学过程过于固化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特別是一些年龄大一点的教师,难以从自己陈旧的教学角色中转换过来,没有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真正含义,依然将自己作为课堂主体,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教学标准向学生输出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过程形成一定模式化、程序化,这种固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变为了被动学习。认知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在这种固化的课堂教学中,只能机械地接受教师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可悲的是,这会让学生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固化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枯燥乏味,单一的定向思维方式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空间过于封闭
“大语文教学观”强调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自然,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还是一种封闭教学。铃声响起,课堂内学生们整整齐齐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是小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氧舱”。小学语文教学是要为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如果仅仅把教育限定在校园、教室这个相对封闭的狭小空间里,会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致、热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向社会、向生活、向自然建立开放的、广阔的教学空间,去主动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阅读教学方式。
二、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实际教学立足于课内,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通过优质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提升阅读的自主性,从而拓展课外阅读能力。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阅读篇幅较低年级时期显著增长,教师要向有限的课堂时间要质量,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
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文,篇幅明显增长,思想内涵显著提高,因此如何高效利用好课堂时间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打乱教学节奏,教师要善于运用文本材料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重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比如,《司马光》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读文章,标记不认识的词语,通过初读文章,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并思考是谁砸缸救人。当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以后,再引导学生找到全文的核心部分,即“砸缸救人”。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当听到小伙伴“扑通”一声掉进水缸后,司马光是如何救人的呢?小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文章内容并回答“砸破水缸”。教师接着问,“砸”是不是可以用其它近义词替代?有哪些呢?小学生能够找出“打”“敲”“摔”等词语。学生虽然对如何“破缸”有着很多感性的动词,但是,这些“破缸”行为完全是学生在搜索“砸”的近义词而脱口而出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词汇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哪个词汇更富有表现力,学生便能认识到“砸”一词更能够体现司马光的聪慧、冷静和果敢,当其他孩子都被吓哭了的时候,有的孩子跑去找大人,有的孩子吓得躲起来,但是司马光却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地去砸水缸,救出落水的小伙伴,体现了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特点。通过捕捉文章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汇,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推敲词语的习惯;通过捕捉细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故事情节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
(二)抓住文章中心,化繁为简,串联文章内容,教给学生阅读技巧
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很多作者都会运用比较含蓄或有特点的写作手法去揭示文章的主旨思想,这种句式表达往往能够在文中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阅读中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首先找到文章的中心表达,然后将文章内容有效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通过带领学生分析中心句子,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文章主旨,从而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统编教材五年级课本《桂花雨》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摇花乐”,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进而通过寄情于桂花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不同于以往的故事情节,而且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在小学生的生活是有时空距离的。对初读文章的小学生来说往往缺乏一点“趣味性”,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对思乡之情的感悟并不能像大人那么深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文章开头写道:“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乍读起来普普通通,只是点明桂花盛开的季节,但细细品味却传递着情感。故乡是情感的发端,而桂花正是思乡的寄托。语文学习,要努力提升小学生非智力能力因素,包括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等,不能简简单单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像这种有难度的文章,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文章,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寻找到中心句子,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引领、指导,思考体会词语的表达特点,能够让学生自己揣摩作者的情感表达。像文中点出桂花的开花时节是在中秋节前后,而中秋节是月明团圆的节日,这是作者在含沙射影地映射“思念”之情,但不知思念的是人还是物,作者说自己因香爱花,最爱桂花,后面课文又写到:“被风雨吹落香味便差了”,喜爱桂花的人是不忍心让桂花被风雨吹落,飘散在泥土里的,于是有了母亲的叫我们提前摇桂花。文章末尾处,作者把时光延伸到了全年,空间延伸到了杭州,但是不管时空如何延伸变换,故乡的桂花却是童年生活无可替代的,故乡那扑鼻的桂花香已经浸入骨髓深处,成为童年的烙印。教师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學生们也会被带入摇桂花的快乐之中,以饱满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赋予文字更多的情感表达,体会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学生自热而然地从“桂花”联想到“故乡”,从“桂花乐”联想到“思故乡”了。
(三)精讲某段,通过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
通过分析文中的中心内容贯彻作者的情感表达,或者围绕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跟学生一起探讨,都能够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教师是阅读过程的引路者、指导者,学生是阅读道路上的主要思考者、体验者,但如果教师在赏析文章的过程中主次不清、没有侧重点或逻辑混乱,学生则很容易被打断思路,因此注意力难以集中,而阅读教学又回到“生搬硬套”的枯燥课堂中。教师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切忌“大包大揽”,可以精选一个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便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比如“中国民间童话故事”这个单元的教学讲解,这个单元的内容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这两篇民间故事的写作方法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于《猎人海力布》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重点了解心地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下家乡的父老乡亲,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变成一块石头,永不再复活,从而让学生明白海力布为什么要将得到宝石和听到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后来为救乡亲却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体会到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同样的方法和思路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牛郎织女》,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加上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去探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细腻表达,给学生自主分析的空间,教给学生复述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们的复述情况,是否掌握其中的要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核心素养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教育理念。它充分体现了当下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既要坚持科学性,又要具备时代性。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提升我国的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基于文章难度和类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分析文章重点,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学会阅读的分析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探索适合小学生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技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阅读方法的传输,让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