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2-05-30 19:27李小莉
家长·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文本课文

李小莉

在践行“双减”政策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主体学习任务为首要原则,从减少重复教学、控制信息技术介入、减少课堂烦琐环节等方面出发,有效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更为轻松、愉悦以及高效的氛围中领悟语文知识、获取丰厚积累,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将自己的身心真正投入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此,可以有效落实“双减”和“寓教于乐”目标。本文主要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方案,旨在通过有效的分析,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获取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与路径,实现增效减负目标,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长足发展。

自2021年7月,国家提出“双减”政策以来,我国各中小学都在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减负活动,以此响应国家号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契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不仅要落实“脚下”与“眼前”,还要从学科学习的长远目标出发,科学设计教案与讲授方法、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介入、精炼课堂教学中的环节。教师要做的就是调整教学规划、创立与创新课堂模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活跃氛围,强化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实现高效学习目标,并且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一、减少多余重复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双减”政策,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基于学生视角,对教育目标进行转化,减少重复教学,避免教学过程中主次不分现象的出现,突出重点,引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学习效果。这种教育目标的转变,可以实现学业压力的缓解与学习效率的提升,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培养语文情感素养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汉字、汉语的感知与学习,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语文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同时在语文的学习中汲取更多的养分,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不断增强自身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开展“入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国旗、国歌、《上学歌》等教学辅助工具,强化课堂的语文学习氛围,并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活动主题,询问同学们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吗?大家长大以后都想干什么呢?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为学生展示我们国家的国旗和国歌,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努力学习,语文到底能让我们学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下,积极主动地翻开课本,与教师一起探索语文书的奥秘,通过教师本身的授课言语魅力,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技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语文情感素养。

(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素养

语言文字素养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情感和语言思维三个方面。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可以获得更有效的思维与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语言知识积累,丰富学生语言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例如,在讲授“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想要让学生收获更好的言语思维,拓展学生的大脑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他们把荷叶看作了什么?同时他们又在荷叶上玩了什么?并请学生模仿一下小伙伴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并顺利掌握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独特的语言描述方法。最后,教师再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照课文中的例句,发挥自己想象,描述一下荷叶还可以看作什么。借助这种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就会得到一定培养,从而使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获得一定的提升。

(三)拓展课堂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素养相关内容,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通过讲解字理知识、语言故事、汉字演化等内容,拓宽课堂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知识积累不断丰富,并且能感受到语言文字中传递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在《古诗两首》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从文中所展现的知识点出发,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任务的科学布置,请学生自主收集李白和杜甫的诗,以及李白和杜甫的背景资料。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诗歌和诗人资料,包括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诗人的成就,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赞誉。学生在收集诗歌和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到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知识和眼界得到有效拓展,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二、控制信息手段介入,引导学生研读文本

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司空见惯。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教师的教学可以更加轻松、更加生动和活跃,并且更加高效。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过多、错误地使用智能化设备,会阻碍教学活动的推进,并且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钻研不深。而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就要合理控制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频率,增加文本研读时间,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内容,真正做到提质增效,减轻学生负担。

(一)依据文本题材制定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文学性内容,并且涉及多种题材的篇章,教师在围绕文本展开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题材进行准确把握,分清文本类型,进而依据文本类型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文本研读体现出更好的效果。高质量的文本研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这对学生日后顺利写作也非常有帮助。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根据文本题材制定教学策略,保障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开展童话故事类课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故事续写等策略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深入体会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明白故事中隐藏的道理。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能想到的相关手段,主动寻找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探索与预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了解,让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教师以文本体裁为依据,完善教学方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和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点,如此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不断完善。

(二)依据文本结构设计课堂提问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的能力。每篇文章都有着自身的行文逻辑和文章架构,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文本的事件、段落大意等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课堂提问,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顺利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思想,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在围绕《争吵》这篇课文展开讲解的时候,为了能使学生顺利理清文章结构,归纳与整理出课文所要讲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事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因何事争吵?我为什么会后悔?争吵后克莱蒂有什么表现?父亲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要折断尺子?通过这种询问的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自主阅读,并顺利找出问题答案,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主阅读就变得更加高效,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明显的增强,学生也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本研读能力,如此他们就可以在阅读活动上节省更多时间,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三、减少多余烦琐环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就要做到去繁就简,删减掉不必要的环节,将主要着眼点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与能力提升上。教学中,教师要真正体现出“教為不教”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快乐,从而依照此种愉悦的积极情绪获得更加高效的学习效果,让其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在具体授课时,教师需要因地制宜地依照相关要求与学科特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和增效减负政策标准,实现对教学方案的有效制定目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理念,分清主次目标

在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简化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自身教学思想的转变,学会取舍,分清课堂教学的主次目标,让一堂课的每分钟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对课堂中所展现的知识点都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感悟与认知,促使其知识体系得到完善,让其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确切提升。例如,在讲授《可贵的沉默》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沉默可贵的道理,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课文的能力,以及关爱别人、回报父母的情感。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着重讲解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父母是怎么给自己过生日的”,以此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与此同时,教师询问同学们,课文中提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出回报父母之爱的答案。紧接着,教师再问,课文中的老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使热闹的场面变得安静沉默?同学们猜测一下,孩子们此刻脑海里想的是什么呢?假设你是其中一员,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通过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更加彻底地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唤起他们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这种明确主次目标、简化教学环节的方式,使课堂教学质量更高,教育目标也能顺利达成。

(二)创新教学模式,简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简化也充分符合“双减”政策教育要求,教师要善于减去冗长繁杂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变得简洁高效,学生也能在简明化的教学过程中,顺利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开展《找春天》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三步骤法”引导学生读课文,简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在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教师请学生找出文中生字,可以非常准确地认读,能将文章熟练朗读出来。第二次阅读课文,教师请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特有的生机。在第三次习读的时候,让学生感知水的不同形态,从而知晓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三次阅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清晰,学生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理解得清晰透彻,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自学能力也达到了极大提升。

(三)总结教学成果,增强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会追求教学进度,忽视了对单元知识点的及时归纳和总结,导致学生很容易忽略了所学知识。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建构教学思路。在完成了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目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就要带领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教学成果。例如,在讲解完《蓝色的枫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这几篇课文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更为有序的梳理,促使他们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元思维导图引入其中,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几篇课文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在归纳总结单元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单元内容中的重点就会获得更深度的理解,从而强化他们的知识认知。此外,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适当地布置随堂练习作业,在教师的指引下提升自己的问题理解与解决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双减”政策,推进减负增效,教师就要以语文要素为基点,以学习兴趣为主要落脚点,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手段,设计形式不一的课堂联系活动,让教学设计更“走心”、更“创新”,结合学情,调整教学目标,强化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基础,做到课堂内外有效结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增效减负”,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双减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