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听课、评课教研样态,是目前小学最常见的校本研修方式。传统校本研修主要针对教师专业成长,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从教师立场向学生立场的转变,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也转移到学生。儿童中心的辩课教研模式,让研讨的中心围绕学生的学情、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等多方面,让教研围绕儿童发生。
[关键词] 儿童中心;辩课;校本教研
一、实践背景
在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中,一人上课、众人评课是许多学校采用的传统做法。教师们多是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进行组内互听互评,或参加校际、区域联盟等学科主题研讨活动。活动中,主要是执教教师上完课后进行说课,观课教师或专家进行点评。传统的研修形式往往容易弱化学生的地位,主要表现为空、浅、偏、淡。空,即空谈理论,与课堂实际教学脱轨,教师该怎么上、学生该如何学不明确;浅,只摆事实,缺乏学情、学理的分析;偏,评价侧重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缺乏上课教师和评课人的深层互动,赞赏的话多,有价值讨论的话少,形式化、分散化严重;淡,教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缺少想法,更不可能将研修的收获服务自己的教学,用到学生身上。
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使施教者与听课者、评课者在思维的交织与碰撞中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让更新的教育观念生成教育智慧,化为服务学生的落地行动呢?为此,南京市板桥中心小学旨在提振教研活力,促进教师为儿童的学而研修,探索出了辩课的教研方式,让教师走向聚焦儿童的“深度卷入”。
二、模式构建
(一)相关概念阐释
儿童中心,简单讲就是教育教学围绕儿童进行。辩课是指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的具有观点碰撞意义的面对面交流,是我校教研活动中深受教师欢迎的教研形态。辩课不同于观课、评课。观课强调用多种感官及相应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评课更多地强调对课堂的一种评价,侧重对课的优劣下结论、作判断。
儿童中心的辩课教研是指寻求围绕儿童实际、促进儿童发展的辩课教研模式。辩课的焦点围绕儿童,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基于儿童立场的重难点理解、儿童的学习效果、学习体验和互动参与等一系列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辩课模型构建
基于儿童中心的辩课主要围绕儿童的学习过程进行。首先是儿童立场的教材辨识,对话编者,这要求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对文本进行解读,寻求对教材文本的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是聚焦儿童的课堂辨析,对话师生,包括授课组先针对儿童情况,充分备课授课,再说课与反思;观课组观课后填写儿童、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四个角度下的课堂观察量表;辩课双方围绕辩课主题质疑、争辩、补充、优化,把话题引向深入;辨析儿童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实施等是否达成目标等。最后是基于儿童的辩疑解惑,对话观者,授课组与观课组就教材解读、教学改进、诊断评测等向导师组讨教咨询,导师对双方辩手进行点评,台下参与者也可以向台上三方提问,答疑解惑。
参加辩课的成员可分为三个核心团队:授课组、观课组和导师组。授课组由各备课组青年骨干教师组成,观课组由相同学科其他组教师组成,导师组则有青年教师的导师、市区级校内名师或聘请校外名师担任。辩课形式也比较灵活,可以是围绕某一個问题,辩课双方一问一答的追问式;可以是不同观点进行交锋,教师各抒己见的碰撞式;也可以是询问互动,或进行质疑的对话式;还可以是补充他人观点,完善学习过程的互补式。
以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的教学为例,基于小学生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的限制和课本教材的安排,起初授课组打算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即通过动手摆圆片去探索“9加几”的算法,发现“凑十法”后,再通过“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等环节巩固“凑十法”,加深对“9加几”算理的理解,巩固“9加几”的算法。授课之后,这种授课方法遭到了观课组的质疑,根据课堂观察,他们认为授课组的设计和教学缺少儿童的发现,是一种模仿学习,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开展辩课活动,双方针对课堂中的问题不断追问、碰撞,最后一致认为将更多的“9加几”算式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通过更多的例子去观察、归纳出“9加几”的计算思路和方法,更方便比较和优化算法。
通过辩课教研的尝试,学校围绕辩课的原则、过程、要求和检测评价等几个方面建立了基于儿童的辩课研备制度(如图1),以规范辩课教研实践,保障基于儿童的辩课教研活动能顺利开展和实施。
三、模式实践
(一)实践流程
辩课开始前,备课组教师先选定主题,然后分工合作,进行课前研“辩”。备课组围绕学科教学中的基本知识,结合学生的学情、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等进行自主备课,精心设计学习单、教案、教具等。导师组组织授课组、观课组在初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辩课,即初辩,初辩后进行总结与调整。在正式的校本课堂展示上,观课组教师、导师组专家教师根据课堂的观察量表观课,结合量表中的各项内容定量评价,为课后进行辩课提供材料支撑,同时结合课堂中学生的学情、学习策略、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交流和提问,这就是课堂实“辩”。结束后,要课后思“辩”,就是回过头再重新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结合学生表现、学习方式、作业设计和效果,针对性地提炼活动经验,改进教学设计,强化教研实效(如图2)。
(二)特色做法
基于儿童中心的辩课,以关注儿童的学习体验为特色。首先,教师要以儿童视角理解教材,才能真正站在儿童立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两茎灯草》课文教学,有的学生认为严监生临死前还不忘吹灭一茎灯草,可见其极其吝啬,细节描写支撑到位。有的学生则认为严监生不惜钱财为妻子治病,并送给两位舅子大笔银子,细节也很突出,这与他吝啬的性格不相符。如何饱满地理解这个人物特质,两种观点产生了交锋。对于这部分的教学,老师就要充分考虑儿童的不同感受,将辩题不断深入剖析,促进师生深层次理解课文。
其次,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设计教学,不断优化,包括媒体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业设计等都可以作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的手段。如《海底世界》的教学,课文中有一段关于海底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形象描述,这段文字的教学设计出现了不同观点。观点一:媒体模拟海底的声音,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形象化地理解了词语。观点二:音频播放,破坏文字的意境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如何利用媒体,促进教学设计的完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成为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这也是辩课活动的焦点。(表1、表2分别为“儿童视角下的教材理解”和“基于儿童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辩课内容例举)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探讨“1米=10分米”时是否需要小组合作 英语课堂中最后输出为写作的环节,是否需要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是否应该在此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于作业设计 《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是否需要进行联想训练 数学作业多样化的体现中,我校学生可以布置合作型实践作业吗
四、总结与展望
辩课开展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教学实施路径更加清晰,带动了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有效深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辩课,教师围绕儿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辩课中发现学生的作业设计分歧较大,于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了作业模块的重构。作业模块重构的设计和实践成果荣获南京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创新奖二等奖。基于辩课教研实践申报的项目——儿童中心辩课模型的建构,2018年成功申报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并在2021年顺利结项。
辩课,让教学在辩中求变,让教师成为专业研究的共同体,引领大家聚焦主题深度思考,使教育教学真正围绕儿童进行,助力核心素养落地课堂。诚然,辩课模型的构建和实践虽然已有很长时间的积累,但仍然有待完善,还需要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辩课教研的开展将不断促进我校学生的灵动成长,不断蕴积学校特有的教学文化,不断助推百年板小的快速发展。
潘来强 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心小学。